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聽筒Tech 陳柯
編輯 | 饒言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略顯滯后,一直被稱為“空有入口,鮮有場景”的百度,連日來有幾項新的商業落地大動作。
日前,多家報道稱,百度與央企招商局集團達成了一項AI相關交易,雙方將圍繞大模型、云計算等前沿人工智能技術,在科創產業、交通物流等領域開展合作。
此前,前身為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構部的“昆侖芯”,也發布消息稱,中標中國移動人工智能某集中采購項目10億級訂單。
資本市場方面,也重燃對百度投資的熱情。
9月17日,百度港股股價一度上漲至18%,創過去兩年來最大漲幅。Wind數據顯示,百度港股過去20個交易日里股價上漲超50%。
不僅如此,多家機構亦先后上調了百度的評級。如基于對AI芯片和云計算收入的展望,股票研究公司Arete Research Services便將百度美國存托憑證的評級從“賣出”上調至“買入”。
這不僅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更讓投資者重新審視百度的價值。畢竟,作為曾經的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元老級企業,百度憑借搜索業務獨占鰲頭,但也因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轉型滯后而一度備受市場質疑。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布局和落地的深入,百度似乎開始了“新故事”。只是,這能否支撐百度得以獲得價值的重估,仍需市場的觀望與兌現。
01 百度新動作不停
“今年,各家都在看AI的商業落地。可以說,誰先落地并找到商業化閉環,誰就會先被業內認可。”
生成式AI傳媒公司、星賢文化創始人陳坤亦曾告訴《聽筒Tech》,投資人對AI領域的關注,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尤其是今年,隨著DeepSeek等應用的不斷出現,能明顯感受到,去年大家都在看大模型,今年開始都對應用和落地產生興趣。
這也很好地印證了,百度股價此番上漲的邏輯。
9月17日,百度(09888.HK)港股股價當日收盤股價上漲16%,至131.4港元,總市值逼近4000億港元。事實上,年初至今,百度港股股價累計上漲超59%。
9月18日,百度延續近期強勢,盤中再度漲超5%,報138港元,股價創2023年9月以來新高。雖然隨后有所下滑,但仍處于近兩年高位。

圖:百度(09888.HK)港股走勢 來源:老虎證券 《聽筒Tech》截圖
而百度股價創兩年最大漲幅的原因,市場分析指出,受多重因素推動,并非孤立事件。
諸多分析指出,最直接的是,與央企招商局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據媒體報道,9月15日,百度與央企招商局集團達成了一項AI相關交易。根據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大模型、云計算等人工智能技術,在科創產業、交通物流、綜合金融等領域開展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此前,昆侖芯也發布消息稱,中標中國移動2025年至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計算設備(推理型)集中采購項目10億級訂單,其中在“類CUDA生態”標段中,基于昆侖芯的AI服務器產品中標份額第一。
公開資料顯示,昆侖芯前身為百度的智能芯片及架構部, 于2021年4月完成獨立融資。據悉,百度基于“昆侖P800”加速卡的規模化集群,已進入新版文心一言訓練試驗,并逐步降低了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不過對此,百度方面未予置評。
此外,9月16日,百度發布公告稱,完成其發行本金總額為44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標注則同)的于2029年到期的1.90%優先無擔保票據。業內人士認為,這或有助于為百度長期的 AI 投入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隨后,多家機構表示“看好百度的AI搜索變現潛力”、“AI能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算力、云服務和應用需求”、“云計算、智能駕駛、自研芯片打開估值空間”,接連上調了百度的評級或目標價。
諸如杰富瑞研報顯示,百度近期AI發展受市場關注,基于簽署多個大型AI合作客戶、AI代理與數位人業務快速增長,自動駕駛平臺ApolloGo海外擴張,維持百度“買入”評級,美股目標價從108美元升至157美元,港股目標價從104港元升至152港元。
AreteResearch分析師也將百度美國存托憑證評級從“出售”上調至“買入”,目標價設為143美元,稱其芯片業務潛力大,有望抵消在線廣告業務疲軟影響。
而另據此前百度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受AI驅動,涵蓋智能云在內的AI新業務收入增長強勁,首次超過100億元,同比增長34%,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為此,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表示,智能云業務健康增長,得益于不斷加強的全棧AI能力和端到端AI產品及解決方案。而同期,搜索的AI轉型與蘿卜快跑全球化進程,也對百度技術與創新,產生影響。
一時間,百度如打了一針“強心劑”,開始續寫一個新的故事。
02 AI,進展到哪一步了?
毋庸置疑的是,互聯網時代的早期,百度通過搜索引擎技術吃到了紅利,這種模式強化了企業對技術的依賴,同時也強調企業技術投入的基因。
隨著時代的快速推進,從2022年11月底,OpenAI發布ChatGPT起,短短不到兩年時間,整個世界圍繞大模型發生了巨大變化,算力投入增加、模型快速迭代,應用爆發式增長,徹底改變了行業格局。
于百度來說,作為上個互聯網時代的勝利者之一,跟不上時代的變革,就是在倒退。
而百度方面也認識到,互聯網時代,核心是信息流通,網站和App,封裝的是信息,交付的也是信息,信息的流通創造了巨大的價值,而百度剛好把握住了信息入口。
但智能時代不一樣,核心是智能體(Agent),封裝的是智能,交付的是結果。企業可以只有一個官網、幾個賬號去展示信息,但一定會有大量的Agents去接管從生產到經營的各種環節,直接創造價值。
這就倒逼百度,必須去轉型。
實際上,從2010年成立自然語言處理部(NLP),到2015年成立智能云,再到2017年全面提出“All in AI”戰略,成立Apollo項目,這些年,百度一直在搭建AI生態體系,防止技術迭代而產生倒退。
而百度,也以“AI+云+生態”為核心,構建整個戰略生態體系。諸如今年8月,在百度智能云大會上,百度方面也這樣表示,AI領域的保持領先,就是圍繞算力、模型、數據、工程這四個核心要素進行探索。
以此為標準,能看到的是,作為AI變革的重要基礎設施,百度智能云開始注重“降本增效”轉向“直接創造價值”等方向。百度表示,實際上,AI云已經不再只是企業引入AI的成本中心,還會成為新的利潤中心。
為了平衡AI計算的投入成本和產出效益,百度智能云對AI基礎設施進行升級,發布百舸AI計算平臺5.0版本,在網絡、算力、推理系統以及訓推一體系統方面,以期打破AI計算效率瓶頸。
另一方面,盡管當前Robotaxi在大規模商業化推廣面臨多重系統性障礙,但百度的自動駕駛方面仍在快速提速。
華泰研究在一份報告中強調了百度的成本優勢。諸如,百度6代車整車成本相較5代車下降60%,價格約20萬元人民幣,低于Waymo 5代車約17.5萬美元的成本。
而在外界一直強調的訂單量上,2025年Q2,蘿卜快跑提供超過220萬次完全無人駕駛行程,同比增長148%,接近Waymo峰值25萬單的水平。
在算力方面,百度自研的昆侖芯開始凸顯優勢。
諸如,昆侖芯形成3萬卡集群規模,支撐文心大模型訓練效率提升5倍。另據IDC數據,2024年中國區數據中心芯片廠商出貨量排名中,百度以6.9萬顆排名第三,位于英偉達和昇騰之后。
當然,在企業級應用中,2023年3月,百度發布生成式AI產品“文心一言”,成為國內首批對標ChatGPT的大模型。
盡管面臨一些質疑,但文心一言通過迭代,目前已覆蓋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多模態生成能力,并在教育、金融、媒體等行業實現商業化應用。
03 價值被市場重估?
僅從資本市場來看,長期以來,百度市值與其技術積累和AI業務潛力可能并不對等。
實際上,長期以來百度市盈率(TTM)低于騰訊和阿里巴巴,甚至低于部分傳統行業公司。以至于,此次股價的漲幅,也被行業視為市場對百度低估值的修復性反彈。
當然,于百度來說,確實亟需一場長期市場價值的重估。
成立于2000年的百度,以搜索引擎為核心業務,迅速成為中國互聯網早期的“入口級”公司。而在2005年登陸納斯達克后,其市值一度超越騰訊和阿里巴巴,成為BAT中的領頭羊。
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百度未能及時抓住內容生態和移動端流量的變革機遇。搜索引擎的護城河受到挑戰,信息流、短視頻等新興業態逐漸分流用戶注意力。
尤其是,2016年“魏則西事件”后,百度的品牌形象和商業模式遭遇重創,加之在O2O、金融等領域的消費級互聯網場景的拓展未達預期,公司逐漸陷入增長瓶頸。
2018年至2019年,百度市值先后被美團、京東等后來者超越,甚至一度跌出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前五。市場對百度的質疑聲也開始不斷,業內人士紛紛討論,百度是否已經淪為“舊時代”的象征?
不過,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略顯滯后,但百度也在悄悄開始布局人工智能。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 ,百度正式啟動人工智能布局,成立自然語言處理部,這標志百度技術探索的起點。2012年 ,百度進一步深化AI布局,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2013年 ,百度在技術專利布局方面開始加速。
2017年7月,在百度的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首次喊出“All in AI”的口號。彼時,李彥宏強調,人工智能是百度未來的核心戰略方向,并提出“開發者的成功就是百度的成功”。

來源: 新浪微博@蘿卜快跑自動駕駛 《聽筒Tech》截圖
實際上,李彥宏的高調轉舵,在當時被視為“冒險”,甚至被部分投資者批評為“不務正業”,限于O2O戰略受挫后的“無奈之舉”。然而,時至今日,百度的AI布局或許讓市場看到了一些收獲。
在業內人士田哥看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以來,百度在技術積累和用戶數據等方面具有做AI的優勢。
田哥認為,與其他大廠相比,百度布局較早。比如,2013年,百度布局了深度學習領域,建立了深度學習研究院,開始在自動駕駛、AI大模型開發等前沿技術上投入。
而深度學習領域,需要的是門檻較高,坐擁百度海量用戶行為數據與交互場景,在與搜索技術團隊進行聯合下,不僅可以優化模型訓練效果,還可以為個性化推薦、智能交互等場景提供優勢。
不過,盡管百度堅持投入AI,且強調構建以“AI+云+生態”為核心的戰略體系,但是否代表百度具有長期價值,田哥亦坦言,答案仍取決于“其能否將AI技術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實際上,田哥認為,目前AI搜索商業化仍沒有一條成熟的路徑。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模式一定不會再像過去一樣,簡單地將廣告推送到用戶的搜索結果之中;而是通過數據分析,找出用戶可能感興趣的產品或服務,以更自然和智能的方式呈現。不過,這仍考驗著企業,怎樣實現廣告與用戶體驗的平衡。
此外,百度的人工智能版圖,仍面臨外部的諸多挑戰。
諸如,在大模型領域,無論是騰訊、阿里亦或字節,都在激烈角逐。而在自動駕駛等創業業務方面,當前仍需大規模投入。尤其是國際市場,數據安全等監管政策,對Robotaxi業務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不過,二級市場的短暫回溫,一定意義上,或許釋放了市場對百度長期價值重估的一個信號。
一定程度上,無論是搜索巨頭還是AI對業務進行重構,百度都需要進行一場充滿挑戰的旅行。實際上,于市場和投資者而言,百度的故事已經演變成,一個關于技術、生態和未來的新敘事。
只有在AI重塑世界的時代里,持續找到生存法則,“失意”的百度,長期價值才能真正被市場看見。
(文中田哥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