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8月29日,位于華盛頓的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裁定總統特朗普實施的大部分全球關稅政策非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并未明確賦予總統加征關稅的權力,特朗普的做法超越了其職權范圍。
據央視新聞報道,已經加征的關稅措施可以維持到10月14日,以便聯邦政府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同時,該裁決也不影響特朗普政府根據其他規定而加征的關稅,比如鋼鋁。
隨后,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批評該裁決“錯誤”,如果關稅被移除,“將會給美國帶來徹底的災難”。
8月7日,美國針對大部份國家的所謂“對等關稅”正式生效。總體規律是,對美逆差、此前未列明國家稅率為10%,已達成協議或對美有小規模順差的國家為15%,未達成協議且對美有大幅順差的國家則面臨更高稅率。
由于摻雜了地緣政治因素,美國對巴西和印度出口的商品征收50%的關稅,這是目前各國面臨稅率的最高水平。此外,如有國家或地區通過第三地轉運方式規避關稅,其商品將被征收40%的轉運稅。
4月14日,總部位于得州的非盈利組織“自由司法中心”(Liberty Justice Center)代表紐約的酒類進口商VOS Selections等五家進口商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起相關訴訟。另外,由民主黨主政的多個州也提起類似訴訟,初審法院此前已裁定特朗普越權。

之前聯邦上訴法院法官在聽證期間指出,該法律條文中明確提及的“外匯、支付、貨幣”等詞匯,而“關稅”一詞并未出現。
據統計,截至2020年歷任總統一共在58項國家緊急狀態宣言中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多數是出于國家安全原因針對特定國家和地區的特定事件實施制裁。
目前最高法院由保守派大法官占多數。自特朗普上臺后,最高法對總統權力范圍的認定越來越廣,很難預測此次訴訟的結果。
有分析指出,如果特朗普政府最終在最高法敗訴,全球貿易前景將再次變得模糊,各國可能會尋求撤銷已達成的協議,甚至帶來一系列國際貿易訴訟。
但特朗普很可能會尋求國會批準相關協議。目前共和人占據國會微弱多數席位的優勢。而一旦勝訴,特朗普政府將獲得進一步肆意調整稅收的巨大權力。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的全面貿易政策正在沖擊普通美國消費者和小型企業,小額包裹關稅恢復就是典型例子。隨著第四季度圣誕假期即將來臨,經濟學家預計,美國進口關稅對GDP的拖累將在未來幾個季度更加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