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2025年8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實施方案》。會議指出,要把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功能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動醫療、醫保、醫藥政策協同發力,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傾斜力度,完善醫保支付等政策,擴大用藥種類,提升基層看病就醫保障能力。
“強基工程順應新形勢新任務,是貫徹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又一項重點工作。”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王培剛告訴界面新聞。他此前公開發表的文章表示,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石和重心所在,是分級診療制度和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推進的主陣地,基層衛生治理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中國幅員遼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象實際上是廣泛普遍存在的。” 王培剛此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情況和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有很大關系,城鄉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衛生資源配置失衡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王培剛介紹,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基層醫療服務將持續面臨新的形勢,一方面,老齡化日益嚴重,現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模和布局需要優化調整;另一方面,疾病譜不斷發生變化,慢病時代到來,小額醫療費用不斷增加。因此,必須把重點轉向基層醫療服務建設。
為此,2023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根據人口分布情況,優化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鄉村兩級醫療資源。2025年1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建設情況的匯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

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在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相對健全,現有超60萬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百姓提供日常的預防、保健、康復以及醫療服務,超500萬名基層醫務人員工作在基層一線,讓百姓看病就診能夠在“家門口”解決問題。
王培剛指出,目前強基工程重點要解決的還是優質專業人才的下沉問題,打造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優質醫療人才是基層醫療‘留得下’患者的關鍵。” 王培剛說,一方面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培訓,提升其基本醫療和健康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優化人事薪酬管理制度,激勵專業人員下沉。
會議指出,要推動醫療、醫保、醫藥政策協同發力,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傾斜力度,完善醫保支付等政策,擴大用藥種類,提升基層看病就醫保障能力。界面新聞注意到,近年來,以推出“三醫聯動”的三明為開端,各地積極探索實踐,推動醫療資源從“往上聚”向“往下沉”轉變。例如,廣東佛山順德建立緊密型區域健康共同體,湖南搭建智慧醫療大數據平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