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9月25日,美國北美防空司令部在聲明中表示,美國戰斗機于一天前緊急升空,識別并攔截了在阿拉斯加附近飛行的4架俄羅斯戰機。
事發時,兩架俄羅斯圖-95遠程戰略轟炸機和兩架蘇-35戰斗機在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飛行。北美防空司令部派出1架E-3預警機、4架F-16戰機和4架KC-135加油機,對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內的俄戰機進行有效識別和攔截。
25日晚些時候,俄羅斯國防部在通報中稱,俄空天軍的圖-95MS戰略轟炸機在鄂霍次克海中立水域上空完成超過14小時的計劃性飛行,其間完成空中加油。蘇-35和蘇-30戰斗機進行護航,所有飛行均嚴格遵守國際空域使用規則。

防空識別區是一國單方面劃定的國際空域,用于識別和監控航空器以擴大預警時間,對闖入者只能監視或者伴飛。
北美防空司令部表示,俄羅斯在該防空識別區的軍事活動很常見,往往不被視為實質性威脅,但鑒于俄羅斯戰機近一個月行動作頻頻,因此格外警惕。
今年8月下旬,特朗普與普京會晤后不久,北美防空司令部稱俄羅斯伊爾-20電子偵察機四次逼近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當時距離阿拉斯加領空僅一步之遙。


在俄烏沖突持續的情況下,各國神經持續緊繃。9月9日夜間,大量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其中部分被波蘭軍方緊急處置并擊落。波蘭政府稱無人機來自俄羅斯,歐洲多國也強烈譴責俄羅斯。俄方則表示目前還不能作此斷言,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表態同歐洲立場形成強烈反差。
隨后,作為北約成員國的波蘭提請啟動《北大西洋公約》第四條。該條款規定,當任一締約國認為其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或安全受到威脅時,各締約國應共同協商應對。北約官員尚未確定俄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是有意為之。
波羅的海另一個沿岸國家愛沙尼亞在19日指控3架俄羅斯米格-31戰機未經許可進入其領空,停留長達12分鐘。歐盟多名高級官員稱,俄軍機行為“極其危險”“不可接受”,北約派出戰機進行攔截。
本周初,丹麥哥本哈根機場因無人機闖入導致所有起降活動中斷近4小時。挪威奧斯陸機場也稱其因無人機關閉了空域。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則稱,不排除俄羅斯參與這次嚴重襲擊。
3年多來,歐洲國家一直處于戒備狀態,尤其是在靠近俄羅斯邊境地區。有分析指出,這是俄羅斯方面的“香腸切片”戰術,目的在于對美國以及北約備戰程度的試探,并視各方反應做下一步計劃。
而特朗普則在俄烏沖突上的立場再次出現大逆轉。23日,他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與澤連斯基會談后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烏克蘭可以在歐洲和北約的支持下恢復最初的邊界,意味著他支持烏克蘭奪回被俄羅斯占領的所有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