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回所有人質、瓦解哈馬斯、確保加沙不再構成威脅,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本輪加沙戰爭前制定的三個核心目標,如今都基本實現。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10月13日于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2025中東和平峰會》期間,埃及、美國、卡塔爾和土耳其的國家領導人簽署了《加沙停火協議全面文件》,并強調各方合作對國際社會跟進協議執行情況并保持連續性的重要性。
見證協議簽署的包括約旦、卡塔爾、科威特、巴林、土耳其、印度尼西亞、法國、塞浦路斯、德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希臘、巴基斯坦、加拿大、伊拉克、阿聯酋、沙特、日本和印度等國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秘書長、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長、國際足球聯合會主席等。
在前往埃及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耶路撒冷對媒體宣稱加沙戰爭已結束,停火協議第二階段談判也已經開始,哈馬斯將解除武裝。
白宮方面此前表示,就加沙問題達成永久協議,將有助于推動沙特阿拉伯以及印度尼西亞這兩個穆斯林大國,與以色列的關系正常化。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領導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突破以色列防線,發動大規模襲擊,造成1250多名以色列人和外國公民死亡,隨后251人被劫持至加沙。

截至2025年10月13日,哈馬斯已按照最新協議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移交全部20名在世人質以及4具遺體,并已傳遞出不參與戰后加沙治理的信號。本輪加沙停火已經成為事實。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中東問題專家法撒赫(Nizar Farsakh)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表示,兩年的加沙戰爭表明以下4個有關中東地緣政治的認知謬誤:以色列的防線牢不可破、中東最大的美軍基地足以保證阿拉伯國家免受以色列襲擊、阿拉伯/穆斯林世界厭倦了巴勒斯坦事業,以及以色列仍然是美國的“資產”。
法撒赫強調,以色列對卡塔爾多哈的轟炸震驚了整個海灣地區,導致沙特阿拉伯與擁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簽署防務協議,阿聯酋也正與后者進行類似的談判。一夜之間,海灣國家集體意識到,他們不應在把伊朗視為敵人的同時將以色列視為朋友。
在法撒赫看來,本輪巴以沖突是種族沖突的縮影,以色列掌權者試圖以巴以沖突表明其面臨的威脅來自伊斯蘭教,代表西方的以色列處于文明對抗的最前沿。與此同時,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的人民目睹“棕色人種”在西方人眼中的地位,尤其是當巴勒斯坦與烏克蘭相比較時。他們不得不與西方保持距離,同時尋求強化與中國和俄羅斯的紐帶。
在確保停火得到落實之后,下一步即將解決加沙人道主義危機以及漫長的重建。
經歷了兩年多的戰火洗禮,加沙大部分地區早已滿目瘡痍,約200萬居民繼續在絕望中掙扎。除了鞏固加沙停火、確保人道主義援助持續進入加沙,此次埃及峰會的文件還有望成為啟動加沙全面重建的機制。
聯合國項目事務辦公室主任豪爾赫·莫雷拉·達席爾瓦在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加沙地帶80%的基礎設施被摧毀,重建需520億美元。具體來看,整個加沙地帶的教育系統完全崩潰,適齡兒童、青少年和高等教育學生超過1年沒有接受正規教育。
而世界銀行、聯合國和歐盟在今年2月發布的評估報告指出,僅前3年就需要200億美元,清理廢墟和未爆炸的炸彈就將耗費數年時間。加沙重建的首先任務是恢復醫療、教育等社會服務以及水、通信、能源等基建設施。
法撒赫認為,鑒于中國在大型基建項目方面的國際聲譽,以及在政治事務上的不干涉和中立立場,中國企業非常適合抓住重建機會。
他分析道,“巴勒斯坦人非常害怕美國、以色列,也擔心埃及方面通過加沙的苦難和絕望來謀利。阿聯酋人的意圖也有可疑之處。土耳其受到好評,但其作為伊斯蘭運動捍衛者的姿態,以及對以色列的政治權宜之計,不如沒有包袱的中國人有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