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企業(yè)家》 李曉天
編輯|張昊
張鋼的辦公室里貼滿了他為《貓和老鼠:星盤奇緣》(以下簡稱《星盤奇緣》)設計的分鏡照片,能容納30人的辦公室里密密麻麻擺滿了電腦。五年來這些電腦的“主人”們沒有休過完整的周末,如今電影上映,他們終于能放一次大假了。
在電影制作的五年間,墻面上張貼的這幾百張分鏡曾讓張鋼十分痛苦。作為導演,他甚至一度擔心這個項目“黃了”,好在最終它們都出現在了華納兄弟與中影集團聯合投拍的《貓和老鼠》大電影——《星盤奇緣》中。

導演辦公室貼的分鏡圖。攝影:李曉天
5年前,他離開了號稱國內動畫電影行業(yè)“黃埔軍校”的青青樹動畫,創(chuàng)立初心映畫,頭一年就收到了華納兄弟要投拍《貓和老鼠》大電影的消息。彼時國內動畫電影行業(yè)尚未出現《哪吒》系列,一切都還在萌發(fā)階段。
在他看來,這不僅是一個為公司謀發(fā)展的絕佳機會,更是一個去海外“秀肌肉”的舞臺,“過去幾年中國的動畫電影制作已經很成熟了,跟我們合作的工作室也攢著勁想讓外國人看看水平。”張鋼說。

但他和制片人楊劭靖都沒料到這條路這么難,跟國際頭部公司合作,此前并沒有多少可參考的范例,甚至于連付款流程都要去摸索,更別說期間還經歷了華納兄弟組織架構調整等臨時狀況。
到今年8月2日上映,張鋼數次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就連網絡上的“差評”他都沒那么在意了,除了說他們“圈錢”之外。
這個網絡梗往往針對那些制作周期短、品質不高的電影,但張鋼說自己從沒休過周末,過年都在日夜趕工。尤其今年《哪吒之魔童鬧海》的上映讓國產動畫電影市場空前紅火,他和華納兄弟都想著趁勢把影片在暑期檔“端出來”,更是沒日沒夜地干。
然而趕節(jié)奏的動畫電影可不止《星盤奇緣》一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浪浪山的小妖怪》和國產大IP續(xù)作《羅小黑戰(zhàn)記2》先后登陸院線,這讓主打“少兒”和“合家歡”的《星盤奇緣》在票房上落了下風。
但張鋼仍然對片子充滿期待,“雖然有觀眾對片子有質疑,但沒有一個人說電影質量不行,后續(xù)電影還將開啟全球上映,如果票房可以的話,說不定還會有續(xù)作。”
過去5年間,初心映畫團隊從最初的30人到巔峰時期的近500人參與項目,每個人都抱著在這個全球頂級IP上展現自己實力的心態(tài)。從最初的片子被打回,到如今得到了華納兄弟美國團隊對動畫表演還原度的高度認可,個中艱辛只有張鋼和團隊明白。
楊劭靖將這個過程形容為“國產合拍動畫電影從0到1的一步”,相較于票房,或許這個“從0到1”的意義更值得被關注。
“現在國產動畫電影的市場這么好,我相信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我們這種形式的合拍片出來,那我們走通的這條路就很有價值了。”楊劭靖說。
“對我來說,這個片子能上映就是成功。”張鋼告訴《中國企業(yè)家》。
“初心”
在與楊劭靖合伙創(chuàng)立初心映畫之前,張鋼曾參與制作了中國第一部稱得上“成功”的院線動畫電影——《魁拔》系列,從2011年《魁拔1》的美術導演,到2014年《魁拔3》的總導演。盡管在票房上沒能收回成本,但這是在大熒幕上第一部面向青少年的“熱血”動畫電影,收獲了超出想象的口碑。在豆瓣上,《魁拔》三部曲評分均超過8分。
也是在青青樹動畫,張鋼第一次參與了國內動畫電影工業(yè)化流程管線的設計。他說過去中國的動畫師大多在給日本動漫公司畫“飛機稿”,這是一個偏中后期的制作環(huán)節(jié)——日本動畫公司提出要求,把畫稿打包用飛機運到國內,國內的畫師開始制作,通常要在一天內把畫稿再運回去。

張鋼 來源:受訪者
而青青樹動畫通過研究日本動畫片的技術,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一狀態(tài)。“當時公司160多個人為了保持人物一致,提出了一套很標準的工業(yè)化流程,比如鏡頭透視數據、開角數據,拍攝時的前景、后景、人物大小比例等,我們都是算好了再給后期。”張鋼說。
他曾提到《魁拔》三部曲各有難關要攻破:《魁拔1》是首次在大熒幕上出現寫實類的動畫電影,所有技術都是現學;《魁拔2》面臨著2D轉立體的技術難題,當時國內只有一個人參與過《獅子王》項目,有過相關經驗,但由于成本原因,青青樹動畫最終還是靠自己完成了轉立體;《魁拔3》則要求在有限的成本內做出“特效大片”。張鋼說,從入行第一天起,他就是在解決各種難題。
除了給動畫電影市場注入了新動力,《魁拔》系列還為行業(yè)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長安三萬里》導演鄒靖、《大魚海棠》副導演裴斐,以及《姜子牙》導演李煒都曾是團隊成員。
然而叫好不叫座的《魁拔》系列還是斷檔了。2017年,青青樹動畫聯合創(chuàng)始人、《魁拔》系列總制片人武寒青去世,后續(xù)影片宣布無限期延期拍攝。
這對張鋼是一個巨大的觸動,他說《魁拔1》投資了3000萬元,票房僅收回了300萬元,該片導演王川把家里的房子都抵押了,但這對電影制作來說仍是杯水車薪,武寒青也為了找錢積勞成疾。次年,張鋼就選擇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
初心映畫接到的第一個大項目是與導演楊凡合拍他的短篇小說集《繼園臺7號》,這部影片邀請了張艾嘉、蔣雯麗、吳彥祖等明星配音,也成功拿到了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最佳劇本獎”。
張鋼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他也提到這個獎項給后來華納兄弟“傾心”于他,提供了一點助力。
“像”
2019年,張鋼因為其他項目去找華納兄弟投拍,聽說了《貓和老鼠》大電影這個項目。華納兄弟總部想在這個超級IP85周年之際,落地一部作品能在新一代孩子群體里得到延續(xù),也想借機拓展中國市場,于是在國內展開了一場“海選”。
這對剛成立公司一年的張鋼來說是個好機會,他早就開始琢磨中國動畫電影的水平拿到國際市場上到底成色如何。而且,楊劭靖也有在迪士尼工作的經歷,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去競標。
張鋼想到的是讓“貓和老鼠”融入中國文化,于是他設計了“屋脊獸”的形象,借由一場陰差陽錯的穿越故事,將“湯姆貓”和“杰瑞鼠”放進中國神話的敘事體系中。一開始,華納兄弟就被他這個概念吸引了,幾乎每個到中國旅游的外國人都曾看到過故宮房檐上佇立的神獸,卻沒有哪個導演做過相關的故事。
幾輪篩選下來,張鋼憑借劇本創(chuàng)意、四部院線電影的經歷和國際獎項,最終中標。這個項目太重要了,公司本來規(guī)劃好的其他項目幾乎都停滯了。“這是華納最頂級的IP了,而且是這個IP第一次拍動畫電影,華納兄弟美國總部的高層是親自審片的。”張鋼說。
對于這種量級的IP,華納兄弟的管理非常嚴格,對制作過程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像”。
這個乍一看挺容易的事情,卻讓頭一次接觸國際大IP的張鋼吃盡苦頭。“對觀眾來說,動畫電影與原作‘一樣’是基本訴求,但要讓這兩個85年前的形象‘活’起來并不容易。”張鋼說。
楊劭靖最能理解張鋼為了“像”付出了多少功夫。項目進行到半年的時候,他們曾經向華納兄弟交過一稿,那一稿就是因為“不像”被打了回來。從二維到三維,相關數據、素材積累幾乎沒有,都是從零開始。
“過去日式動畫電影基本都是pose to pose(姿勢),幾個動作銜接而成,但美式動畫的動作幅度特別夸張,尤其是‘貓和老鼠’有大量的擠壓拉伸畫面,這個在技術上是很難實現的。”張鋼大量地畫稿,從建模開始就一遍遍修改,他自己估算畫了約10萬張。“在三維中,可能你從正面看是像的,但是側面或者后腦勺就不像了,我們就要重新修改。”
國內做過美式動畫的團隊也極少。“現在耳熟能詳的美國動畫電影,它的表演動畫師已經比較固定了,也變成了‘技能包’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國內做這種夸張類型的團隊非常少,我們內部也經歷了一個磨合和培訓的階段,對第一稿做了翻天覆地的修改,這一塊還是挺燒錢的。”楊劭靖說。

來源:受訪者
前期很長一段時間,張鋼的主要工作就是琢磨如何讓三維的人物形象更貼近原作,如何讓動畫表現更美式,為此,他和團隊一起設計了一套“C字曲線模型”。這套模型包含了手部和身體的拉伸程度,頭部的角度和位置等一系列數據變化。以至于電腦特效師都要跟著練習手繪,張鋼覺得如果這個環(huán)節(jié)缺失,就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像”。
之后他用了3個月時間,密集培訓了合作的40家工作室。為了在“像”上有更統一的認知,他養(yǎng)成了一個工作習慣,嚴格要求自己在一天之內回復工作室的郵件,而且要給出特別具體的建議和想法。
這還只是形象層面,張鋼還要追求好萊塢式的表演效果。他對標了2023年上映的《超級馬利歐兄弟》大電影,逐幀分析了這部電影的色彩和場景,從這個現象級別的合家歡大電影中汲取了很多細節(jié)想法,比如“不能出現一個黑色場景”。
這讓楊劭靖苦不堪言,“我們經常battle(爭辯),可能這是全天下導演和制片人共同的矛盾,導演要對創(chuàng)意負責,我要對出品方負責。我就經常說你花錢去做這么一個色彩或者道具細節(jié),真的有必要嗎?他還是堅持要,我們就吵得互相情緒都很激動。”
艱難上映
畢竟團隊磨合那么久了,攻克技術上的難關只是時間問題。更多的挑戰(zhàn)實際在制作之外,有些事不是張鋼和楊劭靖能左右的。
“前3年,我們的時間主要消耗在劇本打磨上了,雖然在進度上看起來沒推進多少,但實際上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楊劭靖告訴《中國企業(yè)家》。

楊劭靖 來源:受訪者
動畫電影領域的合拍片并非沒有先例。2019年國慶檔,東方夢工廠首部原創(chuàng)動畫電影《雪人奇緣》終于在國內上映。東方夢工廠是華人文化產業(yè)投資基金與美國夢工廠合資成立的公司,資源稟賦算是頂級。制作班底也是以海外團隊為主,但即便如此,制作周期仍長達7年。
當年影片制片人蘇珊妮·伯爾基(Suzanne Buirgy)在接受采訪中就提到,中美合拍片的難點在于“溝通成本”,“我們在特效制作過程中和東方夢工廠持續(xù)溝通了很長時間,因為時差的原因,但是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
楊劭靖也感同身受,他說由于時差和假期錯位等原因,合拍電影的溝通成本比國產動畫電影高出不少,而且《星盤奇緣》的溝通難度還不止于時差。
項目的進度和節(jié)奏并不完全由制作團隊來掌控,因為牽扯到華納兄弟美國和中國兩個團隊的工作。很多時候,一個劇本分鏡的匯報都要等幾個月時間。這對于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作流程來說,影響不小。
這個問題到2023年才有了很大改善。據媒體報道,當年9月,華納兄弟在亞太地區(qū)進行了組織架構重組,中國區(qū)的電影院線發(fā)行及營銷業(yè)務將由美國總部直接管理與運營。
溝通交互順暢很多。張鋼說后期華納兄弟美國團隊的同事都學會了用微信,信息往來在一天之內就能收到回復,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2023年底,項目正式進入了中期制作,上映時間壓力隨之而來,節(jié)奏進一步加快。
頭一次面對跨國合作,雖然楊劭靖有在迪士尼工作的經歷,但在具體落地過程中,他還是遠遠低估了難度系數。
最先難住他的就是付款流程,由于華納兄弟在全球市場的龐大體系,楊劭靖連財務流程都熟悉了好幾套,“華納兄弟主要是在美國,但它們在亞洲各地都有分支機構,所以每一個事項跟我們對接財務流程的公司也不太一樣,導致付款地址都是變化的。我們要做的準備工作比較多,需要把這些合規(guī)的流程向相關部門說明,跟國內公司合作就不會面臨這些問題。”
美國公司的評估流程也不同。據楊劭靖介紹,國內動畫電影制作通常只會在財務數據一個維度上進行評估,但中美合拍的評估要復雜很多。不僅要從財務數據、人員配置、制作周期等多個維度給出評估條件,還要在制作周期中按節(jié)點提交進度說明。“比如在某一個節(jié)點上,我們提交了怎樣的東西,匹配怎樣的財務和預算情況,都要進行詳細說明。”這也令他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不過張鋼和楊劭靖都認同華納兄弟的契約精神,“從我們開始準備這個項目之后,發(fā)生了這么多事,華納兄弟始終沒有中途撤出。對我們來說,這部電影能如期上映就已經是最大的勝利了。”
談及未來,他倆對這次“從0到1”的嘗試仍頗有期待,張鋼說即便因此導致公司在過往五年錯失了一些機會,但未來當人們談及初心映畫時,會說這是跟華納兄弟合拍過《貓和老鼠》的公司,這段經歷在國際市場上會有很強的影響力。
楊劭靖則說目前國內動畫電影市場很景氣,想要投資的公司非常多,中美合拍片也應當成為其中一種重要形式。
“以前都是中國故事給美國導演拍,比如《花木蘭》。《星盤奇緣》至少體現出了一件事,原汁原味的美式IP是可以交給中國團隊去創(chuàng)作一個中國故事的。過去10年,我們其實積累了非常多動畫電影的人才,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間節(jié)點去做這樣的事。我們可能是第一個,但未來一定還有更多這類項目。”楊劭靖說。
值班編輯|王怡潔
審校|姜辰雨
制作|袁茂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