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東極漁民英勇營救英軍戰俘的佳話廣為流傳。2025年9月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銘記抗戰歷史 傳承抗戰精神”檢察公益訴訟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發布了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東極島營救抗戰文化資源行政公益訴訟案。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盧宏輝介紹,“我們在開展抗戰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工作中,了解到‘里斯本丸’號沉船事件里,日軍對逃生的英軍戰俘進行射殺,東極漁民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營救了384名英軍戰俘,后日軍為掩蓋事實真相,登島開展地毯式搜索,僅3名英軍戰俘因被機智的漁民藏匿于‘小孩洞’而躲過搜索,最終日軍虐待、殺害英軍戰俘的暴行才能被公布于世。”
“小孩洞”是這段東極漁民自發營救盟軍、英勇抗戰的實物見證,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盧宏輝介紹,由于早期存在“小孩洞”準確原址存疑、屬地監管難等問題,故“小孩洞”未被列入文物保護名錄。隨著時間推移、游客到訪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小孩洞”原址有毀損、滅失風險。
2025年7月1日,普陀區院立案辦理。為查明公益受損事實,普陀區院召開專家論證會,解決“小孩洞”準確原址存疑、史跡定性待證、屬地監管難等問題。經論證,“小孩洞”是“里斯本丸”號沉沒、東極漁民營救英軍戰俘重大歷史事件的史跡和紀念地,且位置明確、本體尚存,依據《不可移動文物認定導則(試行)》《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標準、登記和著錄說明》等規定,符合提請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或登記公布為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的標準。
2025年8月20日,區文旅局回函,已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將“小孩洞”列入新發現文物調查線索,經現場調查、數據采集、定位測量等工作,已啟動作為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文物登記程序。同時,區文旅局聯合屬地政府,凝聚多方力量,以“小孩洞”活化利用為契機,與“里斯本丸”營救事件紀念館、東極漁民營救英俘紀念碑等形成愛國主義教育路線,促進保護、發展和傳承。

“舟山漁民英勇營救‘里斯本丸’號船英軍戰俘事跡,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盟友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見證,也是兩國人民結下深厚情誼的歷史佳話。崢嶸年代里舍命相救,戰火中的情誼永不褪色,東極漁民自發營救盟軍的抗戰精神也要世代傳承。” 盧宏輝說。
盧宏輝表示,漫漫歷史長河,時間反復洗滌,當年參與營救的漁民和被救助的幸存者都已離世,唯有這“小孩洞”依舊存在,它見證了中英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有助于讓這段珍貴的歷史能被永久銘記,能夠讓全世界知曉當年中國漁民的英雄義舉,弘揚和傳承中國人民大愛無疆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界面新聞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英烈保護、紅色文物、革命遺址舊址等公益訴訟案件2243件,其中抗戰領域公益訴訟案件83件,共保護49名英雄烈士(包括個人和群體)的名譽榮譽。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聚焦侵害抗戰英烈名譽榮譽、烈士紀念設施管理缺失以及抗戰遺址、抗戰文物保護不力等問題,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通過高質效辦案,使尊崇英烈成為全社會的法治共識,為弘揚傳承抗戰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