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華北雨季已結束,持續時間較常年偏長29天
據中國氣象局微信公眾號9月5日消息,記者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了解到,2025年華北雨季已于9月2日結束,其持續時間和累計雨量均創下歷史新高,成為自1961年以來最強雨季。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今年華北雨季于7月5日開始,較常年偏早13天,結束時間較常年偏晚16天。雨季持續時間較常年偏長29天,與1973年、2021年并列,成為196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雨季;雨季累計降水量達356.6毫米,較常年平均值偏多161.1%,創1961年以來歷史新高。從空間分布看,北京、天津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1倍至2倍,僅河北西南部、山西西南部局部地區降水偏少。在氣溫方面,監測區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氣溫達24.8℃,位列1961年以來歷史第四位。
教育部:會同公安部嚴厲打擊詆毀、污名教師等違法行為
9月5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一年來教師隊伍建設進展情況。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介紹,教育部保障教師合法權益,健全權益保障機制,及時澄清涉師不實舉報,會同公安部嚴厲打擊詆毀、污名教師等違法行為,維護教師良好形象。同時,俞偉躍稱,教育部從嚴從實建設師德師風。出臺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強化師德師風全鏈條閉環管理,扎實推進師德師風教育涵養常態化、日常監管制度化、考核評價科學化、規范懲處嚴格化。教育部還會同相關部門健全師德師風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指導各地各校健全師德教育、典型引領、教師準入、日常監管、考核評價、監督指導、舉報核處、責任追究、權益保障、責任落實等10項機制,落實師德違規“零容忍”。
發改委:中央投資超過1000億改善教師教學工作環境
教育部9月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社會司人力資源開發處處長翟建民介紹,“十四五”以來,國家發改委已經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過1000億元,支持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學校建設發展,教學樓、實驗室,以及農村教師周轉住房是其中的重要建設內容,有效改善了教師教學工作環境。同時,國家發改委支持師范院校補齊高校學生宿舍短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學齡人口洪峰逐年逼近高等教育階段。”翟建民表示,2024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統籌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渠道,支持包括師范院校在內的高等院校,加快補齊高校學生宿舍短板,有力支撐優質本科擴容,讓未來的老師們在校學習期間住得更舒心、更愉悅,為他們成長成才提供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去年共有專任教師近1900萬人,比5年前增加150多萬
教育部9月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馬宏兵介紹,“十四五”時期,各級財政部門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各級各類教師待遇保障力度,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推動教師隊伍不斷壯大,2024年全國共有專任教師近1900萬人,比2019年增加150多萬人。“十四五”時期,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60億元,支持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教育階段開展教師培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近450億元,專項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例如,支持實施“優師計劃”,每年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定向培養1萬名左右的師范生;支持實施“特崗計劃”,5年間累計為中西部地區農村學校補充約25萬名特崗教師。
財政部安排救災資金9.4億元支持京、甘等地應對洪災
據財政部網站9月5日消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近日,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水利部下達農業防災減災和水利救災資金9.4億元。一是支持福建、廣東、新疆、甘肅等4省(自治區)受災地區開展汛后農作物改種補種、農業生產設施水毀修復相關工作,切實保障糧食生產平穩有序。二是支持北京、河北、內蒙古、吉林、福建、山東、四川、甘肅等8省(自治區、直轄市)加快推進水毀水利工程設施修復,助力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運行。
1-7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45781.6億元,同比增長8.2%
據商務部網站9月5日消息,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介紹2025年1-7月服務貿易發展情況。2025年1-7月,我國服務貿易穩步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45781.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2%。其中,出口19983億元,增長15.3%;進口25798.6億元,增長3.3%。服務貿易逆差5815.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836.2億元。主要呈現以下特點: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保持增長。1-7月,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7756億元,增長6.8%。其中,其他商業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進出口7509.7億元、6268億元,增速分別為3.4%、12.6%。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10253.3億元,增長8.6%;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7502.7億元,增長4.6%;順差2750.6億元,比上年同期擴大482.7億元。旅行服務出口增長最快。1-7月,旅行服務保持快速增長,進出口達12594.6億元,增長10.4%。其中,出口增長62.9%,進口增長3.9%。
2024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突破3.6萬億元
9月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杜玉介紹,2024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突破3.6萬億元,同比增長8.3%,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投入強度達到2.68%,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從保護環境看,我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日益完善,保護體系更加健全,2024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82.36分,再創歷史新高。從創新能力看,截至2025年6月,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總量達到501萬件,其中,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52.4萬家,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達到372.7萬件,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進一步凸顯;高校和科研機構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累計達12.7萬次,一批高價值專利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場景中加速落地。
商務部認定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豬肉及豬副產品存在傾銷
據商務部網站9月5日消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的規定,2024年6月17日,商務部發布2024年第23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以下稱被調查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調查機關初步認定,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存在傾銷,國內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八條和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自2025年9月10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被調查產品時,應依據本初裁決定所確定的各公司的保證金比率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