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馬越
界面新聞編輯 | 許悅
兒童安全座椅的正確使用近期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近期上海高院公布的一起相關案例顯示,2023年5月某原告夫妻帶著兩子女自駕商務車出行時,女兒因調節座位將后排兒子擠壓窒息死亡。法院查明事實稱,車輛《用戶手冊》中有關于車內兒童必須安裝兒童保護裝置的要求,由此駁回原告夫妻對車企的賠償訴訟請求。
事實上,有關兒童安全座椅的新國標GB 27887-2024也在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一個明顯變化是原先以“體重/年齡”為主的分類方式調整為以“身高”為主要劃分依據,要求產品上必須清晰標明兒童適用的身高范圍,還規定不到15月齡必須反向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等等。
由此可以判斷的是,新國標的實施必將讓兒童安全座椅行業迎來更為嚴格的監管,但在新生兒減少、整體消費需求減弱的大環境下,也讓更多母嬰企業在產品適配、性能、價格帶等方面迎來更激烈的競爭。
目前,一家以兒童安全座椅為重要產品的公司正在試圖獲得資本市場青睞。以“高端育兒”知名的品牌BeBeBus近期再次向港交所發起沖擊,其母公司不同集團近日更新了招股書。
不同集團成立于2018年,BeBeBus品牌則在2019年創立,與大多數走性價比路線的國產品牌不同,BeBeBus切入了高端育兒產品市場。目前該品牌已從最初的嬰兒推車、兒童安全座椅、嬰兒床、餐椅四大核心產品,逐步延展到親子出行、親子睡眠、親子喂養和衛生護理。

所謂“高端”體現在這個品牌的定價和設計上。BeBeBus早前憑借具有設計感的外觀在社交媒體上走紅,比如長得像空氣凈化器的嬰兒床、像旅行箱一樣可折疊的嬰兒車、外觀類似蛋殼座艙的兒童安全座椅和餐椅等等。
而其價格帶也跨到了高端領域,譬如它的某款嬰兒床定價4180元,某款嬰兒車定價4980元,價格也幾乎是其他國產品牌的2-3倍,和以往國產母嬰品牌以平價占領市場的策略有所不同。
界面新聞在其更新的招股書中發現,BeBeBus不同產品的平均售價得到披露。比如其主力產品兒童安全座椅在2025年上半年的平均售價達到2183元,嬰兒床的平均售價達到3253元,嬰兒推車及配件平均售價為1444元。
BeBeBus的CEO沈凌此前曾經在采訪中告訴界面新聞,其每款產品差不多需要一年多的開發周期。實際上這種產品和定價策略,也是當年新消費品牌崛起時,面向中產群體的一種差異化打法——具體到母嬰新品牌來說,特征包括通過外觀設計迭代、憑借審美紅利快速崛起,順應“顏值經濟”實現溢價,并且通過設計解決用戶的細分需求等。
界面新聞在更新的招股書中看到,這家公司稱戰略性地將BeBeBus定位為高端品牌,主要吸引注重品質、功能及美觀(大過成本)的中高端家庭。于往績記錄期間各期間,包含至少一件核心產品的訂單的平均交易金額都保持在2400元以上。
BeBebus的兒童安全座椅產品適用于新生兒到12歲兒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當前兒童安全座椅的討論十分熱門,想要將其轉化為支撐這家公司沖擊上市的驅動力則還顯不足。
界面新聞在招股書中梳理發現,BeBeBus兒童安全座椅的營收占比與增速有逐年下滑的趨勢。
2022年至2024年,其兒童座椅的營收占比分別為27.8%、22.1%和16.6%,到了2025年上半年繼續下降至13.6%。在增速方面,2023年營收同比上年增長33.6%,2024年同比增長10.3%,而2025年上半年營收則同比增長8.8%。
目前各項法律法規的完善與實施有助于兒童安全座椅市場的擴大和規范。比如經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年齡四歲以下兒童須使用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兒童安全座椅,驅動了對安全合規產品的需求增長。BeBebus也在招股書中提到,中國兒童安全座椅滲透率從2019年的21%增至2024年的45%以上,并且強調法規強制四歲以下兒童使用安全座椅后,家長更傾向于選擇高端產品。
不過從實際消費場景來看,“必要”和“現實”之間存在矛盾,以兒童安全座椅在中國的實際使用和市場滲透情況來說,增長點并不是很樂觀。
根據中國網報道中引用2024年中國汽車研究中心調研數據,全國兒童安全座椅實際使用率僅約28%,遠低于發達國家90%以上的水平。
對于兒童安全座椅的必要性認知不夠充分、無法與車輛匹配正確安裝、座椅價格較高、沒有強制性處罰等等,成為兒童安全座椅實際使用率偏低的幾大原因。
家住上海的一位媽媽告訴界面新聞,家中兒子在1歲到4歲左右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但女兒由于暈車而很少使用。她并沒有使用反向安裝的兒童安全座椅,因為“安裝拆卸不方便,很重,也很占空間”,而她目前在上海并也沒有遇到過交警要求必須安裝兒童安全座椅的情況。
另一位家住太原的爸爸對界面新聞表示,家中配備了兒童安全座椅,但實際使用頻率并不算高,一方面是孩子有時哭鬧不肯坐,另一方面是在臨時打車時安裝不方便,只有在自駕長途旅行時用得多。
在中國市場,兒童安全座椅的頭部品牌則包括好孩子、Cybex、Britax、英氏、寶貝第一、惠爾頓等等。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年5月的報告,Britax、英式、好孩子分別是中國兒童安全座椅市場份額排名前三的品牌。
這也意味著,BeBeBus如果將寶押在高端兒童安全座椅等耐用品上,增長動力可能不足。而從上述招股書中起兒童安全座椅營收占比逐年下滑的情況看,也反映出BeBeBus有意調整產品結構、擴充品類的策略。
這是因為對于當前所有的母嬰賽道公司來說,出生人口的下滑都是無法忽視的挑戰,而對于復購率較低的耐用品公司來說挑戰更加艱巨。母嬰品牌在拉高客單價的同時,如何抓住用戶的細分需求、提升用戶粘性以及增加復購也成為核心命題。
為此BeBeBus在產品上也增加了一些快消產品,比如嬰幼兒護理場景的紙尿褲和濕巾等等。到了2025年上半年,其嬰幼兒護理場景業務營收占比達到42.3%,首次超越出行場景35.5%的占比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但實際上紙尿褲、濕巾等嬰幼兒護理快消品在中國已經成為競爭紅海,BeBeBus的這類產品目前主要依靠渠道而并非技術壁壘,想要突圍也并不容易。在綜合母嬰消費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這家定位高端的公司該如何在資本市場講出更多故事,依然充滿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