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uhf2o"></blockquote>

      <cite id="uhf2o"></cite>
    • <rt id="uhf2o"><label id="uhf2o"></label></rt>
      <output id="uhf2o"><big id="uhf2o"></big></output>
      <big id="uhf2o"><fieldset id="uhf2o"></fieldset></big>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v网站,国产亚洲一二三区精品,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亚洲人妻一区二区精品,99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性一交一乱一伦,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正在閱讀:

      李想需要學會打逆風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李想需要學會打逆風局

      降目標、調銷服、砍預算,理想壓力重重。

      文|聽潮Ti 劉勇

      編輯|張曉 

      至少一年半以前,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這位年少成名、早些年開車極猛、一度被視作“80后”創業領袖之一的企業家,在公眾輿論場里留下的印象,還是以有棱有角、敢罵敢懟居多。

      遠的不說,單單這幾年,李想開罵的名場面就有不少。

      業界有觀點說增程電動是“落后技術”時,他忍不住公開罵街,“TMD,一幫搞臭技術的,天天沖我們BB......”,網友質疑理想天天將矛頭對準國內友商時,他也毫不留情,說“很多友商那仨瓜倆棗的銷量,有啥可干的?被迫害妄想癥呀......”,等等。

      不過,現在的李想有點兒不一樣了。

      去年3月理想首款純電車型MEGA失利后,李想減少了自己在社媒平臺的發聲頻率,言辭稍有溫和。這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司的要求,晚點Latepost此前報道,去年MEGA遭遇輿論風波后,理想對于創始人在公開渠道的發聲加強了管控。

      今年,李想再斂鋒芒。

      7月29日理想第二款純電車型i8發布前一周,李想終于在短視頻平臺抖音開通了個人賬號,他玩起了自己早些年的梗,希望網友能“聽他講完”,還說網友玩他的梗他會很開心,他還分享自己的減肥經驗,也說會好好學習拍短視頻讓出鏡更自然點。

      在另一個社交媒體平臺微博,李想還反思自己以前“爹味”有點太濃了,最近在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

      不管你怎么看,至少在“與用戶交朋友”這件事上,李想成了雷軍的又一個學徒——盡管李想不承認這點,他特地提到,現在他只要說“感謝”,有些朋友就覺得他是在學雷軍,“其實可以換個角度思考,掏了近40萬真金白銀投票的車主,他們在關鍵時刻的支持,值得我發自內心的感謝......”

      且不說李想的變化是順應企業創始人、高管下場做個人IP的時代潮流,為自家企業打造品宣陣地,單就理想汽車當前的處境而言,也需要這種變化。

      它需要改善乃至扭轉或主動或被動原因造成的輿論影響,離用戶更近。李想收起鋒芒下場拍短視頻是這樣,i8請到喜劇明星岳云鵬站臺,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

      它亟需在純電市場也站穩腳跟。今年上半年,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63.6%。

      但從去年MEGA的失利,到近期i8發布以來的種種風波,一次又一次壓縮了理想的試錯空間。

      此種境況之下,在波詭云譎的市場競爭形勢下,在指望i8和i6打開純電市場的迫切性下,李想怎么變、理想怎么變,目標都只有一個:贏下純電戰事、守住增程混動市場。

      01 從i8到i6,理想的關鍵兩戰

      理想汽車成立十年,絕大部分銷量來自于增程式混動車型。目前除了去年3月上市的理想MEGA和最新的理想i8,其在售車型都是增程式混動車型。

      這一路線選擇,加上其較為明確的家庭用戶定位,是理想汽車能在市場中走到頭部地位的核心原因——它是過去十年里最成功的新能源車企之一,2023年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全年盈利的造車新勢力公司,并持續盈利至今。

      但理想汽車顯然不能長期躺在過去的舒適區里,布局純電是必走之路。

      無論是從銷量上看,還是從銷量增速上看,今年上半年,純電動新能源車的市場表現都要更好。中汽協數據顯示,1-6月,純電動車型累計銷量為441.5萬輛,同比增長了46.2%,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累計銷量為252.1萬輛,同比增長了31.1%。

      而且與去年相比,這兩種動力類型的新能源車,在銷量增速上倒了過來——2024年,零售口徑下,純電動車型的累計銷量增速為22.6%,插電混動車型的銷量增速則為76.9%。

      理想的首款純電車型MEGA在這樣的局面下于去年3月上市,不過由于在外觀、定價上的輿論風波,MEGA在銷量上與理想預期形成了較大錯位,理想為MEGA定下的年銷量目標是8萬輛,但上市后的兩個月里,MEGA分別僅賣出了3229輛、1145輛。

      李想后來反思,MEGA的失利原因在于,理想誤判了純電戰略節奏,錯誤地把MEGA的“從0到1”階段(商業驗證期)當成了“從1到10”階段(高速發展期)進行經營。

      這次失利,也直接導致理想純電車型的推進策略由“激進”重新切換回“保守”。按原定計劃,2024年會是理想汽車的產品大年,除了MEGA和L系列2024款,理想汽車的新車型還包括L6以及三款純電車型。去年5月20日的業績會上,李想稱,除了MEGA外,其他的純電車型將推遲到2025年上市。

      由此,已經發布的理想i8、預計將于下個月發布的理想i6,成為了理想繼續沖擊純電市場的兩款關鍵車型:

      這兩款車都是SUV車型,i8系中大型六座,定位更高端,i6系行業主流純電SUV,定位比前者要低,承擔更高的銷量任務。8月20日,理想i8將正式啟動交付。

      有了去年MEGA的前車之鑒,i8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位長期關注理想汽車的二級市場投資人向媒體表示,“如果i8再敗,理想的純電路線就證偽了?!?/p>

      但怕什么來什么,i8發布至今風波不斷。

      理想參照此前L8系列的配置、定價邏輯給i8定價,對冰箱/彩電/智駕等方面做了Pro、Max、Ultra區分,但導致了部分消費者的不滿。

      后續i8在上市僅一周后,“聽勸”將Pro、MAX、Ultra三個不同配置版本統一為Max版本,同時調低了售價。

      此外,i8發布會上展示的i8與乘龍重卡的碰撞視頻,也讓理想陷入輿論風波。

      如今看下來,從傷害力度上看,i8此番遭遇的風波,在影響程度上遠不及去年MEGA失利那般嚴重——理想i8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本身并不致命,它更多反映的是理想在配置-定價、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失誤,好在公司反應夠快,及時做了有效補救。

      i8本身也并非走量車型。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30-40萬元區間的新能源SUV市場銷量為22萬,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比僅為4.1%,現下階段市場容量有限。

      目前,理想并未公布i8的大定數量,但從李想的公開言論看,i8面臨的局面并未失控,發布初期的輿論影響也在逐漸減弱。

      李想在微博上稱,i8的交付目標是9月份交付超過8000,挑戰一萬。他還說理想i8處于“有沒有”的競爭賽道,產品力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手。理想在i8發布初期回落的股價也早已漲了回來。

      但理想面臨的不確定性其實還遠未消散。

      純電路線能不能跑的通,核心要看接下來的i6;理想也不僅要在純電市場破局,在增程混動市場,它也要守好基本盤。

      02 降目標、調銷服、砍預算,理想沒有舒適區

      幾年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戰事還未完全鋪開之際,大多數車企都相對樂觀地制定了銷量目標,當時在大家口中,今年會是市場格局初定的關鍵節點。

      比如零跑將2025年的銷量目標定在了80萬臺、何小鵬說小鵬汽車到2025年要拿到10%的市場份額、雷軍說小米汽車要在2025-2030年進入世界前五、余承東表態華為有信心到2025年幫車企賣出100萬臺車。

      上述這些目標,都不及理想激進。2021年時理想就提到,到2025年的銷量目標是160萬臺車,要在國內占據20%的市場份額。

      當下看來,充分競爭之下,大家顯然都錯判了市場格局形成所需要的周期,以及銷量上漲的速度——

      除了比亞迪之外,業界其他車企的市場份額都高度分散。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吃下了接近25%的市場份額。

      不過近兩年,新勢力陣營中,理想汽車確實是最不愁銷量的新勢力車企之一。一眾新勢力車企中,只有它在過去兩年里邁過了年銷30萬輛大關。

      2023年時,理想汽車共交付了376030輛車,一年的交付量幾乎與蔚來汽車2021年至2023年交付量的總和相當;去年,理想也是新勢力車企中表現最好的廠商,全年交付量同比增長了33.1%,達到500508輛,其還在年報中說“創造了豪華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達成超50萬臺年交付量的最快記錄”。

      但如今,理想汽車維持過往高增速銷量表現的壓力在漸次增長——隨著幾乎所有的車企都開始選擇“純電+插電式混動/增程式混動”的雙線布局策略,理想在增程式混動市場優勢被不斷稀釋。

      最大的對手無疑是問界。

      2023年理想交出了成立以來最好的業績表現,但自那時起,其受到的來自對手的威脅感越來越重。那年6月,李想發文稱,問界M7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毫無還手之力。華為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ONE銷售崩盤、提前停產。”

      再到過去兩年里,改款后的問界M7和M9,也在加速蠶食理想在中高端增程SUV市場的份額。

      2020-2023年,30萬元以上增程SUV市場中,理想的市占率還穩定在50%以上,但去年這一數字已滑落至35.8%,今年前五個月再滑落至27.5%。

      從上半年理想汽車的銷量走勢來看,其在增程混動市場的乏力之勢也愈發明顯。

      上半年,理想汽車共交付20.4萬輛,同比增速僅有7.9%,不及行業平均水平。剛剛過去的6-7月,理想汽車月度交付量連續同比下滑,6月下滑了24%,7月下滑了近40%。

      或迫于銷量壓力,理想在公司層面動作不斷:

      5月以來,理想已兩次下調2025年銷量目標,對應地也已兩次對公司預算進行了縮減。

      理想先是將全年排產目標從70萬輛下調至64萬輛,7月份多位信源也向21汽車表示,內部正基于64萬輛的銷量目標,做進一步的全年銷售預期下調工作,知情人士稱銷量目標或調整到58-60萬輛,同時理想再次縮減了費用預算,幅度達20%。

      今年以來,理想已三次調整銷售與服務體系。

      最近的一次調整是,8月14日理想撤銷了3月份按地區設置的“五大戰區”,改由總部直接管理覆蓋全國的23區。媒體報道,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總裁、智能汽車群組負責人馬東輝提到,此次調整是為了構建以門店為核心的用戶運營能力。

      不過,主動調整之外,理想的壓力還源于外部競爭,從增程式混動市場到純電市場皆是如此。

      比如理想下半年即將上市的L6、L7改款版,也將直面問界新M7的沖擊。純電市場更不用多說,市場紅海之勢更盛,無論是i8還是i6,突圍挑戰都不小。

      此外,理想i8和i6會不會對L系列帶來一定銷量侵蝕作用,對理想而言也是一重難題。

      03 重押AI,能緩解理想的焦慮嗎?

      時至今日,更多的車企不得不接受行業新的競爭共識,即大家都需要把戰線拉長。

      去年MEGA失利后,理想的整體策略從激進變得保守。理想汽車第二產品線(負責理想核心主流30萬元級別產品)總裁張驍去年就曾提到,團隊早前對市場份額快速集中的判斷過于樂觀,稱接下來的市場競爭將轉變為長期的“持久戰”,要放棄“必亡論”和“速勝論”。

      理想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對i8和i6的銷量預期,至少在對外口徑上是這樣。

      張驍對外稱,理想并不會大躍進地對i8設立過高的預期;晚點也報道,今年5月的一場投資者溝通會上,理想汽車CFO李鐵稱,純電車型的整體銷量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于i8和i6能否真正滿足用戶需求,說理想今年不會過多考慮銷量目標或純電車型銷量占比。

      客觀而言,對當下的理想汽車來說,求穩而不求快,顯然是更適合當前競爭形式的思路。

      理想下調全年銷量目標的同時也縮減費用預算,正是基于這一點。比如張驍說,“不要為生存擔憂,但要有足夠強的造血能力和足夠健康的經營基盤,來保證我們能夠穿越周期?!?/p>

      理想2022年以來重壓AI,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備長遠之戰。

      尤其是這兩年,自動駕駛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關鍵。1月份英偉達CEO黃仁勛說,在Waymo和特斯拉取得成功之后,自動駕駛時代終于到來了;李想在5月份的一次訪談中也說,自動駕駛技術的黎明馬上就要到來,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

      理想顯然希望在車企自動駕駛之爭、AI之爭中占領先機。i8的發布會上,李想把更多的時間都留給VLA大模型、理想同學智能體與AI方面的技術探索上,他還透露,理想2025年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投資將達到60億元。

      比如i8標配的VLA司機大模型,是核心賣點之一。其希望借此提升新能源車智駕能力上限、同時抬升安全下限,進而帶動銷量增長。

      這一模型是一個視覺-語言-行為大模型,將空間智能、語言智能和行為智能統一在一個模型里,模型的3D空間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行為生成能力由此加強。

      理想汽車自動駕駛研發高級副總裁郎咸朋提到,當前行業頭部輔助駕駛系統廣泛應用的“端到端”模型存在能力已然遇到瓶頸。

      “端到端架構本質是模仿學習,它能夠學習人類行為,但不能像人一樣理解物理世界,限制了系統能力天花板。”他如此說道。

      李想此前也曾說,端到端+VLM可以解決L3,比如實現500公里到1000公里一次接管,讓用戶在車上相對輕松,但“僅靠端到端實現不了L4”。

      只是中長遠視角里,理想率先將VLA落地到車型后,能否持續保持智駕優勢,依然充滿著不確定性。

      今年以來,布局VLA技術已成為車企共識,理想汽車之外,元戎啟行、小鵬、華為等玩家已在加速布局。8月15日,小鵬G7 Ultra車型的VLA能力已經開啟首批推送。

      04 結語

      回顧過去十年,從最初的政策驅動,到這幾年的價格、技術驅動,行業增長動能完成切換的同時,大多數的車企還未進入真正的“健康地帶”:

      除了那些已經在淘汰賽中離場的玩家,更多的車企都還沒實現自我造血;

      已經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的車企也無法放松警惕,一場失敗的發布會、一次不當的營銷策略,都可能讓他們陷入危機;

      行業的競爭要素還在不斷豐富,“大亂斗”時代,任何一項短板都可能被無限放大,任何一項長板,也可能會被趕超;

      ......

      理想是這場未競戰事中前半程的優勝者之一,它更早建立起了規模優勢,也率先實現了自我造血。

      但在新的細分市場、新的市場環境、新的技術范式面前,沒有任何一家車企存在絕對的舒適區。

       

      來源:聽潮TI

      原標題:李想需要學會打逆風局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李想

      • 易烊千璽成為理想汽車首位品牌代言人,李想曾稱不會請明星代言
      • 李想:理想i6將標配AD Max,并永久免使用費用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李想需要學會打逆風局

      降目標、調銷服、砍預算,理想壓力重重。

      文|聽潮Ti 劉勇

      編輯|張曉 

      至少一年半以前,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這位年少成名、早些年開車極猛、一度被視作“80后”創業領袖之一的企業家,在公眾輿論場里留下的印象,還是以有棱有角、敢罵敢懟居多。

      遠的不說,單單這幾年,李想開罵的名場面就有不少。

      業界有觀點說增程電動是“落后技術”時,他忍不住公開罵街,“TMD,一幫搞臭技術的,天天沖我們BB......”,網友質疑理想天天將矛頭對準國內友商時,他也毫不留情,說“很多友商那仨瓜倆棗的銷量,有啥可干的?被迫害妄想癥呀......”,等等。

      不過,現在的李想有點兒不一樣了。

      去年3月理想首款純電車型MEGA失利后,李想減少了自己在社媒平臺的發聲頻率,言辭稍有溫和。這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司的要求,晚點Latepost此前報道,去年MEGA遭遇輿論風波后,理想對于創始人在公開渠道的發聲加強了管控。

      今年,李想再斂鋒芒。

      7月29日理想第二款純電車型i8發布前一周,李想終于在短視頻平臺抖音開通了個人賬號,他玩起了自己早些年的梗,希望網友能“聽他講完”,還說網友玩他的梗他會很開心,他還分享自己的減肥經驗,也說會好好學習拍短視頻讓出鏡更自然點。

      在另一個社交媒體平臺微博,李想還反思自己以前“爹味”有點太濃了,最近在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

      不管你怎么看,至少在“與用戶交朋友”這件事上,李想成了雷軍的又一個學徒——盡管李想不承認這點,他特地提到,現在他只要說“感謝”,有些朋友就覺得他是在學雷軍,“其實可以換個角度思考,掏了近40萬真金白銀投票的車主,他們在關鍵時刻的支持,值得我發自內心的感謝......”

      且不說李想的變化是順應企業創始人、高管下場做個人IP的時代潮流,為自家企業打造品宣陣地,單就理想汽車當前的處境而言,也需要這種變化。

      它需要改善乃至扭轉或主動或被動原因造成的輿論影響,離用戶更近。李想收起鋒芒下場拍短視頻是這樣,i8請到喜劇明星岳云鵬站臺,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

      它亟需在純電市場也站穩腳跟。今年上半年,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63.6%。

      但從去年MEGA的失利,到近期i8發布以來的種種風波,一次又一次壓縮了理想的試錯空間。

      此種境況之下,在波詭云譎的市場競爭形勢下,在指望i8和i6打開純電市場的迫切性下,李想怎么變、理想怎么變,目標都只有一個:贏下純電戰事、守住增程混動市場。

      01 從i8到i6,理想的關鍵兩戰

      理想汽車成立十年,絕大部分銷量來自于增程式混動車型。目前除了去年3月上市的理想MEGA和最新的理想i8,其在售車型都是增程式混動車型。

      這一路線選擇,加上其較為明確的家庭用戶定位,是理想汽車能在市場中走到頭部地位的核心原因——它是過去十年里最成功的新能源車企之一,2023年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全年盈利的造車新勢力公司,并持續盈利至今。

      但理想汽車顯然不能長期躺在過去的舒適區里,布局純電是必走之路。

      無論是從銷量上看,還是從銷量增速上看,今年上半年,純電動新能源車的市場表現都要更好。中汽協數據顯示,1-6月,純電動車型累計銷量為441.5萬輛,同比增長了46.2%,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累計銷量為252.1萬輛,同比增長了31.1%。

      而且與去年相比,這兩種動力類型的新能源車,在銷量增速上倒了過來——2024年,零售口徑下,純電動車型的累計銷量增速為22.6%,插電混動車型的銷量增速則為76.9%。

      理想的首款純電車型MEGA在這樣的局面下于去年3月上市,不過由于在外觀、定價上的輿論風波,MEGA在銷量上與理想預期形成了較大錯位,理想為MEGA定下的年銷量目標是8萬輛,但上市后的兩個月里,MEGA分別僅賣出了3229輛、1145輛。

      李想后來反思,MEGA的失利原因在于,理想誤判了純電戰略節奏,錯誤地把MEGA的“從0到1”階段(商業驗證期)當成了“從1到10”階段(高速發展期)進行經營。

      這次失利,也直接導致理想純電車型的推進策略由“激進”重新切換回“保守”。按原定計劃,2024年會是理想汽車的產品大年,除了MEGA和L系列2024款,理想汽車的新車型還包括L6以及三款純電車型。去年5月20日的業績會上,李想稱,除了MEGA外,其他的純電車型將推遲到2025年上市。

      由此,已經發布的理想i8、預計將于下個月發布的理想i6,成為了理想繼續沖擊純電市場的兩款關鍵車型:

      這兩款車都是SUV車型,i8系中大型六座,定位更高端,i6系行業主流純電SUV,定位比前者要低,承擔更高的銷量任務。8月20日,理想i8將正式啟動交付。

      有了去年MEGA的前車之鑒,i8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位長期關注理想汽車的二級市場投資人向媒體表示,“如果i8再敗,理想的純電路線就證偽了?!?/p>

      但怕什么來什么,i8發布至今風波不斷。

      理想參照此前L8系列的配置、定價邏輯給i8定價,對冰箱/彩電/智駕等方面做了Pro、Max、Ultra區分,但導致了部分消費者的不滿。

      后續i8在上市僅一周后,“聽勸”將Pro、MAX、Ultra三個不同配置版本統一為Max版本,同時調低了售價。

      此外,i8發布會上展示的i8與乘龍重卡的碰撞視頻,也讓理想陷入輿論風波。

      如今看下來,從傷害力度上看,i8此番遭遇的風波,在影響程度上遠不及去年MEGA失利那般嚴重——理想i8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本身并不致命,它更多反映的是理想在配置-定價、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失誤,好在公司反應夠快,及時做了有效補救。

      i8本身也并非走量車型。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30-40萬元區間的新能源SUV市場銷量為22萬,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比僅為4.1%,現下階段市場容量有限。

      目前,理想并未公布i8的大定數量,但從李想的公開言論看,i8面臨的局面并未失控,發布初期的輿論影響也在逐漸減弱。

      李想在微博上稱,i8的交付目標是9月份交付超過8000,挑戰一萬。他還說理想i8處于“有沒有”的競爭賽道,產品力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手。理想在i8發布初期回落的股價也早已漲了回來。

      但理想面臨的不確定性其實還遠未消散。

      純電路線能不能跑的通,核心要看接下來的i6;理想也不僅要在純電市場破局,在增程混動市場,它也要守好基本盤。

      02 降目標、調銷服、砍預算,理想沒有舒適區

      幾年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戰事還未完全鋪開之際,大多數車企都相對樂觀地制定了銷量目標,當時在大家口中,今年會是市場格局初定的關鍵節點。

      比如零跑將2025年的銷量目標定在了80萬臺、何小鵬說小鵬汽車到2025年要拿到10%的市場份額、雷軍說小米汽車要在2025-2030年進入世界前五、余承東表態華為有信心到2025年幫車企賣出100萬臺車。

      上述這些目標,都不及理想激進。2021年時理想就提到,到2025年的銷量目標是160萬臺車,要在國內占據20%的市場份額。

      當下看來,充分競爭之下,大家顯然都錯判了市場格局形成所需要的周期,以及銷量上漲的速度——

      除了比亞迪之外,業界其他車企的市場份額都高度分散。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吃下了接近25%的市場份額。

      不過近兩年,新勢力陣營中,理想汽車確實是最不愁銷量的新勢力車企之一。一眾新勢力車企中,只有它在過去兩年里邁過了年銷30萬輛大關。

      2023年時,理想汽車共交付了376030輛車,一年的交付量幾乎與蔚來汽車2021年至2023年交付量的總和相當;去年,理想也是新勢力車企中表現最好的廠商,全年交付量同比增長了33.1%,達到500508輛,其還在年報中說“創造了豪華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達成超50萬臺年交付量的最快記錄”。

      但如今,理想汽車維持過往高增速銷量表現的壓力在漸次增長——隨著幾乎所有的車企都開始選擇“純電+插電式混動/增程式混動”的雙線布局策略,理想在增程式混動市場優勢被不斷稀釋。

      最大的對手無疑是問界。

      2023年理想交出了成立以來最好的業績表現,但自那時起,其受到的來自對手的威脅感越來越重。那年6月,李想發文稱,問界M7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毫無還手之力。華為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ONE銷售崩盤、提前停產?!?/p>

      再到過去兩年里,改款后的問界M7和M9,也在加速蠶食理想在中高端增程SUV市場的份額。

      2020-2023年,30萬元以上增程SUV市場中,理想的市占率還穩定在50%以上,但去年這一數字已滑落至35.8%,今年前五個月再滑落至27.5%。

      從上半年理想汽車的銷量走勢來看,其在增程混動市場的乏力之勢也愈發明顯。

      上半年,理想汽車共交付20.4萬輛,同比增速僅有7.9%,不及行業平均水平。剛剛過去的6-7月,理想汽車月度交付量連續同比下滑,6月下滑了24%,7月下滑了近40%。

      或迫于銷量壓力,理想在公司層面動作不斷:

      5月以來,理想已兩次下調2025年銷量目標,對應地也已兩次對公司預算進行了縮減。

      理想先是將全年排產目標從70萬輛下調至64萬輛,7月份多位信源也向21汽車表示,內部正基于64萬輛的銷量目標,做進一步的全年銷售預期下調工作,知情人士稱銷量目標或調整到58-60萬輛,同時理想再次縮減了費用預算,幅度達20%。

      今年以來,理想已三次調整銷售與服務體系。

      最近的一次調整是,8月14日理想撤銷了3月份按地區設置的“五大戰區”,改由總部直接管理覆蓋全國的23區。媒體報道,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總裁、智能汽車群組負責人馬東輝提到,此次調整是為了構建以門店為核心的用戶運營能力。

      不過,主動調整之外,理想的壓力還源于外部競爭,從增程式混動市場到純電市場皆是如此。

      比如理想下半年即將上市的L6、L7改款版,也將直面問界新M7的沖擊。純電市場更不用多說,市場紅海之勢更盛,無論是i8還是i6,突圍挑戰都不小。

      此外,理想i8和i6會不會對L系列帶來一定銷量侵蝕作用,對理想而言也是一重難題。

      03 重押AI,能緩解理想的焦慮嗎?

      時至今日,更多的車企不得不接受行業新的競爭共識,即大家都需要把戰線拉長。

      去年MEGA失利后,理想的整體策略從激進變得保守。理想汽車第二產品線(負責理想核心主流30萬元級別產品)總裁張驍去年就曾提到,團隊早前對市場份額快速集中的判斷過于樂觀,稱接下來的市場競爭將轉變為長期的“持久戰”,要放棄“必亡論”和“速勝論”。

      理想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對i8和i6的銷量預期,至少在對外口徑上是這樣。

      張驍對外稱,理想并不會大躍進地對i8設立過高的預期;晚點也報道,今年5月的一場投資者溝通會上,理想汽車CFO李鐵稱,純電車型的整體銷量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于i8和i6能否真正滿足用戶需求,說理想今年不會過多考慮銷量目標或純電車型銷量占比。

      客觀而言,對當下的理想汽車來說,求穩而不求快,顯然是更適合當前競爭形式的思路。

      理想下調全年銷量目標的同時也縮減費用預算,正是基于這一點。比如張驍說,“不要為生存擔憂,但要有足夠強的造血能力和足夠健康的經營基盤,來保證我們能夠穿越周期?!?/p>

      理想2022年以來重壓AI,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備長遠之戰。

      尤其是這兩年,自動駕駛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關鍵。1月份英偉達CEO黃仁勛說,在Waymo和特斯拉取得成功之后,自動駕駛時代終于到來了;李想在5月份的一次訪談中也說,自動駕駛技術的黎明馬上就要到來,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

      理想顯然希望在車企自動駕駛之爭、AI之爭中占領先機。i8的發布會上,李想把更多的時間都留給VLA大模型、理想同學智能體與AI方面的技術探索上,他還透露,理想2025年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投資將達到60億元。

      比如i8標配的VLA司機大模型,是核心賣點之一。其希望借此提升新能源車智駕能力上限、同時抬升安全下限,進而帶動銷量增長。

      這一模型是一個視覺-語言-行為大模型,將空間智能、語言智能和行為智能統一在一個模型里,模型的3D空間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行為生成能力由此加強。

      理想汽車自動駕駛研發高級副總裁郎咸朋提到,當前行業頭部輔助駕駛系統廣泛應用的“端到端”模型存在能力已然遇到瓶頸。

      “端到端架構本質是模仿學習,它能夠學習人類行為,但不能像人一樣理解物理世界,限制了系統能力天花板。”他如此說道。

      李想此前也曾說,端到端+VLM可以解決L3,比如實現500公里到1000公里一次接管,讓用戶在車上相對輕松,但“僅靠端到端實現不了L4”。

      只是中長遠視角里,理想率先將VLA落地到車型后,能否持續保持智駕優勢,依然充滿著不確定性。

      今年以來,布局VLA技術已成為車企共識,理想汽車之外,元戎啟行、小鵬、華為等玩家已在加速布局。8月15日,小鵬G7 Ultra車型的VLA能力已經開啟首批推送。

      04 結語

      回顧過去十年,從最初的政策驅動,到這幾年的價格、技術驅動,行業增長動能完成切換的同時,大多數的車企還未進入真正的“健康地帶”:

      除了那些已經在淘汰賽中離場的玩家,更多的車企都還沒實現自我造血;

      已經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的車企也無法放松警惕,一場失敗的發布會、一次不當的營銷策略,都可能讓他們陷入危機;

      行業的競爭要素還在不斷豐富,“大亂斗”時代,任何一項短板都可能被無限放大,任何一項長板,也可能會被趕超;

      ......

      理想是這場未競戰事中前半程的優勝者之一,它更早建立起了規模優勢,也率先實現了自我造血。

      但在新的細分市場、新的市場環境、新的技術范式面前,沒有任何一家車企存在絕對的舒適區。

       

      來源:聽潮TI

      原標題:李想需要學會打逆風局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日韩丝袜欧美人妻制服|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第一页|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久久精品视频一二三四区|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无码中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视频| 少妇人妻偷人偷人精品| 重口SM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在线a级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动漫|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亚| 佳木斯市| 中文国产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片内射在线视频|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 一边添奶一边添p好爽视频| 日韩成人性视频在线观看| 无套内谢少妇一二三四| 午夜毛片精彩毛片| 九九热视频在线观看精品|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喷水| 张家界市|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av|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在线18| 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日本国产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