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一筆虛構的檢測業務,兩筆提前確認和不當確認的收入,思科瑞(688053.SH)在2022年通過財務造假虛增營收近千萬、虛增利潤總額超700萬元,如今換來一紙“戴帽”的罰單。
9月19日晚間,思科瑞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四川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因涉嫌財務造假等情形,公司股票將被上交所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思科瑞將于9月22日停牌一天,自9月23日起復牌,股票簡稱變更為“ST思科瑞”。
調查結果顯示,思科瑞2022年年度報告共計虛增營業收入996.04萬元,虛增利潤總額700.54萬元,分別占公司同期營業收入2.03億元及利潤總額1.07億元的4.16%和6.56%。
今年4月,思科瑞發布《成都思科瑞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及定期報告更正的公告》,對之前作出的虛假記載內容予以更正,這也讓其財務造假手段進一步浮出水面。

根據《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界面新聞注意到,思科瑞的具體財務造假手法主要有三種:
首先,虛構銷售業務。
2022年12月,思科瑞虛構一筆與四川賽狄信息技術股份公司(下稱“賽狄信息” )336.65萬元的檢測業務,在未收到待檢貨物且未真實開展檢測業務的情況下,安排人員生成對賬單并利用與賽狄信息相關工作人員私人關系加蓋對方公章,導致思科瑞2022年分別虛增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336.65萬元、318.81萬元。
其次,提前確認收入。
2022年9月,思科瑞在尚未向客戶佳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佳緣科技”)交付檢測貨物且未經佳緣科技確認對賬單情況下確認收入,導致思科瑞2022年分別虛增收入和利潤總額246.93萬元、203.7萬元。
再次,不當確認收入。
思科瑞與佳緣科技于2022年9月簽署的兩筆結算合同出現了重大爭議,爭議部分涉及合同金額412.46萬元,佳緣科技于2022年10月、11月發現檢測問題后向思科瑞提出異議。在2022年末,前述合同結算金額存在較大爭議。但思科瑞在明知存在前述爭議情況下仍確認收入,導致思科瑞2022年分別虛增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412.46萬元、178.03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思科瑞總部位于成都,2022年登陸科創板上市,系獨立第三方軍用電子元器件可靠性檢測服務提供商。公司主營軍用電子元器件可靠性檢測服務和軍用設備及分系統的環境可靠性試驗服務等,下設西安環宇芯微電子有限公司、江蘇七維測試技術有限公司、陜西海測電子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海南國星飛測科技有限公司四家子公司。
從已查明的事實來看,思科瑞的財務造假問題主要集中2022年,也就是公司登陸科創板上市的頭一年,牽涉到賽狄信息(四川賽狄,872496)和佳緣科技(301117.SZ)兩家已上市公司。有意思的是,三家公司的注冊地均位于成都市郫都區高新區。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佳緣科技同思科瑞一樣,都是在2022年登陸A股上市,兩家公司還都入股了商業航天產業創新中心(海南)有限公司。
也正是在2022年,在對佳緣科技的業務中,思科瑞通過提前確認和不當確認收入,一度使其成為公司的第三大客戶。
根據思科瑞首次披露的2022年年報,公司第三大客戶正是佳緣科技,該公司系2021年的新增客戶。思科瑞彼時表示,“隨著客戶自身業務規模的需要,與公司的檢測業務規模增加,(佳緣科技)2022年成為公司前五大客戶”。
針對此次財務造假,四川證監局認為,舒曉輝作為時任分管市場部的副總經理,其組織、策劃、實施虛構銷售業務,未勤勉盡責,系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時任思科瑞董事長張亞,時任總經理馬衛東,時任公司財務總監涂全鑫未能在公司高管團隊管理和整體業務管理及日常經營管理及內部風險控制上勤勉盡責,均系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對此,四川證監局擬決定對思科瑞給予警告,并處以200萬元罰款;對舒曉輝給予警告,并處以120萬元罰款;對張亞、馬衛東、涂全鑫分別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80萬元罰款。
“收入確認是財務造假的高發領域,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公司的業績表現。”某私募基金經理對界面新聞表示,虛構銷售業務、提前確認收入和不當確認收入是收入造假的三種常見手法,思科瑞同時涉及三種手法,其內控漏洞可見一斑,這也反映出上市公司在業績壓力下的短視行為。
界面新聞注意到,思科瑞招股說明書顯示,“發行人思科瑞、控股股東建水縣銓鈞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實際控制人張亞與發行人其他股東之間不存在對賭協議或特殊協議等安排”。
既然不存在業績對賭,上市頭一年的思科瑞為何還要鋌而走險,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科創板公司上市第一年就財務造假,或主要源于上市后面臨的巨大壓力與自身脆弱的基本面之間的矛盾。”上述某私募基金經理對界面新聞表示,公司可能在IPO報告期(上市前三年)就已經通過提前確認收入、虛構交易等手段美化了業績以滿足上市標準。上市后如果真實業務無法支撐之前的業績增速,就會出現巨大缺口,如果首份年報就出現業績“變臉”,會立刻戳破市場的樂觀預期。因此為了掩蓋缺口,一些上市公司選擇了鋌而走險。
從業績來看,思科瑞出道即巔峰,在上市短短兩年后便陷入虧損境地。
根據更正后的財務數據,公司2022年即上市首年實現營業收入2.33億元,對應歸母凈利潤9143萬元。但在隨后的兩年里,公司業績急轉直下,2023年和2024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1億元、1.44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3.75%、28.40%,對應歸母凈利潤則分別下滑47.68%、143.90%。
讓投資者大跌眼鏡的是,思科瑞在上市第二年業績“腰斬”之后,第三年就開始陷入虧損。
對此,公司將虧損的原因歸咎于:“近兩年各大軍工集團由于受裝備訂貨調整和人事調整等影響,報告期內檢測訂單需求較上年同期減少,同時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部分類別檢測業務的價格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作為此次被罰的對象之一,思科瑞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張亞曾在2024年3月被河北省永清縣監察委員會實施留置。同年9月,永清縣監察委員會解除了對張亞的留置措施。在此期間,公司股價遭遇“腰斬”,累計跌幅達46.78%。
盡管公開渠道并未明確披露張亞被留置的具體原因,但隨著此次財務造假案的細節曝光,不少投資者也不禁將其聯系在一起。
從思科瑞前十大股東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實控人張亞持股比例28.60%。此外,今年上半年新晉“四川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四川資本市場紓困發展證券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比例0.84%,位列第七大股東;新晉“江西鴻偉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持股比例0.76%,位列第八大股東。
監管高壓之下,就在思科瑞因財務造假而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同一天,還有包括復旦復華(600624.SH)、絕味食品(603517.SH)、創意信息(300366.SZ)三家上市公司因涉嫌財務造假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下周起將被“ST”。
- 復旦復華因2019年、2020年及2023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上海證監局擬對公司給予警告,并處以400萬元罰款,并擬對其他當事人處以不同程度處罰,公司同日發布關于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暨停牌的公告。
- 絕味食品因2017年至2021年期間未確認加盟門店裝修業務收入,導致年度報告少計營業收入,占對應年度公開披露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8%、3.79%、2.20%、2.39%、1.64%。湖南證監局擬對絕味食品處以400萬元罰款,公司同日發布關于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暨停牌的公告。
- 創意信息于2022年11月分別與國網四川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開展協同一體機銷售業務、與四川中電啟明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展大數據平臺硬件及軟件銷售業務。公司從事上述業務時不具有對商品的控制權,在知悉業務交易模式的情形下仍采用總額法確認收入,不符合相關規定,導致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2023年半年度報告分別多計營業收入2.68億元、1.25億元,分別占當期報告記載營業收入的12.22%、15.84%。四川證監局擬對創意信息處以400萬元罰款,公司同日發布關于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暨停牌的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