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婷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在當地時間8月29日被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裁定越權。分析人士指出,聯邦巡回上訴法院的裁決將在10月14日生效,這給特朗普政府進一步上訴至最高法院留出了時間,而最高法院會做出何種裁決,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分析人士多認為,特朗普未來可能會更倚重以232條款為代表的行業關稅,來推行其貿易議程以及促進關鍵供應鏈產業回流美國。
這場訴訟始于5月底,當時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定特朗普無權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征收對等關稅、芬太尼關稅等,禁止其生效。隨后,特朗普政府上訴至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后者暫停了前述禁令。8月29日,聯邦巡回上訴法院以7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維持了國際貿易法院5月份的裁決。特朗普周末在社交媒體上證實正在向最高法院上訴。
東吳證券分析師蘆哲在研報中稱,由于最高法院審理該案期間有極大概率延續對上訴法院判決結果的暫緩執行,即允許特朗普繼續征收對等關稅直至判決結果出爐,因此本次上訴法院裁決結果預計對特朗普對等關稅計劃的影響較為有限。
4月2日,特朗普援引IEEPA對全體貿易伙伴征收10%-50%的對等關稅。2月,他還援引該法案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芬太尼關稅。

凱投宏觀北美首席經濟學家保羅·阿什沃思對界面新聞表示,聯邦巡回上訴法院的判決留下了兩個方面的不確定性:其一是影響的范圍仍有待厘清。根據裁決書,案件將被發回下級法院繼續審理,主要是確定案件當事人的范圍,究竟是所有受關稅影響的人,還是只適用于提起訴訟的民主黨州和小企業這些原告。其二是最高法院最終做出何種裁決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這場訴訟的原告是以葡萄酒進口商VOS Selections為首的一群美國小企業,理由是進口關稅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隨后,俄勒岡等12個民主黨控制州也加入這起訴訟,稱進口關稅將增加公共機構購買基本設備和用品的成本。
分析人士認為,該案的主要爭論點在于美國總統是否有權援引IEEPA征收關稅。此前,IEEPA法案多被用于經濟制裁,賦予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期間應對“異常和特殊”威脅的權力,但國際貿易法院和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認為,這種權力不包括關稅,征收關稅的權力在于國會。
“IEEPA法案賦予總統重大權力,使其能夠針對宣布的國家緊急狀態采取一系列行動,但這些行動均未明確包括征收關稅或類似措施的權力。”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在裁決書中稱。
聯邦巡回上訴法院作出裁決后,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惠特尼·謝潑德森全球貿易高級研究員Brad Setser撰文稱,如果最高法院維持目前裁決,那么特朗普今年征收的大部分關稅都將被取消,這包括4月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以及對加拿大、中國和墨西哥征收的芬太尼關稅。
他指出,在最高法院的審理層面,最核心的問題在于國會是否有意根據IEEPA將提高關稅的權力下放給總統。而這其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特朗普關稅議程是否對美國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以及總統與貿易伙伴達成的協議是否創造了有利于美國的新貿易秩序。
“我個人認為,通過IEEPA引入的關稅缺乏精準性,而且近期達成的協議也令人失望,這些協議似乎是建立在虛高投資數字上、不太可能實現。因此,(在最高法院看來)取消目前的IEEPA關稅對美國而言將是凈收益。”Setser說。他還表示,鑒于此案的重要性,預計最高法院將相對較快地作出裁決。
自7月以來,美國已經與歐盟、日本、韓國、越南等主要貿易伙伴達成了初步的框架協議,向其征收10%-20%不等的進口關稅,同時,這些國家承諾對美國進一步開放市場,以及增加對美投資。不過,在投資金額方面,美國和貿易伙伴口徑并不一致。
比如,美方稱日本將向美投資5500億美元,美國將獲得其中90%的利潤,但日本政府官方文件顯示,具體利潤分配將“根據各方貢獻和風險承擔情況確定”。在美歐協議方面,美方稱歐盟承諾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但有歐盟官員表示不能保證兌現該承諾,原因在于資金完全來自私營企業,歐盟方面無權控制。
招商證券分析師魏蕓在研報中表示,雖然該案涉及行政權和立法權之辯,理論上已超越黨爭范圍,法官的黨派背景不能作為直接的判斷依據。但是,目前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保守派對自由派以6比3的多數占據優勢,且今年以來最高法院已作出一系列有利于特朗普的裁決,并對擴大舊法案的解釋范圍以賦予總統更多權力持寬泛甚至模糊的態度,這為最高法院的裁決增加了不確定性。
“若最終特朗普政府敗訴、關稅立法權重回國會,國會更關注關稅對通脹的影響,對涉及國計民生的領域或將更謹慎,關稅政策或將更加穩定,稅率短期大幅波動的風險下降。”魏蕓稱。
她還指出,對于涉及國家戰略安全或者科技競爭的關鍵行業,國會的保護主義色彩或仍將濃厚,美國貿易政策目標會越來越聚焦于具有戰略重要性的供應鏈,以232調查為代表的關稅形式的影響將更為持久。
阿什沃思對界面新聞表示,如果最高法院判特朗普敗訴,美國財政部或需退還過去5個月征收的近1000億美元關稅中的大部分。此外,其它國家可能會放棄已經與美國達成的初步協議。不過,即便如此,特朗普政府仍有諸多手段從其他層面繼續推進關稅進程,比如,他可能會以國家安全為由擴大行業關稅的范圍。
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授權商務部對特定產品進口威脅國家安全立案調查,并由總統決定實施關稅、配額或其他限制措施。自特朗普今年二次上臺以來,美國政府已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修改鋼鐵和鋁的232關稅政策。今年2月,特朗普宣布對鋼鐵、鋁及衍生品征收25%的進口關稅,并取消了此前授予的特定國家豁免資格及配額。6月,美方將鋼鐵、鋁及衍生品進口關稅稅率上調至50%,并將冰箱、冰柜、烘干機、洗衣機等產品納入鋼鐵和鋁衍生品范圍。8月,美國商務部又將400多項產品添加到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清單,適用稅率為50%。
Setser認為,即使特朗普還有其他多個合法途徑繼續推行關稅,但要復制IEEPA關稅的廣泛范圍也需要時間,且難度較大。對特朗普來說,恢復廣泛關稅的最快方法是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122條提起國際收支緊急訴訟,該條款允許總統在150天內征收15%的關稅。不過,150天之后,這些關稅需要國會授權才能延期。
目前,關稅已經成為美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一環,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來補充財政收入的目的。根據美國財政部發布的數據,7月關稅收入為284.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273%,在財政收入中的占比達到8.4%;4-7月累計,關稅收入為947.1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漲幅達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