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梁寶欣
8月27日,香港數字資產上市公司聯合會(HKVALA)正式成立。這標志著香港數字資產行業進入到生態協同的制度化新階段。
從成立背景來看,香港數字資產上市公司聯合會的成立主要受三方面因素作用:一是政策,二是市場需求,三是應對行業相關挑戰。
今年以來,香港特區政府持續為數字資產行業釋放政策紅利,先后出臺關鍵文件為行業發展鋪路。6月26日,發布《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 2.0》,重申將香港打造成數字資產領域中的全球創新中心,并提出“LEAP”框架;8月1日,《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填補了穩定幣領域的監管空白。
今年8月14日,香港證監會與金管局還就穩定幣市場波動發表聯合聲明,強調“風險防控、投資者保護與市場穩健”的核心原則。
在市場需求層面,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證監會共向11家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發牌,并正審議10家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發牌。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還提到,截至去年九月,香港已擁有超 1100 家金融科技企業,涵蓋數字銀行、虛擬保險、區塊鏈等不同范疇,年增長率為15%。
盡管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推動行業發展,但在實際落地過程中,香港數字資產行業發展仍面臨著監管落地節奏把控、市場存在擔憂情緒等挑戰。
全國青聯委員、香港數字資上市公司聯合會會長、國富量子創新有限公司聯席CEO張華晨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提到,香港數字資產發展需解決的兩大相互關聯問題。一是當前香港數字資產領域存在“合規不賺錢、賺錢不合規”的困境,監管還是需要加快進程,以促進商業運轉流通。二是,監管的本質是監控風險,如果行業提升自律、避免極端風險惡性事件,行業能完全運轉起來。
另外,界面新聞記者觀察到,當前行業存在鮮明反差,盡管香港正以“全球金融中心”的定位推進數字資產與加密貨幣發展,但市場仍普遍存在擔憂與謹慎情緒。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Web3及虛擬資產發展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吳杰莊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可以理解上述反差現象的存在。香港數字資產行業作為新興領域,因行業概念較新容易被職業騙徒利用,通過編造相關故事誤導缺乏專業認知的市民,所以“投資者教育永遠在路上”。
吳杰莊提到,當前香港政府已加大對市民的教育力度,核心是讓市民明確數字資產產品的具體形態與屬性(清楚“自己買的是什么”),及認知其高風險、強波動的特征,進而基于充分了解做出適配自身的投資抉擇,而香港證監會優先向專業投資者及機構開放相關投資,也正是出于風險管控的合理考量。
同時,吳杰莊也指出了一個現實矛盾,若普通的小投資者有投資意愿,卻因合規機構的限制無法參與,可能會通過VPN轉向其他地方投資,這反而會讓投資者的資金安全、權益保障失去依托,風險更高。
因此,香港數字資產行業發展的關鍵在于找到動態平衡:既要滿足市民合理的投資需求,也要通過完善的機制保護投資者權益,同時兼顧監管層對市場風險的管控目標。吳杰莊強調,這種“平衡思維”正是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原因。
而對于香港數字資產上市公司聯合會的定位與價值,張華晨表示,聯合會能促進香港數字資產行業合規穩健發展,能密切聯系監管機構,及時反饋行業動態。
吳杰莊認為,新成立的協會可推進多項工作,其中首要任務是加大對投資者的教育力度,這一工作至關重要。協會內的企業作為市場交易參與主體,可通過參與相關工作強化香港投資者教育,進而助力投資者安全開展投資。此外,協會還可開展對外宣傳,傳遞香港法律法規監管的優勢。?
香港數字資產上市公司聯合會不僅能推動行業合規發展,更承擔著打通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流動性、探索幣股聯動巨大空間的重要角色,其最終目標是“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據悉,該聯合會由多家上市公司聯合發起,成員覆蓋數字資產多核心賽道:既包括博雅互動、華檢醫療等數字資產財庫類公司,也有OSL、HKBGE等證監會持牌主體及推進牌照申請的合規數字資產交易所相關機構,還有國富量子這類完成金融牌照升級并開展合規穩定幣、數字資產ETF的傳統金融上市公司,同時涵蓋頂級IP運營公司、元宇宙及區塊鏈游戲龍頭、頭部RWA技術公司。
“目前港股上市公司中,僅計算持有的數字資產市值和投入到合規牌照申請與運營的資金體量,大概不超過20億美金。”張華晨表示,當前聯合會內上市公司總市值約200億美金,而發布會到場的部分傳統金融機構代表,直接資產管理規模已超2000億美金,算上其背后整個機構的資產規模則超2萬億美金。
他認為,從這些數據對比可看出,上市公司是打通傳統金融和數字資產流動性的最優媒介,幣股聯動仍有巨大探索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