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教育版圖上,中國始終是一塊特殊的拼圖。這里既是全球最大的學習市場,也是教育數字化和人才戰略實驗的前沿陣地。從語言學習到職業技能,從基礎教育到終身學習,中國教育的需求既廣闊又多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教育機構深度參與。
這種背景下,中英教育合作正迎來新的窗口期。今年秋季,英國新任商業和貿易大臣彼得·凱爾率領代表團訪華,議題覆蓋科技、貿易與教育。其中,作為唯一入選的教育企業,培生(Pearson)的加入格外引人注目。

對培生來說,中國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市場。自上世紀80年代推出《新概念英語》和朗文辭典以來,培生已經陪伴幾代學習者成長。然而,隨著中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培生如今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與當年進入市場時已完全不同。
在這場由技術變革、技能需求與國際合作交織而成的浪潮中,培生如何重塑自己在中國市場的角色?它如何在語言、技能與數字工具的交叉點上找到新的增長點?而人工智能的崛起,又將怎樣改變教育行業的規則?
01 | 中英教育合作新契機
隨著英國新任商業和貿易大臣彼得·凱爾率領代表團訪華,中英教育合作迎來新的契機。作為代表團中唯一的教育企業,培生在此次訪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次訪問,我見到了很多來自中國政府的官員,了解了中國目前的優先事項,這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回應這些需求,幫助中國的學習者不斷進步,發揮潛力,并獲得成功的職業機會,同時為中英在貿易和教育領域的合作做出貢獻?!痹跒槠谝恢艿脑L問中,今年3月上任的培生英國首席執行官兼英語學習業務總裁莎朗·海格(Sharon Hague)感受頗深。

莎朗·海格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介紹,在華期間,培生與多家重要機構達成合作成果。比如在廈門舉行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培生與CATTI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深化語言學習與測評方面的合作,幫助學習者提升技能與就業能力。

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培生與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和北京師范大學科技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聚焦跨文化能力建設和未來技能培養。莎朗·海格強調:“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合作,賦能中國人才抓住中國和全球的新經濟機遇?!?/p>

與此同時,培生還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展開新一輪合作,計劃通過教師專業發展項目和數字素養提升,支持學生掌握新一代學習技能。
這些合作方向與中國近年來的教育戰略高度契合。中國正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強調終身學習與國際化人才培養。莎朗·海格認為,這正是培生的專長所在。
將語言學習與技能教育結合,或將成為中英教育未來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在莎朗·海格看來,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技術創新迅速,同時面臨人口結構的變化。因此,中國制定了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規劃,致力于培養面向未來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那些既精通英語,又在信息技術、設計或先進制造等領域具備專業技能的人,將在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也在就業市場上占據有利位置。”她稱。
正因如此,培生正在推進技能解決方案的整合,把技術與職業測評、資質認證與語言學習結合,使學習者能夠學習并全方位展示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職業相關技能。在她看來,未來的教育不僅僅是獲得一紙文憑,而是持續的、終身的技能迭代。“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終身學習和持續提升技能變得愈發重要。確保人們能夠不斷提升英語語言能力以及和職業技能,將成為終身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p>
當然,中英教育合作也面臨一定挑戰。教育標準與認證體系如何在國際認可與本土適用之間找到平衡,不同地區在數字化基礎設施與教師素養上的差異,以及對教育內容和技術應用的監管,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但在她看來,這些挑戰同樣蘊藏著機會?!爸袊桥嗌浅V匾氖袌觯覀兛吹竭@里的機遇與潛力。通過與中國伙伴的緊密合作,我們希望在數字教育、技能培養和跨文化能力建設方面創造更多機會?!?/p>
此次訪問展示了中英教育合作的新圖景。無論是語言與測評標準的對標,教師發展與數字化教育,還是跨文化與未來技能的培養,雙方都指向同一個目標——通過教育創新賦能學習者,把握全球化時代的新機遇。
這既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需求,也與培生的長期戰略高度契合。
02 | 中國市場上的培生
培生在中國的產品及服務涵蓋所有年齡段,從幼兒直到大學及職場。具體領域涉及英語學習、國際考試與測評、職業技能與企業學習服務等。莎朗·海格表示:“我們的重點在于把這些不同領域的專長結合起來,借助科技最大化學習效果。真正實現人才的賦能?!彼龔娬{,培生的技術與職業類產品并非“憑空設計”,而是基于雇主需求而開發的?!耙驗橐_保這些產品和服務有價值,就必須貼合崗位要求和雇主的實際需求?!?/p>
具體到中國市場,培生職業技能認證BTEC已與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推出首個國際電子商務,該課程專門針對中國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行業的需求打造,并由教育部批準納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莎朗·海格指出:“這是我們結合本地產業特點、設計實用課程的一個典型案例。”
在計算機化考試測評(Computer-Based Testing,CBT)領域,培生VUE(Pearson VUE)同樣處于領先地位。憑借專業的考試服務和覆蓋全球的考點網絡,它已幫助眾多中國IT企業測評國內乃至全球范圍內員工的技能水平。此外,培生還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礎認證(中文版),為學習者提供緊貼前沿的能力證明。
“我們致力于與中國的合作伙伴一起,深入了解技能缺口,并開發相應的課程、證書和評估方案。”她說,“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填補人才短板,為就業市場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持?!?/p>

展望未來,莎朗·海格明確指出,中國是培生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看到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是巨大的,因此也會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將和本地團隊緊密合作,確保課程與評估能真正幫助教師和學習者建立信心?!?/p>
她還強調,下一步機會在于整合多元優勢?!拔覀兛吹皆絹碓蕉嗟臋C會,將英語語言學習、考試測評、職業技能與評估有機結合。通過與合作伙伴協作,我們可以打造更完整的解決方案,支持學習者從教育走向職場,再到長期發展?!?/p>
03 | AI重塑教育價值鏈
如果說過去幾十年的數字化浪潮重塑了教育的形式,那么人工智能的興起,則正在重新定義教育的價值鏈。
莎朗·海格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強調:“教師們工作量大而繁忙,因此,培訓他們理解并最大化地運用數字化手段至關重要。”這句話點出了AI在教育中的定位——它并不是教育的替代者,而是賦能者。
在此背景下,培生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CEAIE)合作,推動教師培訓與數字技能建設,幫助教師理解并應用AI工具,讓繁重的行政事務交給算法,教學重心重新回到課堂。
對學習者而言,AI則更直接地體現在個性化體驗上。這背后的一個行業共識是,AI的真正潛力在于縮小教育差距和實現個性化學習。無論學生身處何地,都能夠通過數字化平臺獲取高質量的資源。
在中國市場,培生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將人工智能融入測評和學習平臺,推動個性化學習體驗。今年升級的英語學習APP朗文家便是典型案例。這款面向兒童的英語學習應用,已經擁有超過百萬用戶,孩子們可以與 AI 進行一對一實時對話,練習英語口語。AI 能夠根據學生的水平動態調整內容,并結合全球英語水平標準(GSE),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
此外,培生PTE(Pearson Test of English)已經在高風險考試領域率先引入人工智能,保證考試既安全又準確,同時縮短出分時間,考生通常2天內即可獲知結果。莎朗·海格認為,人工智能的引入不僅改善了學習體驗,也在不斷提升評估的準確性與安全性。
不止如此,AI的應用還在深刻改變考試與認證市場。
在莎朗·海格看來,人工智能為這個市場帶來“真正的價值”——在這個技術快速變化、人工智能使用日益廣泛的時代,對于個人來說,通過資質認證來展示自己的技能和所掌握的知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這直接推動了短期課程、微證書和靈活學習路徑的需求。以培生旗下的職業和技能認證業務Certiport為例,通過覆蓋多個領域的證書認證幫助學習者獲得和提升他們在學術和職場領域所需的知識。Certiport認證體系從 Microsoft、Adobe、Autodesk 到 Cisco、Unity、Meta,覆蓋了數字經濟核心技能。
隨著AI的興起,Certiport也在不斷拓展邊界。2024年10月,培生宣布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礎認證(Generative AI Foundations Certification),面向學生與專業人士,衡量他們在生成式AI工具、Prompt工程、隱私和偏見認知等關鍵領域的能力。這一認證已于今年早些時候推出了中文版本。中文版本不僅消除了語言障礙、提升了學習便捷性,更深度融合了中國本土熱門AI工具,打造了更貼合中國職場需求的人工智能使用認證。
市場需求的現實已十分明確。微軟與領英發布的《2024 年工作趨勢指數年度報告》顯示,66%的領導者表示不會雇用缺乏AI技能的候選人。報告還指出,76%的營銷從業者以及包括記者、教師在內的非IT崗位群體,已經開始涉足生成式AI工具。越來越多的招聘廣告明確要求候選人具備機器學習、生成式AI和自然語言處理的熟練程度。
談及AI對教育的影響,莎朗·海格直言:“AI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機會,讓我們去實現個性化學習,同時還能夠提升教育資源的可及性?!彼貏e強調AI在賦能教師、提升學習公平性和改善評估體驗方面的潛力,同時也提醒業界必須保持謹慎。
作為世界數字教育聯盟的創始成員,培生還與中國教育部及其他成員一道,推動了《關于構建國際數字教育標準體系框架的倡議》和《教育大模型總體參考框架》的制定。這些研究成果旨在構建國際接軌的標準,讓未來的人才能夠在全球市場上流動與合作。
展望未來五到十年,莎朗·海格認為,中國教育市場將出現幾類新機會:
一是青年人需要更好地掌握匹配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英語在其中依然是其中一項關鍵技能。
二是數字技能將成為青年人的必備能力,學會使用技術不再是可選項。
三是學習方式將更加多樣化,短期課程、微證書與具備國際認可度的資質將成為人才發展的核心路徑。
“人工智能確實有機會實現個性化學習,使學習者能夠專注于需要提升和練習的技能?!痹谒磥?,教育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變革,人工智能不僅是推動力,更是校準器,它正在重新定義學習的邊界和人才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