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志錦
界面新聞編輯 | 王姝
中國人民銀行9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非銀存款新增1.18萬億,相比去年同期多增0.55萬億,但環比少增近萬億。這可能意味著雖然8月股市火熱,但居民存款并未加速流入股市。此外,或有一些股民解套離場。
累計來看,今年前8月非銀存款新增5.87萬億,創出歷史新高。界面新聞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在存款利率降至低位后,居民存款開始加大資管產品的配置,居民存款向非銀搬家的趨勢明顯。而這一趨勢還可能延續,這對大中型銀行相對利好,而小銀行則面臨存款流失的壓力。
解套離場?
非銀存款指保險、基金、券商等非銀機構存放在銀行的存款,央行一般按月公布非銀存款的數據。
央行數據顯示,7月非銀存款增加2.14萬億,處于歷史第二高的水平。再結合當月居民存款減少1.1萬億的情況看,市場認為,確實存在居民存款向非銀存款搬家的情況,其中一部分應該流入了股市,形成保證金存款,導致非銀存款大增。

此前也有類似情況,比如10年前的大牛市中,2015年5月非銀存款新增1.94萬億,創歷史第三高,當月居民存款也出現減少。非銀存款增量最高的月份為今年2月,當時非銀存款新增2.83萬億,不過同月居民存款也在增長。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當時非銀存款大增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DeepSeek帶動股市火熱,居民存款向證券保證金存款轉移;二是大行負債壓力較大,或通過短期同業存款加價吸收同業負債。
對于7月非銀存款增加,國信證券的一份研報稱,7月以來伴隨反內卷等宏觀敘事發生積極變化,遠期經濟基本面預期改善,資本市場持續向好;同時,由于債券市場利率中樞處在較低水平難以進一步下行,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吸引力下降,資金進一步流向權益市場。
8月上證指數站上3800點,刷新10年新高。同時,8月A股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金額高達47.83萬億元,創單月成交金額新高,相比2015年6月高出10萬億以上。
央行數據顯示,8月非銀存款新增1.18萬億,相比去年同期多增0.55萬億,但環比少增近萬億。歷史對比來看,這是歷史第十四高的水平,新增規模并不低,但和股市成交火熱時相比,這一新增規模仍偏低。這可能意味著8月居民存款并未加速流入股市。此外,或有一些股民解套離場。
“我們三方存管余額(轉到證券賬戶的資金)相較年初增長15%左右,但8月份相比7月份還下降了一些,可能有一些老股民解套離場。”某股份行西部省分行資產負債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雙輪”驅動存款搬家
累計來看,今年前8月非銀存款新增5.87萬億,創出歷史新高。此前的峰值為2015年1-8月(5.17萬億),今年非銀存款新增額高出2015年同期約7000億元。
歷史上非銀存款增速上升通常由兩方面因素驅動:存款進入券商保證金賬戶,居民申購銀行理財、基金等產品,2015年顯然屬于前者。
而今年則是兼而有之。一方面,股市上揚確實吸引一部分居民存款流入股市,轉化為非銀存款;另一方面,近年國內存款利率經過多輪調降,活期存款利率已降至0.2%-0.3%,多個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在低利率環境下,居民對存款的“收益焦慮”加劇,尋求更高收益資產的動力增強,由此居民存款系統性向非銀存款遷移。
“之前一些高息存款到期后,確實還有相當大比例的儲戶會選擇繼續存定期,但確實有一些儲戶會嘗試買理財或進行其他投資。”前述股份行西部省分行資產負債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滬上某券商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今年前8月非銀存款相比去年同期多增了2萬多億,這一部分增量中,流入股市的比例可能相對較高。這是由于,股市具備更高的彈性,當市場表現較好時,資金流入意愿會明顯增強。而相比之下,投資者若配置固收或固收+類產品,流入規模通常較為穩定。
國信證券的研報稱,伴隨存款利率下調等因素,2024-2025年上半年實體部門存款搬家流向理財等現象較為明顯,2025年7月以來伴隨反內卷等宏觀敘事強化,資本市場表現較好,風險偏好提升后存款流向權益市場。
國信證券研報進一步分析稱,考慮到2022年以來的存款高增很大比例來自于財富管理意識較強的一線城市居民,且2022年-2023年新增的大量高息存款在2025年-2026年集中到期,意味著如果風險偏好能夠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存款搬家路徑是比較清晰的。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搬家是從居民的角度來看——當居民使用存款購買股票、理財等資產時,存款就從其銀行賬戶流轉到其他機構,構成所謂的“搬家”。但從宏觀角度看,存款創造出來后基本不可能消失,而是在不同部門之間流轉。
比如居民使用存款購買理財產品時,理財子公司主要用該資金配置債券,最后大部分轉化為企業存款,少部分資金在理財子公司賬上留存,形成非銀存款; 如理財子在二級市場進行證券交易,如買入證券時相應資金會成為對手方的證券保證金存款,繼續作為非銀存款存在。
不過存款搬家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結構性問題,相對利好大中型銀行,而小銀行將面臨存款流失壓力。前述滬上券商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存款搬家時是一般存款轉換為資管產品的非銀存款,而非銀資金的托管需要有一定資質的金融機構作為獨立第三方,大中型銀行具備基金等托管資格,而中小行的資質和能力往往難以滿足,因此中小銀行將面臨存款流失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