界面新聞記者 | 尹靖霏
即使實控人已變為國務院國資委,海南海藥(000566.SZ)依舊難以擺脫舊時的拖累,業績連續6年半虧損,扣非后歸母凈利合計大虧超31億元。
9月28日,公司及公司原實際控制人劉悉承當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及原實際控制人、公司副董事長劉悉承立案。
海南海藥表示,上述立案調查內容發生于2020年之前,是現控股股東海南華同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同實業”)收購公司之前事項,屬于歷史遺留問題;相關事項多數已解決,尚未解決事項已有解決方案,正在執行。
公司最初的實控人是寧維松,2007年6月30日實控人變更為劉悉承,2020年3月13日實控人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在劉悉承時代,公司多次收到行政處罰函和問詢函。

在2019年1月,海南海藥曾因向關聯方轉讓股權以及提供財務資助未履行董事會事前審批程序、未及時進行信息披露,收到了海南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彼時任公司董事長的劉悉承還在前述關聯方公司任董事。
事實上除上述事項外,公司存在多項問題。
以海南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為例,2020年11月10日,公司披露,公司存在未披露貨幣資金受限情形、研發支出費用化時點不準確、營業收入核算不準確等情形。同時,海南海藥子公司重慶天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將3.3億元定期存款的《單位定期存款開戶證實書》存放于銀行,并在銀行系統中采取了止付操作。海南海藥未披露上述貨幣資金受限情形,對于此,時任公司副董事長的劉悉承收到海南證監局《關于對劉悉承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決定》,時任公司副總經理的王偉收到海南證監局《關于對王偉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決定》。

與此同時,公司2020年年報、2021年、2022年連續3年年報均被問詢。

以2022年年報為例,2023年4月20日海南海藥收到深交所年報問詢函。
一是公司持續經營能力遭到質疑。
深交所要求公司結合行業發展情況、公司主營業務發展情況、主要產品或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毛利率變化情況以及債務情況等,說明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是否觸及其他風險警示情形。
其二,公司營收大降,但凈利潤同比異常大增。
公司按季度分別列示各項產品營業收入實現情況,并結合公司所處行業情況、主營業務運營狀況等,說明公司2022年四季度營業收入減少,但凈利潤增加的原因。
2022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3.60%,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長81.3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31.37%。請公司結合銷售及收款模式、采購及付款模式等情況說明報告期內營業收入下降,但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以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大幅增長的原因。
其三,商譽減值存疑。
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本次轉讓上海力聲特股權的對公司生產經營和財務報表的影響,交易的定價依據及合理性。說明本次交易的會計處理,剩余股權公允價值的確定依據,處置子公司產生的投資收益確認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要求說明公司最近三年進行商譽減值測試的主要情況,并說明歷年測試參數選取及主要評估假設是否存在重大差異、以前年度商譽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充分、2022年度未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原因及合理性。
官網資料顯示,海南海藥前身為海口市制藥廠,創立于1965年,1994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海南省醫藥行業龍頭企業。公司主要產品涵蓋中間體、原料藥、化學創新藥、現代中藥、生物藥、細胞免疫、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
連續6年半扣非后歸母凈利為負,即自2017年至2023年上半年扣非后歸母凈利合計虧損31.65億元。

股東戶數方面,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海南海藥股東總戶數為5.36萬戶。9月28日公司收盤價報4.71元/股,市值僅剛超6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