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二手車企業經營情況整體較為嚴峻,面臨諸多挑戰。
9月28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報告》,據協會二手車事業部2025上半年進行的二手車企業營商環境調研展示,上半年二手車經銷商虧損比例上升至73.6%,新車價格戰持續,嚴重影響二手車企業經營,同時也導致零售購買量下降,滿意度相對較低。
在行業“反內卷”的行動中,今年汽車價格戰已經顯著改善。乘聯分會的數據顯示,2025年汽車市場降價促銷力度大幅降低,尤其是4-6月的降價車型大幅減少。5月份明確宣布降價或新定價的僅有12款,6月份僅有14款車型降價,較前兩年保持相對穩定。
其次,二手車庫存壓力增大。2025年6月,二手車平均庫存周期延長至43天,庫存周期30天以上的企業占比提升至35.6%,反映出車商經營壓力仍在加大。
二手車獲客成本高企,企業利潤微薄。根據多家會員制的二手車平臺測算,2025年平均獲客成本已攀升至6200元,而單筆交易平均利潤僅為1500元左右,資本退潮后,平臺無力維持高額補貼,用戶增長速度斷崖式下滑。
協會還指出,目前市場上主流二手車平臺商業模式幾乎完全相同,缺乏差異化競爭力,平臺之間只能依靠價格戰爭奪市場。

上半年,二手車市場交易量達到957.01萬輛,同比增長1.99%,累計交易金額達6232.38億元。從監測數據來看,二手車交易規模有所增長,但均價卻出現了下降,成交均價從2024年同期的61180元降至53673元,跌幅達12.3%,呈現量升價降態勢。
報告稱,綜合行業態勢判斷,2025年全年二手車交易量有望達到2050萬輛左右,同比增幅預計保持在4%-5%區間,市場增長動力仍具堅實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國汽車銷量的36.7%,但在二手車交易中,新能源車占比僅為5.3%,遠遠低于新車。
協會分析原因有二,一是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與燃油車相比,比例還很小,且進入保有的車輛中,相當一部分是一年內的準新車,尚未到集中流入二手車市場的時間;二是新能源二手車保值率普遍低于燃油車,三年保值率平均僅為43%,遠低于燃油車的62%。傳統二手車平臺在新能源車估值、檢測和售后方面準備不足,導致市場規模過小。
但從總體趨勢上看,新能源二手車交易量卻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上半年新能源二手車共交易68.7萬輛,同比增長35.5%,遠高于整體市場增速。
新車經銷商也面臨同樣的挑戰。報告指出,新車銷售業務出現嚴重虧損,經銷商資金壓力顯著增大,流動性緊張問題逐漸蔓延至整個汽車流通行業。調查數據顯示,上半年經營虧損的經銷商比例升至52.6%,盈虧平衡的占17.5%,實現盈利的僅為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