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業最前線 魏帥
編輯 | 馮羽
汽車產業所迸發的時代機遇,孕育了一個又一個資本市場的創業傳奇。
廣西柳州,這個以特色小吃螺螄粉聞名全國的城市,也是我國西南部的工業重鎮。如今,與螺螄粉齊名的是,遍布柳州街頭的“剁椒魚頭”——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EV。柳州也因此形成了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代表性的產業版圖。
對于中國汽車產業這一龐大的商業版圖來說,只要掌握了一家或幾家關鍵的主機廠客戶,就意味著贏得了市場的先機。
而這便是雙英集團創始人楊英的發家史。
2003年楊英夫婦在柳州創立雙英集團,從初期的摩托車塑料配件,到進入上汽通用五菱的供應商名單,這家名不見經傳的汽車座椅及內飾制造商,已經走到了北交所的門前。

從區域小作坊式的企業,成長為如今的全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雙英集團在不斷強化與主機廠的綁定中,豐富著其市場布局。
如今,雙英集團正站在資本市場的關鍵門檻前。2025年3月19日,這家汽車座椅與內外飾供應商的北交所IPO申請正式獲受理。它計劃募資6.81億元,其中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然而,就在遞交申請前一個半月,2024年11月19日,總裁李毅突然以個人原因離職。李毅自2019年9月起執掌雙英集團,是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及推進上市進程的關鍵人物,這一動作給公司管理層穩定性蒙上陰影。
更重要的是,在雙英集團內部,家族企業的特質相當明顯。控股股東楊英與羅德江為夫妻關系,合計控制約60%表決權,其子羅森更是擔任董事兼采購中心總監。
家族色彩濃厚、高管頻繁更迭、大客戶依賴隱憂及利潤依賴稅收優惠等問題交織成一幅復雜的圖景。
在波詭云譎的汽車產業鏈中,沒有誰能保證自己拿到的就是通往終點的船票。對于雙英集團來說,這條路道阻且長。
01 創業不易,緊抱大腿
實際上,作為一家大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雙英集團的發展依靠的并非企業的深厚底蘊。相反,創始人楊英初期從事的是摩托車零部件生產。
畢業后多年,楊英輾轉進入重慶得江塑料有限公司工作,之后于2001年辭職創業,進入到摩托車配件領域,創立重慶汽車配件制造公司。
那時正值下海創業潮,楊英的許多同學都下海創業,但放在那個年代,從穩定的工作中抽身,楊英也矛盾過。
真正讓其站穩腳跟的,是一點點拿到企業的長期合作訂單。據柳州新聞網報道,公司先后成為長安公司、李爾公司、延鋒偉世通等企業的長期供應商。
楊英是土生土長的重慶妹子,讀書工作,她都沒有離開家鄉。但真正成就她、成就雙英集團的,卻是900公里外的柳州。
2013年,楊英初次來到柳州市魚峰區,成為陽和工業新區的首批創業者。
作為一名女性創業者,只身一人來到柳州,楊英的日子并不好過。創業的苦,對家人的思念,都挑戰著楊英的神經。為了事業,楊英長時間見不到丈夫和雙胞胎兒子,只能和員工就近租住在工業區附近。
彼時,新能源汽車產業尚未走上快車道,但是身在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卻已經進入到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2002年,引入通用汽車后,五菱股權變更完成并更名為上汽通用五菱,發力微面和微客領域,也誕生了五菱宏光和五菱之光等多款經典暢銷車型。至今,五菱宏光都是MPV銷量榜單的常客。
時代造就英雄。上汽通用五菱微面和微客的暢銷,離不開汽車下鄉等時代政策的助推。而身在上游的雙英集團也深受其益。
2003年,成立初期,雙英集團就進入到了上汽通用五菱的供應鏈體系,為其提供汽車座椅骨架、內飾件等基礎產品,隨著市場的壯大以及雙英業務能力的提升,雙方的合作也進一步升級,逐漸從產品供應發展至生產協同。
而在實現協同的策略上,雙英也相當簡單直接——其工廠的布局情況與合作伙伴的工廠完全配套,以實現對客戶的本地化配套生產。
這種本地化生產的優勢就在于縮短了物流周期,對于訂單的響應速度也隨之變快,這在競爭激烈、考驗供應商能力的今天,變得更有含金量。
據悉,圍繞產業集聚,雙英集團布局的柳州基地、重慶基地、武漢基地、青島基地、杭州基地等,西安基地、貴陽基地、長沙基地等多個基地也均在建設和試生產中,這些基地的選址,無一例外都匹配了包括上汽通用五菱、長安汽車以及吉利、比亞迪等客戶的生產基地。
02 上汽集團貢獻近半收入,稅收優惠占四成利潤
正如上文所說,成立時間并不長的雙英集團,能夠順利進入到多家知名主機廠的供應商名單,依靠的就是這種專業化的配套能力。
但這種產能貼近的模式,穩定了客戶需求的同時,也讓雙英集團不得不緊抱客戶的大腿。
也正因如此,縱觀雙英集團的財務報表,大客戶依賴問題相當顯著。
數據顯示,2022-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占比始終居高不下,分別達到82.83%、82.78%和76.16%。這種高度集中的客戶結構使得公司經營業績與少數大客戶的合作關系緊密捆綁。
上汽集團作為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占比雖然逐年下降,但從2022年的61.97%降至2024年的47.98%,仍接近總收入的一半。
長安汽車和吉利汽車分別作為第二、三大客戶,2024年分別貢獻了10.49%和8.36%的收入。前三大客戶收入合計占比超過66%,凸顯出公司對大客戶的嚴重依賴。
這種依賴狀況也反映在應收賬款上。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4.29億元、6.42億元和6.98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0.92%、29.13%和27.04%。2024年雙英集團應收賬款接近7億元,相比2022年增長超60%。
監管層的問詢函也坦言這一癥結。北交所在審核問詢函中指出,雙英集團前五大客戶占比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天成自控、常熟汽飾等。交易所要求公司說明各期客戶數量、收入金額及占比情況,以及上汽集團近期經營業績大幅下滑是否對發行人期后經營業績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上汽集團作為主要客戶的業績下滑,確實可能對雙英集團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數據顯示,2024年上汽集團實現營收6275.9億元,同比下滑15.73%;歸母凈利潤16.66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8.19%;扣非凈利潤為-54.09億元,同比下滑153.85%。雖然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恢復增長,但歸母凈利潤仍然同比下滑9.21%。
與此同時,雙英集團也開始快速擁抱新能源業務,報告期內公司新能源領域收入分別為3.93億元、9.45億元、14.87億元,收入占比從19.18%提升至57.63%。
資料顯示,目前公司產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已取得比亞迪、賽力斯、長安、吉利等多個主機廠新能源車型的項目定點。
然而,伴隨著業務結構的不斷優化,雙英集團業績和利潤的提升卻并非立竿見影。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從20.51億元增長至25.80億元,呈現穩步上升趨勢。然而2024年歸母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滑9.41%,降至9744.51萬元。
毛利率方面,報告期內雙英集團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2.17%、15.71%和16.01%,未能突破20%。這與汽車行業價格競爭日趨激烈密切相關。
新能源主機廠的頻繁降價,讓整車廠商對成本控制日益嚴格,也給零部件供應商帶來巨大壓力。
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產品座椅總成的平均單價持續下降,從2022年的364元/件降至2024年的323元/件,降幅達11%。產品價格下行壓力直接擠壓了利潤空間,使得公司即便營收增長也難以實現利潤同步提升。
而在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現象背后,稅收優惠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
報告期各期,公司安置殘疾人員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金額分別為3614.96萬元、4144.38萬元和4448.69萬元,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4.45%、36.03%和39.59%。
同期,公司因支付殘疾員工工資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金額分別為390.54萬元、465.11萬元、451.49萬元,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80%、4.04%、4.02%。兩項稅收優惠合計貢獻了近四成利潤。
03 家族企業特征明顯,IPO前夜總裁離職
創始人楊英一手托舉下的雙英集團,對于IPO渴望已久。
2016年,雙英集團就曾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開轉讓,并于2017年9月終止掛牌。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IPO募資,擬用于雙英集團新能源汽車座椅建設項目、重慶聚賢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廠房新建項目、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在正式上市之前,雙英集團的股權情況與人事震蕩,仍是考驗其的重要指標。
從股權機構來看,公司的家族特征相當明顯:控股股東為楊英,實際控制人為楊英與羅德江,二人為夫妻關系。
截至遞表時,二人合計控制公司約59.63%的表決權。楊英目前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羅德江則擔任公司戰略顧問。兩人的兒子羅森擔任公司董事及采購中心總監,進一步強化了家族對企業的控制。這種家族控股模式雖保證了決策效率,但也引發了外界對公司治理結構的擔憂。
高層震蕩也出現在IPO前夜。2024年11月19日,時任總裁李毅以個人原因提出離職。此時距離公司正式向北交所申報僅剩一個半月時間,此舉引發市場對雙英集團內部管理及經營穩定性的廣泛擔憂。
李毅在汽車行業擁有多年從業管理經驗,他于2019年9月加盟雙英集團出任總裁。在近五年的任期內,李毅是推動公司成長的重要掌舵者,公司從掛牌新三板創新層到啟動上市輔導都是在李毅主導下完成。
報告期內公司共有九名董事及高管離任,其中五人在申報前二十四個月內離任,包括董事、財務副總監潘文捷等多位核心管理人員。
如此密集的高管變動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關注。北交所在審核問詢函中明確要求公司說明這些高管離任的具體原因,以及其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監管機構特別指出,需要全面梳理“重大事項提示”和“風險因素”,突出重大性,增強針對性,并強化風險導向。
除了高管變動問題,雙英集團歷史上還存在多次與投資者簽署對賭協議的情形。
其中“九鼎系”參投成為關注焦點,嘉興九鼎、蘇州九鼎和重慶九鼎曾多次增資雙英集團并簽署對賭協議。2019年末,因“上市對賭”失敗,九鼎投資相關平臺要求實現股票回購。最終“九鼎系”從雙英集團股東名單中消失,但這段歷史可能成為IPO審核過程中的關注點。
北交所審核問詢函已經送達,監管機構要求雙英集團就一系列問題作出解釋。
除了高管離職問題外,監管還關注公司創新特征與市場空間、勞務用工情況、客戶集中對經營穩定性的影響以及業績下滑風險等。特別是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問題,報告期各期末分別為84.31%、79.39%和78.39%,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水平。
面對監管問詢,雙英集團需要為其高管動蕩、客戶依賴和業績波動給出合理解釋。對于一家合格的上市公司而言,內部管理的合規性和經營的穩定性都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在上市前夜的關鍵時刻,雙英集團顯然需要更充分的準備。
參考資料:委員風采:重慶妹子的“雙英”夢想——魚峰區政協委員楊英速寫,柳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