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華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7月31日,港交所上市公司百奧賽圖公告稱,該公司與IDEAYA Biosciences(簡稱“IDEAYA”)公司訂立了一項授權協議。依據該協議,IDEAYA將被授予一項選擇權,來獲得百奧賽圖B7H3/PTK7拓撲異構酶抑制劑有效載荷BsADC項目的全球獨家許可。
公告顯示,百奧賽圖將獲得一筆首付款,如若IDEAYA行使選擇權,百奧賽圖有權獲得選擇權行使費、開發和監管里程碑付款、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個位數凈銷售額分成,潛在交易總額達4.065億美元,其中包括1億美元的臨床開發和監管里程碑付款。
百奧賽圖表示,根據臨床前數據,B7H3/PTK7拓撲異構酶抑制劑有效載荷BsADC項目有可能作為單藥療法藥物進行開發,也有可能與IDEAYA管線中基于針對DNA損傷修復(DDR)療法的多個項目(包括PARG抑制劑IDE161)進行聯合使用;B7H3/PTK7拓撲異構酶抑制劑有效載荷BsADC項目的開發候選藥物提名計劃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
截至8月1日收盤,百奧賽圖報6.66港元/股,漲5.71%,最新市值為26.6億港元。
百奧賽圖是一家從事基于小鼠模型的藥物發現、臨床前CRO服務(指醫藥研發外包服務)以及抗體藥物研發業務的公司。公司成立于2009年,成立之初主要為行業提供大/小鼠基因編輯定制化服務,是國內最早從事基因編輯業務的公司之一。

近年來,百奧賽圖力推“千鼠萬抗”計劃。其目的之一便是,開放其數量眾多的“抗體分子貨架”,為創新藥企的早期研發提供更多選擇及可能性,從而實現商業創收。
據企業微信公眾號信息,百奧賽圖正在對1000多個潛在可成藥的靶點進行規模化藥物開發(“千鼠萬抗”計劃),并已建立起40多萬條全人抗體序列庫。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簽署了103項藥物合作開發/授權/轉讓協議,另有多個臨床階段抗體分子也達成了對外授權合作。僅在年內,百奧賽圖于4月授權吉利德使用其全人抗體庫進行相關靶點的抗體評估,3月宣布與韓國ABL公司達成共同開發新型雙特異性抗體偶聯藥物的合作。
從當前公告來看,與IDEAYA的合作,意味著百奧賽圖又收獲一個項目,其商業化道路上的潛在合作伙伴也在繼續變多。不過,從風險性上判斷,此類合作屬于臨床開發早期的合作,因此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很可能在較早期的階段就終止,也更是難以預測產品后續的商業變現潛力。
合作方方面,IDEAYA是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開展腫瘤精準醫療的研發,標簽是“合成致死”。此前,IDEAYA也與諾華、葛蘭素史克、安進等公司開展過藥物開發方面的合作。
通俗理解,合成致死是指存在兩個基因,當這它們同時突變或不能表達時,會導致細胞死亡。而基于腫瘤細胞中往往存在大量獨有的突變和基因復制錯誤,因此,一旦能找到腫瘤突變基因相應的合成致死配對基因,并將其作為靶點,就有可能精準消滅腫瘤,提升患者生存希望。基于基因組合方式的復雜性,此類藥物開發的難度也可見一斑,這也迫使這類公司開展更多嘗試。
就兩家公司的意向合作領域而言,B7H3或PTK7在多種實體瘤類型中共同表達,包括肺癌、結直腸癌及頭頸癌這類具有兩位數患病率的惡性腫瘤。不過,無論是靶點的表達情況、疾病的發病率高低,亦或是患者群體數量,都決定不了合作方能否找到符合其標準的分子。
公司方面,百奧賽圖已于2022年9月在港股實現上市。目前,企業正在籌劃科創板IPO。對于這家公司,產業最關心的問題即為公司是否具備良好的盈利潛力。
業績方面,百奧賽圖在2021年-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為3.53億元、5.33億元、7.16億元,但相對應的凈虧損數額達到5.46億元、6.02億元、3.83億元。
對于前述狀況,百奧賽圖在6月底公開的問詢回復中表示,目前來看,企業的抗體開發業務以及創新藥開發業務是制約其盈利的主要因素,但模式動物銷售業務、臨床前藥理藥效評價業務在報告期內持續盈利,且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盈利金額亦不斷增長;另外,基因編輯業務處于微盈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