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財政部、商務部日前發布開展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支持試點城市培育建設國際化消費環境,強化“購在中國”品牌打造,進一步豐富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
試點城市申報范圍為地市級及以上城市(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各省、自治區省會或首府城市,地級市、州、盟)。支持15個左右試點城市,包括符合條件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及其他消費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大、境外旅客較多的城市。
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給予資金補助。實施期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每個城市合計補助2億元,其他城市每個城市合計補助1億元。補助資金分兩批下達。
在具體支持方向上,《通知》首先提到,豐富高品質消費供給。圍繞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聚焦知識產權(IP)、數字、綠色、智能、文旅、體育、國潮等主題,支持重點商圈改造提升,創新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商旅文體健多元融合消費場景,打造國際消費集聚區、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以及地標性消費項目。支持培育一批富有時尚引領度和國際影響力的本土品牌。大力發展離境退稅,支持增加退稅商店、豐富退稅商品、優化退稅服務等。
另外,《通知》提出,優化涉外支付服務。完善多層次、多元化支付服務體系。優化境外銀行卡使用環境,提升商圈、旅游景區、旅游休閑街區、酒店、餐廳、機場、車站等涉外人員重點場所外卡POS機覆蓋率,支持商戶安裝或升級外卡POS機設備。優化現金使用環境,支持涉外人員重點場所增設外幣兌換點、外幣兌換機等設施及多幣種兌換服務。推進商戶現金備付工作,做好零售、餐飲、文旅、交通等場景全覆蓋。

蘇商銀行特約分析師付一夫對界面新聞表示,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引領帶動下,入境消費市場將進一步擴容升級。隨著更多政策利好落地,入境消費將從單一購物向商旅文體融合升級,消費結構有望從高端奢侈品向國貨潮品、特色服務延伸。
除了上述兩個方向,《通知》提到,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支持完善重點商圈、旅游景區、酒店、機場、火車站、地鐵站、體育場館等重點場所多語種標識,增設行李寄存、境外旅客引導服務臺等便利服務設施,投放多語種翻譯工具。豐富入境旅游產品供給,支持餐飲、住宿、零售等重點商戶提供多語種產品及服務清單。聯合高校、培訓機構增加小語種志愿者服務,組織重點場所工作人員開展外語接待、支付指導、旅游咨詢、購物指引等業務培訓。
最近一段時間,包括上海、廣州在內的多座城市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作出具體部署。
例如,9月29日,《加強上海商業品牌建設行動計劃》出臺。行動計劃提出,到2028年形成更有競爭力的商業品牌集群、更加有效的商業品牌促進機制和支撐體系,提升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能級。
行動計劃提出,打造國際消費功能區,吸引科創企業為商業品牌的研發、認證、試用、銷售,提供全鏈條的科技支持服務。支持國內外連鎖商業企業和電商平臺建設自有供應鏈網絡,開發自有品牌特色產品,等等。
兩部門發布的《通知》特別強調,加強資金監管。各省級商務、財政主管部門要會同試點城市建立日常監督機制,形成閉環管理,充分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共同推進試點工作。試點城市要加強項目資金安排與中央基建投資和其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的銜接,避免交叉重復。
《通知》稱,有關補助資金不得用于新建、擴建基礎設施等,不得用于支付罰款、贊助、償還債務以及財政補助單位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等,不得用于土地開發、征地拆遷、建設政府性樓堂館所等明令禁止的支出項目,不得弄虛作假,騙取、套取補助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