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11月13日,國家衛健委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舉行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紹,近期全國流感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南方省份、北方省份流感活動持續呈上升趨勢,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各地區正逐漸進入冬春季流感流行季。
“我國各地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是每年的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3月中上旬左右,一般在1月份左右達到峰值。”王大燕表示,今年冬季流行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亞型為主,其次為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表示,目前監測數據顯示,我國今年已經進入流感季節,以甲型流感為主,也有乙型流感流行,單核細胞增多癥也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疾病,主要是有EB病毒或巨細胞病毒導致,疾病呈自限性,發病率沒有比往年增加。
“其實每年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高發季節,常見的比如說肺炎支原體、呼吸道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比夏季和春季活躍,導致感染人群的明顯增加。這些疾病的特征和往年一樣,愈后都比較好,不需要擔心。”童朝暉說。
童朝暉指出,新冠疫情期間,由于大家采用嚴格的呼吸道防控措施,因此包括支原體、病毒、其他感染等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確比其他年份是有下降。隨著防控的常態化,今年這些疾病又回歸到疫情前的表現,而且發病水平和疫情前相比已回歸正常,所以也是正常表現。

不過,他也表示,“近三年全球范圍監測支原體感染均處在一個較低水平,結合支原體自身的流行病學規律,每3-7年它會出現周期性的流行,因此今年兒童支原體肺炎呈流行趨勢,大家要引起注意,要做好個人防護,這是預防的關鍵。”童朝暉說,與往年相比,今年支原體肺炎流行中,3歲以下的兒童也有感染,呈現低齡化的趨勢,但是從病情上來講沒有明顯加重。
據介紹,支原體肺炎是我國5歲及以上兒童最主要的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病原體,北方地區在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區一般是在夏秋季流行,兒童每3到7年會出現地區周期性流行,以發熱、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在起病時表現為有劇烈的、陣發性的、刺激性干咳,可伴有頭疼、流涕、咽痛、耳痛等。
支原體肺炎與流感如何區分?童朝暉稱,流感是以冬春季多見,往往有流行病學史,以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起病,隨后出現咳嗽加重、呼吸困難和肺部的體征,甚至全身癥狀更重,如高熱、乏力、頭疼、肌肉酸痛等癥狀表現比較明顯,影像學與支原體肺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所以呼吸道標本檢測比較重要,比如檢測甲型或者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和核酸可以區分。隨著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病程進展也會出現劇烈的刺激性干咳,也有一部分高熱的病人,但是病程和流感相比往往進展較慢。
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王荃表示,家長自行給孩子吃阿奇霉素,這個做法是不建議、不可取的。當前確實是兒童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肺炎支原體感染確實也是占了一定的比例,但是從整體來說,病毒仍然是兒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阿奇霉素對病毒感染是無效的。此外,目前阿奇霉素是處方藥,是大環內酯類的抗菌藥,要在醫生或者藥師的指導下去規范用藥。
對于近期新冠感染情況,王大燕介紹,我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2023年8月下旬至今,全國報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已連續10周下降,全國發熱門診、哨點醫院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率均呈持續下降趨勢。
王大燕表示,全球和我國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和我國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都屬于奧密克戎。最近一周采樣的病毒測序結果顯示全部為XBB的亞分支,未發現生物學特性發生明顯改變的變異株。國家對新冠病毒仍然在進行系統性的多渠道監測,數據會定期在中國疾控中心網站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