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為了從用戶身上“搞錢”,手機廠商的小花招可謂是越來越多。當地時間8月20日,一年一度的Made by Google 2025拉開帷幕,新旗艦Pixel 10系列也按慣例正式亮相,硬件與人工智能(AI)的技術融合成為了此次谷歌年度硬件發布會的重頭戲。
除了萬眾矚目的AI功能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值得關注。那就是谷歌方面宣稱,Pixel 10系列機型的“電池健康輔助”功能將強制啟用,且用戶無法手動關閉。據悉,這一功能會在手機充電循環達到200次后,分階段逐步降低電池的最大電壓,直至1000次充電循環這一推薦電池更換的節點。
簡而言之,“電池健康輔助”功能的效果就是減緩電池老化速度,可代價則是隨著用戶使用Pixel 10系列機型的進程,手機的續航能力和快充能力都會同步下降。而谷歌方面所宣稱的“充電約30分鐘即可充至55%”,并不會在該系列機型整個使用生命周期里起效。
那么問題就來了,“電池健康輔助”功能確實會讓電池更耐用,卻也會給用戶的使用體驗造成負反饋,可谷歌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Pixel 10系列機型的Magic Cue(魔法提示)、Camera Coach(相機教練)等AI功能是基于端側AI實現,其中特別是Pixel 10 Pro/Pro XL引入的“Pro Res Zoom”功能,更是依托端側大模型對圖像進行智能增強和細節填充,從而在保持硬件方案不變的前提下,可實現最高100倍的超高解析變焦能力。
盡管Gemini AI全面融入Pixel 10系列機型確實讓“手機AI”變得愈發有用,可依賴端側AI的代價就是續航堪憂。畢竟調用Tensor G5進行AI計算不僅會帶來更高的發熱量,更恐怖的功耗更是稱得上噩夢,可偏偏Pixel系列智能手機的電池一直以來都是短板。
以歐盟方面今年正式實施的新版電子設備EPREL能效標簽認證為例,強制要求所有在歐盟上市的智能手機在800次充電循環后,仍能保持80%的電池健康度。可Pixel 10系列就只能做到1000次充電循環后電池健康度至少80%,在這同一框架下,三星Galaxy S25系列能做到電池循環次數高達2000次,OPPO等國產廠商的機型也能做到1600次。
所謂的電池循環,是指電池完成一次完整充放電的過程。例如將手機電池從100%用到0%、再充回100%,就算一次循環。可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電池循環的計算更加靈活,假設今天用掉50%的電量、并充滿,第二天再用50%,兩次累計消耗100%的電量也算一次循環。
以當下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新器官”,手不釋“機”比比皆是的現實,假設用戶每天完成2次完整的充放電,Galaxy S25系列機型的電池可支撐33個月才衰減至80%,可Pixel 10系列可能僅維持16個月,就會讓用戶明顯感知到續航尿崩。
更為致命的是,由于iPhone的前車之鑒,谷歌也沒辦法偷偷來”保護“手機的電池。
此前在2017年時,有Reddit用戶聲稱他在自行為iPhone 6S Plus更換新電池后,這臺手機的性能居然會逆勢上漲。隨著越來越多iPhone 6/6S的用戶復現了這一現象,蘋果方面彼時也不得不承認,“確實限制了部分老款iPhone機型的性能,限制處理器峰值性能可降低能耗,從而避免老設備的電池耗盡自動關機。”
這下,果粉群體中廣為流傳的“每年一到秋季新品發布會前夕,蘋果CEO庫克就會按下他桌子上的神奇按鈕,所有老機型會立刻開始變慢變卡”的陰謀論似乎就成為了現實,這就是當年大名鼎鼎的iPhone“電池門”事件。最終,蘋果為他們的計劃報廢操作付出了5億美元的天價和解金。
如此一來,悄悄通過降低用戶設備性能的方式來緩解電池壽命下降,也就變成了死路一條。而谷歌現在的做法,就相當于是承認Pixel 10系列的續航和快充能力從激活的那一刻開始就在走下坡路,直接將“計劃報廢”擺在了臺面上。除此之外,禁止用戶關閉“電池健康輔助”功能其實也有潛臺詞,那就是第三方電池大概率要涼,因為第三方電池大概率不具備重置系統對電池循環的計數。
事實上,谷歌為了掩蓋Pixel10系列電池質量不如友商搞出的強制開啟“電池健康輔助”,在不經意間揭開了一個手機圈的潛規則,那就是當廠商宣稱支持1600次循環的電池時,往往只提交了循環次數達標之后、電池還能有80%的電量,卻絕口不提電池容量衰減會導致正負極材料活性降低,進而使得內阻增加,讓快充協議(如PD/QC)無法維持峰值功率。
別看手機廠商在宣傳快充功率時渲染得天花亂墜,甚至“10分鐘內充滿等效4600mAh電池”這樣的話語,更是一度讓用戶擔憂如此高功率的充電功率會不會把手機充爆。如今谷歌的做法就從側面展示了手機快充的真相,所謂的90W、120W、150W、240W快充其實還存在一個“有效期”,而且手機用得越頻繁,快充效率就越難以維持。
沒錯,不僅僅是手機的電池是消耗品,快充其實也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