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華商韜略 徐十一
當傳統模式難以為繼,創一代也逐漸老去,義烏的二代們,正以自己的創新變革著他們父輩的事業,他們正砸掉義烏的老招牌,構建著一個新義烏。

信息割裂,協同遲滯、效率低下……
傳統制造業的傳統作業方式,曾讓廠二代方龍飛深陷泥潭之中。
方龍飛的父母早在90年代就在義烏打拼,主營搪瓷用品,產品陸續銷售到歐美、中東、南美、非洲等地,從擺攤到創辦公司,在他接手前,公司每年營業額已超3億。
但父輩們用汗水筑起的制造小王國,在全球化與數字化颶風中日益老態陳舊,近幾年越發涌現出內部流程散亂,跨部門協作難,以及信息決策滯后等問題。
除此之外,因為工廠的業務遍布歐美、中東、南美、非洲等100+國家地區,但小語種以及多語種的翻譯卻十分稀缺,極容易因為來不及找到專業人才而錯過客戶。
在效率至上的時代,這無疑是自絕于競爭。
相似的困境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在廠二代沐昀面前。
2019年,義烏的圣菲飾品面臨生存危機。
倉庫內堆積著幾千萬滯銷首飾,訂單卻猛然銳減。
“以前做設計,都是設計師手繪線稿,再發給3D設計部門打樣,確定好款式之后再進行生產,要經過11道工序,一個新品從圖紙到樣品至少耗時三天。”沐昀接受采訪時提到此事,顯得格外無力。
設計效果差效率低還僅是冰山一角,更嚴重的問題是,義烏復制能力強大。
設計效率低下本就難出爆款,但即便僥幸成功,又會很快被其他工廠復刻,獨創產品的價格優勢蕩然無存,價格瞬間從幾百砍到十幾。
參考前段時間的graff耳環,原版價格堪稱天價,義烏一經手,20rmb內就可以輕松收入囊中。
對于復刻廠家來說復制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對創新者來說,前期投入的設計費、打版費甚至市場試錯費卻都是成本。
保持成本出售很難再有生路,自降成本出售還是血本無歸。
破局之路何在?
沐昀和方龍飛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條破局方式——斷尾求生,創新升級。
他們引用AI技術,以AI為引擎,重塑制造根基,為傳統工廠注入破局轉型的新生命力。
2024年,方龍飛前往云棲大會參觀。
他親自體驗通過文本或簡單草圖生成產品設計圖,還近距離觀察了將AI應用于數據分析、內部溝通的便捷性。
“AI可以用于會議記錄、數據分析等,特別是希望通過AI減輕企業內部的管理和溝通成本。”方龍飛被AI應用到工廠的效果所震撼。
引入AI后的發展,確實如他所預料。
AI幫助公司精簡了會議管理流程,同步銷售及業務部門的會議紀要及總結PPT,替代了傳統的人工記錄,大幅縮短了信息交換與處理時間。
同步啟用的AI翻譯則讓跨境溝通的效率倍速增長。
成效立竿見影,管理成本銳減,業務錯誤率顯著減少,客戶滿意度大幅提升。
方龍飛的實踐印證了“AI改變世界生產力”的論斷,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沐昀身上。
2024年初,沐昀意識到飾品行業的革新也可以借助AI加持。
但早期市面上AI生成的設計不但不符合審美需求,甚至都不符合生產邏輯,根本無法引入工廠生產。
沐昀一度不知所措,向前走似乎迷霧一片,向后退卻已經退無可退。
直到浙江移動為沐昀定制模型,這次設計出來的產品符合生產邏輯,更精細也更美觀,他這才找到變革的方向。
變化來得比預想更猛烈。
“以前從圖紙到樣品要2到3天,現在有了AI設計平臺,10分鐘就能確定好20個款式,直接送去生產,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面對采訪,沐昀驕傲地拿著單日銷量超5000件的爆款吊墜向記者介紹。
不但庫存周轉效率顯著躍升,滯銷風險也應聲消解。
而且在AI的動態建模引擎驅動下,殘次品率斷崖式回落。
兩位廠二代背后,還有更多二代正在以AI重塑傳統制造業,其破繭之路起點各異,但都正用創新鍛造一個反應敏捷、成本精優、設計領先、話語權更強的智造新義烏。

在世界超市義烏,還有一批“廠二代”正用另類的方式重建義烏。
他們父輩賴以生存的訂單紅利正在消退,再加上OEM貼牌生產被東南亞的廉價成本碾壓,導致其生意很長時間內都深陷在9.9包郵的怪圈之中。
轉型,已是背水一戰。
潔麗雅的毛巾少爺就是過來人,其家族企業雖是毛巾行業龍頭卻也一度陷入傳統制造業困局之中。
線上賣不動,年輕買家跑光,假貨橫行搶飯碗,三重絞殺下,利潤腰斬式縮水。
面對生死之戰,這位中傳表演系出身的少爺劍走偏鋒,將戰場搬到了2024年最熾熱的流量風口——短劇,并且自編自導了短劇《毛巾帝國》。
劇情表面是晉江文學照進現實:“廢柴少爺”與“腹黑二叔”爭奪家產。符合大眾認知的豪門狗血,還夾雜廢柴少爺的搞笑玩梗。看似討好觀眾的娛樂產物,實際上卻另有乾坤。
借著短劇,他拍攝了潔麗雅在新疆投資27億建設的棉花基地實景,將“新疆棉=潔麗雅”打成標志性符號,也在年輕群體里打響潔麗雅的名號。
粉絲粘性增強后,他立刻開啟直播,讓自己這個被二叔“發配”的廢柴少爺在車間自救賣貨,讓“少爺專供”的洗臉巾直接從工廠到消費者,價格甚至比假貨還低,復購率飆升。
此后潔麗雅保持節奏,幾乎直播都融入劇情,純棉四件套植入“少爺大婚”,透氣天絲被套捆綁“二叔商務人設”,“嬸嬸粉”購買力居高不下。
其成就也是相當了得。最火熱時5小時GMV突破500萬,帶動潔麗雅天貓618銷售額暴增1300%,品牌搜索量激增50%。
潔麗雅當然不是唯一認識到IP品牌才是出路的企業。
同處義烏的星寶傘業長公主張佳媛也意識到,IP品牌會是企業發展的未來。
星寶傘業已歷經三代傳承,張佳媛的外公曾是走街串巷的修傘匠,然后開了制傘家庭小作坊,母親張吉英接手后也曾創立個人品牌“REAL STAR”和“HAPPY SWAN”,一度成為義烏傘業的領頭人。
但僅此還不夠,隨著時代變遷,等張佳媛從美國愛荷華大學MBA學成歸國,正式加入“星寶傘業”時,企業依然面臨著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一縮再縮的困境。
接手后的張佳媛,帶著她的見識和學問,果斷調整方向,決定放棄廉價市場競爭轉而深度精耕個人品牌,重新托舉星寶的第三次創業。
她的戰略核心,是將“人”的溫度與“設計”的靈魂深植于品牌化與IP化,徹底告別低端競爭。
她認為,在文創消費勃興的時代,構建獨特且具人格魅力的品牌IP,更能穿透同質化競爭長久生存。
于是,她將母親張吉英的形象升華為品牌的產品符號,從吊牌、禮品袋到手機殼,全都應用其中。
并引入AI技術制作多語種短視頻,使靜態商標轉化為“活IP”。
此舉讓星寶傘業完成了從形式化的自主品牌徹底變成張吉英個人IP的征程。
與此同時,張佳媛還深諳設計是品牌溢價的基石。
于是她積極組建年輕活力的設計團隊,包括和敦煌飛天壁畫、傳統年畫等非遺項目聯名。
如此升級之下,售價398元的國風傘,僅單月就賣出2萬把。“以前客戶問‘最便宜多少’,現在問‘最新設計是什么’。”張佳媛面對記者顯得很興奮。
這背后,是消費動機的質變,從生存剛需的“最低價”,躍遷為情感賦能的“禮品裝”。
三代人,半世紀,一把傘,星寶傘業在張佳媛手里再次出發。
石展承、張佳媛這些義烏“廠二代”的絕地反擊,是新義烏以創造者身份登場的另一面:他們用“IP品牌”與“內容形式”重新構建內容-流量-轉化的閉環模式,將工廠從幕后推至臺前,形成“產品即內容,工廠即IP”的新生態。
義烏制造業因此,更多樣化地從廉價商品集散地升級為創新品牌發源地。

高度全球化的義烏再出發,當然也少不了全球化的再升級。
龔智瀚家的工廠創立于20世紀90年代末,專門生產清潔布等清潔用具,但到2018年龔智瀚留學回國接棒時,工廠已然失去活力。
從最初接單接到手麻,到現在賠笑臉應酬才能留住零星客單,再加上人工和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面對繼續內卷只有死路一條,龔智瀚選擇出海重塑企業生命。
于是他力排父輩質疑,將視線轉向對百潔布年消耗量是中國數倍的歐美市場。
然而,出海也并不容易。
沒干多久,他的工廠就陷入新的困境。國內市場對百潔布的需求是顏色多樣化,張智瀚轉向歐美后,也一樣按照多樣化生產,但實踐下來卻發現歐美主婦更偏愛單一配色,因而導致某種顏色的不夠賣,而其他顏色的大批量百潔布卻成了積壓。
2019年,他還遭遇到批量趕工導致產品不合規被下架的問題,緊跟著又是疫情,快遞難度陡增,為了正常發貨運費成倍增長,最高一次的運輸單價甚至達到40萬。
初次出海計劃,就這樣血本無歸。
直到2022年,國內跨境電商快速發展,依然不死心的龔智瀚又入駐了一家可以全托管電商平臺,這次,他找到了事業的新起點。
平臺全托管一肩扛下物流、推廣、客服所有雜活,龔智瀚只需死磕產品,先小量試產,賣不動立刻砍掉,爆款火速追加訂單,輕裝上陣,盈利空間也緊跟著上升。
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而龔智瀚也并非是唯一一個靠跨境平臺改變工廠命運的二代。
在義烏,新一代接班人也在這條路上前赴后繼。
義烏胤遠光學二代,將家庭望遠鏡作坊升級為千款產品的跨境品牌矩陣,歐美訂單激增;
“義烏一塊哥”曹浩田更是通過TikTok等直播工具遠銷海外,年銷售額達到4億元,遠超父輩時代的利潤。
從AI到IP再到出海,義烏正在年輕一代的操盤下重新生長。他們用迥異于父輩的成長背景、教育結構、思維模式與視野格局,以對全球市場動向、數字生態、創新工具的應用和創新,成功將父輩打造的制造基業導入更具價值的發展軌道。
一個更智能、更有話語權、價值鏈更高端,更綠色可持續的新義烏,正在被它的年輕一代,以創新的名義,重新制造。轉型的陣痛依舊在,但新義烏的“尖芽”已破土而出。
這也是中國產業的一個縮影,是中國產業人對“世界工廠”的價值重構。

[1]《義烏老板組團來云棲看AI,有人想搬個機器人回去,有人要讓AI當“秘書”》潮新聞
[2]《用AI重繪記憶——“廠二代”的移動AI閃亮之路》央廣網
[3]《潔麗雅“后浪”石展承:“逃離”后回歸是為扛起接班責任》九派財經
[4]《站在“破卷”的十字路口,集體接班的“廠二代”們直面沖突和傳承》新浪網
[5]《“廠二代”出海記:不甘心只做代工廠 駛入跨境電商藍海》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