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周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不斷降低,產業含“綠”量持續提升。
辛國斌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累計培育了國家綠色工廠6430家、綠色工業園區491個。在綠色制造體系引領帶動下,涌現了一批能效、水效“領跑者”,一些企業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辛國斌還提到,“十四五”期間,我國綠色能源應用更加廣泛。目前,我國電解鋁行業每生產4噸鋁,就有1噸是使用綠電生產的。246個國家綠色數據中心使用的電力有一半以上都是綠電。與此同時,綠色原料利用更加充分。
“2024年,我國廢鋼、廢銅鋁等10種再生資源利用量超過4億噸,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利用量超過30萬噸。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風電、環保裝備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持續保持全球第一,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辛國斌說。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辛國斌特別提到,下一步,工信部將進一步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實施綠色工廠系列擴建計劃,培育建設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園區,同時還將進一步強化產業政策的綠色導向,加強綠色低碳標準的供給和應用,強化綠色金融政策賦能,進一步擦亮新型工業化的綠色底色。

工信部今年6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健全完善綠色低碳標準體系,支撐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方案》明確,到2027年,推動制修訂綠色低碳領域標準百項以上,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標準化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到2030年,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基礎更加牢固,標準體系更加健全,標準化對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發展支撐作用更加顯著。
《方案》同時提出,加強碳足跡核算標準供給,穩步有序擴大覆蓋產品范圍。加快補齊資源綜合利用標準短板,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標準體系。加強綠色低碳產業培育標準引領,加快工業綠色微電網、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中低溫余熱余能高效利用、超長壽命高安全性儲能電池等多能互補利用標準制修訂。
此外,《方案》進一步完善了新能源產業綠色低碳標準,提出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標準體系,加快電動自行車廢鋰離子蓄電池綜合利用標準研究。同時,加快推動完善光伏、新能源汽車、綠色智算、綠色船舶、綠色航空、綠色電力裝備、綠色輕工、環保裝備等領域標準體系,加強綠色低碳產業培育標準引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