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了3位科學家約翰·克拉克 (John Clarke)、米歇爾·H·德沃雷特 (Michel H. Devoret) 和約翰·M·馬丁尼斯 (John M. Martinis),以表彰他們發現了電路中的宏觀量子力學隧穿和能量量化。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新聞稿中寫到,3位科學家在電路中展示了量子力學隧穿和量子能級在系統中的表現,該研究為量子計算機研發奠定理論基礎。??
1984年和1985年,他們對由超導體構建的電子電路進行了一系列實驗,通過改進和測量電路的各種特性控制和探索電流通過時出現的現象。在超導體中移動的帶電粒子共同構成了一個系統。他們的實驗表明,量子力學性質可以在宏觀層面具象化。
公開資料顯示,克拉克于1942年出生在英國劍橋,長期從事超導電子學研究;德沃雷特出生于1953年,是法國物理學家,他在超導量子電路和量子比特領域的研究具有開創性貢獻;馬丁尼斯擁有美國籍,1958年出生,是量子計算領域先驅,曾加入過谷歌公司組建的Quantum AI實驗室。
截至本文發稿,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119次,其中大部分為兩人或以上共同獲得。評選范圍從基礎理論研究到應用技術創新,可以細分為基礎物理、應用物理、天體物理等幾大類。

該獎的成果在多個領域都有接地氣的應用,甚至大大改變了普通人的生活質量以及經濟效率,如被應用于醫學領域的X射線、被應用于數碼相機的電荷耦合器件,以及被應用于節能燈技術的藍色光束等。
去年的3位獲得者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生命科學家霍普費爾德(John J. Hopfield)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AI教父”辛頓(Geoffrey E. Hinton),理由是通過人工神經網絡來實現機器學習而做出的的基礎性發現和發明。
諾貝爾評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的第一個工作日起開始公布各項得主,依次為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與經濟學獎,遇周末則暫停。頒獎禮定于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的紀念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就在前一天,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瑪麗·E·布倫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爾(Fred Ramsdell),以及日本的坂口志文,以表彰他們在免疫耐受領域的發現。評選委員會認為,他們的貢獻為免疫性疾病自體治療的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
?今年,每個獎項的獲得者將平分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833萬元人民幣)獎金。獎金金額會隨著諾貝爾基金會當年的收入而變動,該收入包括投資收益和捐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