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鳳凰WEEKLY財經 饃王
編輯 | 閆如意
今年夏天,是近年來“室外活動”最難的一個夏天。
酷暑和暴雨輪番來襲,讓徒步野營沒了聲響,騎行自駕寸步難行。前兩年大火的“生態研學營”,也忍氣吞聲地消失了不少。
然而,旅游是一個“此起彼伏”的行業,有地方衰落,就有地方崛起。
老G發現,一種新的“室內旅游”形式開始在身邊流行起來。
而且最愛這種旅游方式的,不是放暑假的孩子,而是從工作日中擠出空閑時間也要去的打工人。

它就是“工業游”。
01 工廠,怎么成了游樂場?
一說工業游,腦子里有刻板印象的朋友立刻喪失興趣了:
不就是工廠參觀嘛?上學那會兒去過。
買了挺貴的門票,結果就是去大工廠里那種專門用來接待游客的“參觀走廊”走一圈。墻上地上全都是介紹工廠歷史、生產流程、責任分配的展板,頂多再給你弄倆微縮模型。
同行來也許能學到點東西,但游客來站著都能睡著。
屬于花錢買了節線代課,還得是下午第一節正犯困的時候。


圖源:小紅書用戶@張宇
可現在的“工廠游”,變了。
如今,買一張工廠的門票就像挨了一整套連招。
流水線里參觀,展示區里實操,最后不管這工廠是干啥的,都要把它的產品給你弄一筐回去細細把玩。幾個步驟里缺一個,在行業里都混不下去。
最關鍵是,門票還一個比一個便宜。
于是,“工廠薅羊毛”成了工廠游的最大魅力。

圖源小紅書用戶@我愛偏頭痛
廣西柳州螺霸王的螺螄粉工廠,就是“薅羊毛”工廠游賽道里的頂級好羊。
網上預約只要36塊錢的門票,里面不僅包含了看工人們揮著大鏟子鏟酸筍、分揀包裝的現場。
還能和巨大的螺螄粉模型合影,當一回真粉絲。
看著筍絲被大鏟子搗得四處翻飛,心里不禁產生一種“豐收的喜悅”。


圖源小紅書用戶@瀟瀟愛吃魚
當然,只有水線可不能讓螺霸王成為爆款工廠。
在參觀完所有產區和拍照區之后,游客居然可以憑門票去餐廳吃一份螺螄粉,配料全自助+大鴨腿+2顆鵪鶉蛋!
不光粉和湯可以加,雪菜酸筍和黃金豆這種靈魂佐料更是可以一勺一勺往碗里蒯。
給北京打工人老G看得眼珠子都要瞪出來:
我這里螺絲粉加片煎雞蛋都奔30塊去了,你36塊錢門票螺螄粉里還敢放鴨腿?要不是我們隔著2000多公里,我真把你當食堂!


圖源小紅書用戶@美美珺
和螺霸王一樣“大方”的,還有在售前和售后都卷到極致的元氣森林工廠。
25塊錢門票,進門就先拿一瓶免費飲料伺候著,運氣好的時候,還能趕上在市面還沒上市的新產品。
再往里走,仿佛進了飲料天堂。
有飲料抓娃娃機、飲料展示墻、還有市面上絕大多數飲料的糖分對比表。

圖源小紅書用戶@跟著老久遛娃
而在講解員帶你依次參觀講解完調配大轉輪、加氣大鋼泵和罐裝大套筒之后,還要再贈送兩瓶近期賣的最好的飲料才肯放你走。
有家長帶著兩個免票的孩子去了一趟,凈賺了6瓶飲料,還都是1L的大桶半本。
第二天都得提前兩個小時起床消水腫,才對得起這種熱情款待了。


圖源小紅書用戶@月頌小jia
當然,還有很多人們去工廠玩的目的,可不是薅羊毛。
都說入鄉隨歲,我人都在工廠了,不干點活兒來點“實操感”怎么行?
北冰洋工廠的參觀活動說收到,這就給你們準備:DIY勾兌汽水,DIY面包,還有模仿面包房的手工蛋糕。
雖然主要是面向小朋友的“研學項目”,但大人在背后看得手直癢癢。
甜的比例,酸的比例,甚至連碳酸的強弱都可以自己把控。
出品有工作人員托舉,你只管放心飛你的創意就好。
不僅配合了自己的口味,還怎么也難喝不了。


圖源小紅書用戶@巴巴果
新希望在合肥的牛奶工廠,為了給游客體驗感也是大下苦功。
不僅網上預約參觀不收門票費,還全程都有香噴噴的熱牛奶供應。
但游客還不滿足:我到牛奶廠了,不擠牛奶怎么行?
廠家看看自家奶牛,也是感覺很冤枉:現在車間的大輪盤上轉著圈就高高興興把奶擠了,哪還有人用手擠奶呢?
但游客愿望,總要想辦法滿足。
于是,模擬擠奶成了新希望工廠最受歡迎的項目,雖然牛不是真牛,但奶是真奶,而且手感模仿了9成相似。
連擠過真奶的家長們都嘆為觀止:真的一樣。

圖源小紅書用戶@愛吃素的團子
除了“薅羊毛”和“體驗感”之外,還有一些更加硬核的朋友去工廠想追求的,是“代入感”。
它們不滿足于參觀,也覺得生產區外面搞DIY有點過家家的感覺。難道就沒有那種,能讓自己感覺真的在工廠工作的“工廠游”項目嗎?
有的,朋友,有的。
龍崗能源生態園作為國家級3A級景區,本身是個仍然在使用中的垃圾處理廠。
雖然是“兼職景區”,它給游客的代入感從一開始就拉滿了:
它們入園的時候,坐的是垃圾車。

圖源小紅書用戶@YiJia
龍崗生態園的參觀流程可以簡單總結為:
你,坐垃圾車跟我進廠,然后用那個大爪子給我抓10噸發酵垃圾上來燒了,燒剩下的渣渣包裝起來放好,然后就你走吧。
親眼看著5米多高的機械爪在眼前揮動得虎虎生風,然后從發酵池里抓起巨量垃圾再扔到焚燒爐里。
氣勢之強,讓游客們一時分不清自己是員工還是垃圾。


圖源:小紅書用戶@YiJia
除了垃圾場之外,速凍食品工廠的參觀也是“代入感”最強的品類。
都說近水樓臺先得月,都來食品廠了玩了蹭兩口飯總不過分吧?
網友們想的都挺輕松,來了之后,發現食品廠可能是最被人“小瞧”的硬核工廠了。
有網友參觀正新雞排工廠車間,在進門之前先被里里外外套上兩層防化服,然后塞進雙側隔離的消毒間風淋式消毒,才能進入食品車間。
在外側目擊了全程的同行者,還以為她要坐地鐵走了。

圖源小紅書用戶@小吉猛吃飯
幾輪消毒下來終于進廠。
看到同樣全副武裝,沉默“做飯”的工作人員們,更是把朋友們驚呆了。
原來有些速凍餃子,真是人一個個包出來的?
原來盒裝冰淇凌,也有靠人一個個填進去的?
去之前只是惦記著吃點小零食,回來之后對食物肅然起敬不說,還被累到都想找工廠領導補一份實習證明。

圖源小紅書用戶@小灰灰 @時克叔叔
朋友們愛看食品工廠的原因,還有一個。
那就是食品在流水線上被大批生產出來的景象,實在太解壓了。
看盒馬的黃油小面包從機器里出來的樣子,QQ彈彈,都想偷兩個放辦公室當捏捏。什么時候干活兒干急眼了,就一拳捶扁吃掉,然后再換一個新的。

圖源小紅書用戶@巴辣辣小魔仙
而青島啤酒二廠的工業游,則是專注于“醫治強迫癥”。
它們把整個啤酒的包裝流程展示出來,然后讓他們一聽擠一聽得從這里轉運到哪里。
既像某種在集體漂流的小動物,又像沿路經過各種障礙的小彈珠。
往窗戶上一趴,就能看個一整天,就是監視哪一瓶不愿意往前走,哪一瓶掉隊了。

圖源小紅書用戶@VitaminC!
量大管飽的“工業景點”,真屬于是把各種需求的游客們都喂飽了。
但玩樂之余,一個問題還是升起在游客們心中:
為什么這么多工廠都搞上“工業游樂園”了?
02 工廠游,成了文旅新星?
其實“工業游”,在國家對相關旅游項目的分類里有一個準確名稱。
叫工業科普旅游。
這個工業科普旅游,是“中國科普教育基地產業”總類下面的三個垂類之一,除了它之外,這個大類下面還有“農業科普旅游”和“科技館旅游”。
“工業游”雖然是目前三兄弟里市場占比小的,只有100億元的市場規模,但他的增長速度卻是三兄弟之中最快的。
就在今年2月份,北京和上海分別發布了發展工業旅游的方案,提出要新建立十幾個新的工廠游目的地。
可以預見到,“工業旅游”這個賽道,可能要越來越擠了。偏愛工業旅游的朋友們的福報,也馬上就到來了。

其實,市面上一些耳熟能詳的大廠,已經把工業游做得非常成熟了。
今年,小米舉行的“走進小米汽車工廠”在1月份舉行的活動,限額只有60人。
卻在三天內報名了8800多人次,中標率只有0.7%左右。很多朋友從1月報到4月才終于中標,陪跑2個多月的人更比比皆是。
看著預約記錄大驚失色的游客,看東西都重影了:
這么難中簽,我搖的是門票還是彩票?

圖源@小紅書用戶像素玩家
而“秧歌機器人”在今年春晚一戰成名之后,宇樹科技的工廠在春節臨時加開了 500個個人參觀名額,并在 1 小時內被搶空,中簽率不足 0.1%。
而且,宇樹科技的企業參觀和研學都收取一定比例的門票費用,為企業創造了一些“老本行”之外的收益。
有幸約到個人參觀的朋友們,每次到場,都會看到一群企業大佬圍著一只“機械狗”打轉。
可以說是新時代的“靠狗創收”了。

圖源:小紅書用戶@小白狗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工廠靠著工業游的熱度,大賺了一筆。
原為青島啤酒二廠的青島啤酒博物館,僅靠價位60元的博物館門票,在春節期間就接收了4.63 萬人次,創造了近400萬元營收。
跟“四大名罐”的模型合影,不僅互聯網上風靡一時的打卡方式。

圖源小紅書用戶@hhheiands
但是,青島啤酒在賺錢的同時,也沒有虧待游客。
憑明票在館內免費領取的“青島啤酒第一杯原漿”,成了不知道少游客心中的紅玫瑰和白月光。
有酒友跋涉幾百公里,一次就是買兩升,喝不夠還叫博物館給寄來。
要知道,兩升不是我的極限,而是這啤酒保質期的極限。

圖源小紅書用戶@fa啦發la花
除此之外,憑借那晚自煮螺螄粉起家的柳州螺霸王產業園,只靠門票和場內的周邊產品,在2024年一年就賣出了2000多萬元。
群眾的眼睛總是雪亮的,網友評價:
工廠值得,粉兒值得,每天打工的我也值得。

圖源小紅書用戶@錢德拉的飼養員
根據中研網的產業調查報告預測,在未來數年內,該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將維持在18%~22%之間。
要知道,全球工業游占占國家文旅總GDP的比例一般在10%左右,中國只有不到百分之5%。
在發展前景上,可謂一片光明。

2025-2030年中國旅游行業市場狀況分析報告
當然,也正因為市場處于上升階段。
很多游客反映,一些“工業游”項目里,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和虛假宣傳問題。
有的門票貴,有的體驗淺,有的講解不專業,還有工廠打著參觀流水線的旗號,卻仍是老三樣:看模型、講課、合影,該踩的坑是一個也沒少踩。
只能說,如果“工業游”這個行業想讓游客更放心,還需要更加規范才行。
03 工廠迪士尼,圓了多少人的“搬磚夢”?
編輯部老G有一個很少開口說的秘密:他小時候想做一名挖掘機司機。
他一直覺得,挖掘機的挖斗鏟進土里的瞬間,特別解壓。
不管自己看還是和別人一起看,一看就能看一下午。

圖源小紅書用戶@王同舟不是同學
雖然最終還是按部就班地成為了一個編輯。
只有每次經過兒童樂園的迷你工地,老G才會展示一把挖掘天賦。
在用垃圾處理廠里的大夾子一下夾起十噸垃圾之后,老G達到了精神層面的升華。
原來在長大之后,與機械接觸的浪漫,居然有更佳“宏大”的方式來體會到。

圖源小紅書用戶@陳一碗飯 現在的挖掘機已經可以邊吃飯邊開了
對所有人敞開懷抱的工廠游,是獨屬于成年人的迪士尼。
對于困在通勤和辦公樓夾縫之間的白領們來說,人際關系收窄、工作關機內卷,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唯一接觸到的機械原件,就是筆記本電腦的鍵盤。
對于他們來說,“開挖掘機”、“玩機械手”或許是一件略顯滑稽的,遠在天邊的事情。
但在一個所有人都在研究“怎么把挖掘機開得更好”的工廠里,沒有人會因為想開挖掘機而笑話你。
反而會讓你懂得,有那么一群人在認真研究你童年曾熱衷過的事情。


小時候一直好奇的玻璃瓶牛奶,原來是在大轉盤上統一封住口的。
酒廠釀啤酒的時候,居然真的會用像樓一樣高大的酒桶裝啤酒花。
這些曾經困擾著童年老G的問題,在工廠旅游里被耐心地回答著。老G感覺,這是上班以來,第一次有人這樣善待他看似幼稚的好奇心。
這些工廠里的花樣讓老G明白了,
也許這個時代正把我們封閉在越來越狹窄的信息繭房里,用流于表面的碎片信息,讓人們滿足于對所有事情一知半解。
但只要人的好奇心還在,“工業迪士尼”這樣的樂園,就不會消失。
參考內容:
1. 中研網《2024年中國科普教育基地產業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未來發展趨勢與前景分析》
2.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工業旅游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3. 中國質量新聞《工廠成景點 警惕曇花現》
4. 中國新聞周刊《年輕人為何愛上逛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