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能建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能建城發)官網管理團隊成員悄然撤下了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揚洋的名字,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董事蕭睿排在了首位。這一變動,將這家沉寂已久的房企置于聚光燈之下。
能建城發前身為中國葛洲壩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葛洲壩地產),2021年葛洲壩地產母公司葛洲壩被中國能建(601868)吸收合并。隨后,葛洲壩地產更名為能建城發,楊揚洋被任命為能建城發董事長。
在中國能建的推動下,能建城發經歷了重組、更名及高管團隊調整,并啟動戰略轉型,謀求打造具有一流競爭力的特色房地產開發商、城市綜合運營商與房地產業務投資旗艦平臺。從近年市場表現來看,其轉型成效欠佳,業績增長乏力。而如今,楊揚洋從高管團隊“消失”,又給能建城發轉型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葛洲壩地產時代
葛洲壩地產成立于2004年,是國務院國資委首批確定以房地產為主業的16家央企之一,是葛洲壩房地產業務的經營主體。彼時葛洲壩為滬市上市公司,直到2021年9月,中國能建(601868)發行A股股份換股吸收合并葛洲壩,9月13日葛洲壩終止上市,9月28日中國能建上市。
葛洲壩地產,曾經也是風光無限。2014年,葛洲壩地產位列2014年度中國建筑業競爭力百強企業第二名;房地產業務在2015年中國房地產百強中排名第82位。2016年,葛洲壩地產首次榮獲“2016中國房地產公司品牌價值十強”稱號,并在“2016年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榜單”中躍居第68位,較2015年提升14位。

2016年,葛洲壩地產確定了“5G科技”為體系的產品戰略方向,體現“綠色、健康、科技、智能”特征的建筑技術體系,完善了行業綠色科技住宅理論體系,成立的以中科院院士領銜的5G科技專家委員會,企業品牌地位也在攀升。
伴隨行業地位的提升,葛洲壩地產也加速了擴張的步伐,而土地儲備對于房企來說無疑是一個最有效的手段。根據葛洲壩此前公布的年報,2016年,葛洲壩地產新增土地儲備8塊,權益出資84.99億元;2017年,新增土地儲備7塊,權益出資90.03億元;2018年,新增土地儲備4塊,權益出資85.16億元。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葛洲壩地產曾在全國多個城市高價競得"地王"項目,一度成為市場焦點,葛洲壩地產當時也被業界稱為“地王專業戶”。
2015年6月,葛洲壩地產以11.04億元巨資拿下上海青浦的商住用地,10月,更是以49.5億元的價格競得北京豐臺花鄉樊家村的地塊。2016年5月,葛洲壩地產以32.8億元的價格競得南京建鄴區河西南的宅地,6月,又以24.36億的巨資拿下合肥濱湖的兩地塊。到了2017年6月,葛洲壩地產首次進軍杭州便獲得成功,以43.18億元的高價拿下杭州蔣村的地塊。
然而,這些斥巨資拿下的土地,卻因隨之而來的調控政策以及行業調整而變得棘手。在房地產行業中,通常一個項目從拿地到銷售時間不會超過一年,最快的拿地四到五個月就可以開盤銷售,對于葛洲壩地產的一些項目來說,則成了例外。比如,2015年10月拿下的北京豐臺花鄉樊家村地塊,直至2019年5月底才獲得首個預售證,也就是北京中國府。這也為后來的去化問題埋下伏筆。
頻繁的人事調整
在中國能建吸收合并葛洲壩前后,葛洲壩人事方面頻繁調整。
2020年4月,時任葛洲壩地產董事長何金鋼、總經理周軍華調回集團總部,接任董事長的是原葛洲壩電力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桂桐生,原葛洲壩集團戰略與投資部主任楊揚洋接任總經理一職。
2020年10月13日,葛洲壩接到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中國能建通知,中國能建正在籌劃發行股份相關的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構成葛洲壩重大資產重組。葛洲壩股票自10月14日起停牌。該事項即為中國能建吸收合并葛洲壩一事。
隨后,10月26日,葛洲壩收到公司總經理助理何金鋼書面辭呈,何金鋼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助理職務。這位葛洲壩的“老人”自此與葛洲壩告別。
中國能建換股吸收合并葛洲壩完成后,2022年初,桂桐生離開葛洲壩地產,調任葛洲壩水泥公司任董事長。在桂桐生任葛洲壩地產董事長期內,中國能建將葛洲壩地產提級為總部集團直管企業。
2022年3月,葛洲壩地產正式更名為能建城發。更名4個月后,也就是2022年7月,楊揚洋被任命為能建城發董事長。
楊揚洋出生于1976年,早年在葛洲壩集團工作期間,他曾先后在多個重點工程項目中擔任技術負責人,參與過長江三峽水利樞紐配套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國家級重大項目的建設管理,積累了豐富的大型工程建設、PPP項目運作及投資經驗。
2015年,葛洲壩集團成立PPP事業部,楊揚洋憑借在工程管理領域的表現,被任命為PPP事業部總經理,主導集團在全國范圍內的PPP項目布局,推動了多個城市基礎設施、生態環保類PPP項目落地。2018年,他調任葛洲壩集團戰略與投資部主任,負責集團整體戰略規劃、產業布局及重大投資決策,期間推動集團在新能源、環保、地產等領域的多元化拓展。
直到2020年4月,葛洲壩地產尋求轉型,急需既懂工程建設、又擅長投資運作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楊揚洋臨危受命,出任葛洲壩地產總經理,他也由此跨界進入地產行業。
吸收合并后,由于房地產業務在中國能建占比不高,能建城發在市場上的聲音也有所降低。在轉型期間,能建城發引入多位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比如蕭睿,在2023年7月進入能建城發擔任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蕭睿曾在招商蛇口有過21年工作經歷,之后在金科集團、禹洲集團、重慶華宇等房企任職。
業績增長乏力
隨著重組完成,管理團隊的調整,以及公司內部的改革,也帶來了一些成效。2021年,能建城發新獲取項目從拿地到完成建筑概念方案設計時間平均23天,較以往提速25%,2022年提升至19天,2023年進一步壓縮至平均16.7天。
在2023年度營銷工作總結暨2024年度工作動員會上,蕭睿指出,2024年公司上下要“一切工作以銷售和回款為導向”,緊盯“實現銷售、支持銷售”的核心任務。
目前,從能建城發項目去化情況來看,近兩年取得的土地,項目整體去化良好。但是行業向好時大舉擴張,隨著行業步入調整期,問題卻開始顯現,歷史庫存的消化變得棘手。北京中國府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該項目自開盤以來去化率持續低迷,成了能建城發一個“老大難”項目。
2015年10月,葛洲壩地產以49.5億元的價格拿下北京豐臺花鄉樊家村地塊,條件是需要同時配建6.18萬平方米回遷房以及4.1萬平方米公租房。據測算,該地塊商品房住宅部分樓面價高達7.5萬,刷新了當時北京“單價地王”紀錄。
此前,這一紀錄的保持者為融創中國。2013年9,融創中國拿下農展館地塊,樓面價為7.3萬元。后來,融創中國在這一地塊建設的項目為北京壹號院。根據安居客數據,目前北京壹號院二手房價格超過17萬 /平方米。
葛洲壩地產拿下北京豐臺花鄉樊家村地塊之后,一直到2019年5月18日才取得預售證,項目即為北京中國府,備案名為?紫苑嘉園。當時媒體報道稱,開盤兩年多后,北京中國府網簽只有16套。
隨后,北京中國府進入現房銷售階段。從現房備案公示信息來看,2023年,北京中國府多次取證。2024年3月6日,11號樓取證,獲批銷售套數共計42套,其中包括住宅8套,其余為庫房。根據北京市住建委數據,截至目前,11號樓該次取證的8套住宅已簽約3套,成交均價118330.38元/平方米。最近的一次取證時間是今年8月21日,12號和14號樓取證,截至目前,該次取證的住宅均未簽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北京中國府項目去化承壓,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制約。首先,高地價推高了開發成本,導致項目定價空間受限;此外,豐臺區近年土地供應持續放量,新房庫存高企,市場競爭白熱化。區域內金茂璞逸豐宜、北京隅·西頌、建發金茂觀宸等新盤入市,在有限的市場需求下進一步分流客戶,加劇了中國府的銷售壓力。
雖然北京中國府坐擁成熟配套 ,但由于缺乏差異化亮點,在當前高度內卷的市場環境下難以突圍,與豐臺區其他“好房子”相比,沒有競爭優勢。
大舉擴張拿地給能建城發帶來了資金壓力,再加上推盤節奏緩慢,難以通過銷售回流緩解資金問題,導致能建城發資金鏈承壓。根據企查查財務數據顯示,能建城發2023和2024年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1.88%和91.98%。而根據中信建投研報,2024年房企仍處在降杠桿階段,樣本房企2024年底整體資產負債率為71.6%。
從業績方面來看,2024年,能建城發實現營業總收入162.30億元,同比增長49.68%;但凈利潤為1209.30萬元,同比減少83.21%。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能建城發努力去化存量,探索轉型發展,但銷售業績卻一直不盡如人意,公司仍面臨以往高杠桿時期遺留的庫存去化等問題。當企業處于整合與重大戰略調整期時,高管團隊的穩定是確保戰略持續性的關鍵因素。而如今高管團隊生變,無疑為正處于轉型期的能建城發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