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當地時間9月2日,美國華盛頓地區法院法官梅塔(Amit Mehta)裁定,谷歌不構成在網絡搜索領域的壟斷,駁回檢察官要求谷歌母公司Alphabet出售Chrome瀏覽器的請求。此外,谷歌也無需剝離安卓操作系統,也可繼續向蘋果等合作伙伴支付默認搜索引擎費用。
法官還裁定,谷歌必須與競爭對手共享數據,開放在線搜索市場競爭,以削弱其在搜索廣告市場的壟斷地位。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此舉未觸及谷歌廣告生態的核心架構,因而減輕了投資者對公司結構性拆解的擔憂。
消息發布后,Alphabet股價在盤后交易中一度大漲近7%。
美國司法部對谷歌的訴訟,是美國兩黨針對大型科技公司發起大范圍打擊行動的一部分,行動始于特朗普總統的第一任期,涉及Meta Platforms、亞馬遜及蘋果。
2020年,美國司法部指控谷歌通過設置強大的進入壁壘來維持其在通用搜索市場的主導地位,檢方建議采取包括剝離Chrome、拆解安卓生態以及終止谷歌與蘋果的默認搜索協議等激進措施,打破其在該領域的壟斷。該案被視為十年來科技巨頭面臨的最大監管挑戰之一。
此次判決中,法官梅塔(Amit Mehta)最終否決了多數拆分方案。根據判決,谷歌仍可繼續向設備制造商支付預裝費用,其中每年約200億美元支付給蘋果,用于確保谷歌成為Safari的默認搜索引擎。

Alphabet表示將對判決提出上訴,并警告稱強制數據共享可能導致關鍵技術被競爭對手“逆向工程”。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庭審中也曾強調,這將削弱公司產品的差異化優勢。
預計本案上訴程序將持續至2027年,谷歌已聘請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司法部長小唐納德·維里利(Donald Verrilli Jr.)領銜辯護。
此外,谷歌計劃于9月開庭應對美國司法部的另一宗訴訟,該案中法官已裁定谷歌在在線廣告技術領域持有非法壟斷地位,屆時將決定補救措施。
在長達5年的反壟斷訴訟期間,曾有多家公司想收購谷歌的Chrome瀏覽器,包括OpenAI、雅虎等公司都是潛在買家。最近的一次是,當地時間8月12日,總部位于舊金山的創業公司Perplexity拋出一項收購要約,計劃以345億美元(約人民幣2475.13億元)收購谷歌的Chrome瀏覽器。
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谷歌母公司Alphabet總收入964.3億美元,同比增長14%,遠超分析師預期的940億美元。凈利潤281.96億美元,同比增長19%;每股收益2.31美元,均高于市場預期。其中,廣告業務總收入713.4億美元,同比增長10%;云服務收入136.2億美元,同比激增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