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時代周報 何珊珊
編輯 | 王營
10月1日,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上演了頗為魔幻現實主義的一幕。
一位美團騎手正策馬揚鞭,背著外賣箱,在遼闊的天地間馳騁,追趕著一輛游客的汽車,最終將一份外賣訂單送達。視頻中,游客驚嘆于騎手縱馬飛馳的速度,笑稱“遇見了真騎手,不白來!”
當外賣小哥在草原上“策馬奔騰”,旅行方式正在發生怎樣深刻的變化?
今年國慶與中秋相遇,形成8天 “超級黃金周”,部分游客通過拼假甚至獲得12-16天超長假期,為深度游創造了條件。美團旅行數據顯示,國慶出游高峰預計從9月27日持續至10月12日,呈現 “假期延長化” 新特征;截至 9 月 22 日,國慶文旅預訂量同比增長 73%。其中 ,00 后游客占比高達 62%,成為旅游消費變革的主力軍。
美團、攜程、同程等平臺數據均顯示,今年年輕人更愛奔赴草原,深度游與文化游趨勢持續加深。
“小團游+文化沉浸”成主流,看草原“同事”成今年熱門?
這個超長假期,旅游消費呈現出明顯的變化:年輕人徹底拋棄“打卡式旅游”,轉向追求“情緒價值”與“深度體驗”。
攜程數據顯示,“工位主理人”今年偏愛前往新疆、西藏、內蒙古等草原、森林自然景觀繁盛的遠途目的地。這些地區的酒店搜索熱度同比上升60%,客源多來自一線及新一線城市。
“今年國慶的訂單中,小團、定制團占比明顯提升,尤其是00后和90后,他們更看重旅行中的文化體驗和放松感,可能看慣了鋼鐵森林,就想看看大草原。”一位甘肅當地的旅行社工作人員李言對時代周報透露,“今年來自廣東的客戶群最多,江蘇、浙江、湖南、陜西等地訂單也明顯增加,每天落地客群數量較五一期間翻倍。假期前三天平均每天落地客人至少30批次,去年十一假期則為20組,最晚甚至有10月6日抵達蘭州開始游玩的團隊。”
攜程提供給時代周報的資料印證了“年輕人愛看草原”這一趨勢,國內游客為了“看草原”,甚至將目光投向更遙遠的非洲地區。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假期訂單同比增長130%。
同程旅行數據則顯示,入住時間在中秋和國慶假期的熱門賞秋目的地酒店預訂熱度同比增長超過30%。酒店預訂熱度增速最高目的地包括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內蒙古興安盟、新疆烏魯木齊、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湖北神農架林區等。
縣域旅游也持續釋放吸引力。美團旅行數據顯示,江蘇東臺、內蒙古額爾古納、云南騰沖、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等縣域目的地旅游消費預訂單量較去年同期提升超100%。
在2023年的旅游特種兵風潮過后,“人生不是軌道而是曠野”的新理念讓更多年輕人對性價比、期待值、精神文化意義的需求上升到新高度。伴隨天水麻辣燙捧紅甘肅,“說媒”的王婆帶火開封,與此前走馬觀花的特種兵出行打卡不同,休閑文化游成為新潮流。
在草原之外,今年“文化游”主題旅行同樣熱度攀升。
美團旅行數據顯示,“00后”將解鎖更多文化新玩法。例如,體驗小眾民族妝造體驗、跟非遺傳承人學手藝、住早市附近酒店、探秘工業遺址、做復原妝造打卡古建等。其中,中國第60項世界遺產西夏陵當地博物館搜索量同比增長114%;9月1日以來,“北京中軸線附近餐廳”搜索量上漲394%。
一名選擇今年錯峰出行甘南小環線的游客海倫告訴時代周報,他和朋友在小紅書上找到一個小團深度游,不同于一般的走馬觀花,行程合同中明確標注包含“藏族家訪”“騎馬射箭”等文化體驗環節。
“藏族家訪指的是在扎尕那景區安排前往當地藏民家進行訪談,以面對面了解藏族人民的房屋設計、生活習慣,還能深度體驗在藏民家品酥油茶、吃糌粑、聽藏歌等環節,甚至能參與手繪唐卡、手工藏香等項目。報團一方面因為省心,另一方面體驗當地文化這一點比較吸引人。”海倫說道。
平臺從“預訂工具”變身“體驗設計師”
隨著用戶需求的深化,互聯網平臺不再僅僅是流量入口和交易渠道,而是逐步轉型為“旅行體驗的設計師”,通過數據洞察和資源整合,主動創造新型旅游消費場景和提升旅行體驗。
時代周報在各平臺搜索發現,攜程、去哪兒等平臺均推出單人友好型的“1人成團”項目,部分平臺的6人小團甚至打出“單人報名無需擔心房費差,無需補差價”等標簽。
海倫告訴時代周報,今年他就和朋友遇到了此類情況。他們在小紅書上原本尋找的是6~8人小團。但最終落地后,他們發現只有自己和朋友兩人,其他游客因臺風、飛機延誤等因素無法按時抵達出發地。但旅行社仍然按時發車,配一名司機,最終,他和朋友在5天的行程中實現了2人成團的包車體驗感,且無需任何“補差價”。
以美團旅行為例,新推出的“國慶小團游”線路則配備無人機航拍、秘境打卡點,還提供靈活下車拍照時間,滿足年輕人“出片+體驗”的雙重需求。在新疆烏恰縣,前往“中國西極”的小團產品吸引大量深圳、北京等地年輕游客,克孜勒蘇州國慶訂單增速達114%。來自深圳的00后游客林女士表示:“去中國最西端追逐神州最后一縷落日,這種浪漫是傳統旅行團無法給予的。”
同程旅行報告也指出,國慶期間國內包車游預訂熱度同比增長115%,周邊游增長超2倍,5天及以上小團化產品備受青睞,用戶在預訂國內長線跟團游產品上的花費同比增長超過20%。
去哪兒則通過AI工具提供“避峰策略”和線路規劃。時代周報注意到,去哪兒旅行在App首頁已上線AI行程規劃,工具可涵蓋旅游線路規劃、機票售前助手、智能客服等。馬蜂窩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十一避峰策略”和“行程備選方案”是近期使用用戶著重關注的方向。
傳統酒旅業轉型,新供給邏輯正在形成
伴隨著用戶需求發生變化,傳統旅行社和平臺合作模式發生巨大改變,推動整個行業從“資源驅動”走向“體驗驅動”。
李言從2012年入行至今已經13年。他對時代周報透露,今年甘肅旅游市場上新增了很多小團旅行社,本地和外地前來的都有,這導致各家定價受限制。據李言回憶,疫情前,小團游趨勢緩慢增長;2023年后成為分水嶺,小團游開始爆發式增長,價格戰開啟。
“年輕人該社牛的時候社牛,出游的時候該社恐就社恐,基本不喜歡傳統幾十人的大團出行,而且越來越追求性價比。畢竟大團眾口難調,不好的評價會成為評判因素。但小團門檻不高,酒店、車、項目路線熟悉即可,只有獨特文化體驗涉及當地接待等資源,門檻相對高。”李言說道。
同時李言對時代周報透露,“以前我們主要依靠攜程等平臺提供流量,并與攜程簽訂合作協議,保證每年的交易額。今年,我們不再和攜程簽定交易額保證,轉攻抖音、小紅書等內容平臺,通過品牌種草吸引新客流。但會保留攜程店鋪作為品牌背書,游客能在平臺搜到我們也會更放心。”
此外,各平臺加強旅游項目審核。比如,抖音近期嚴抓體驗,專項打擊 “貨不對板” 項目。“不只是甘肅,全國都這樣,行業競爭越激烈,越要保證體驗。” 李言說道。
除了管理旅行社的旅游項目,平臺也在加強對優質供應鏈的整合。攜程通過自營或篩選口碑旅行社,推出標準化的小團產品;美團則聯合景區、酒店、非遺工坊,打造“住宿+體驗”套餐,推動“文旅+百業”融合。
酒店也成為深度體驗的一環。例如,呼和浩特香格里拉大酒店推出 “住宿+蒙古袍換裝”,麗江古城萬豪萬楓酒店結合“住宿+非遺甲馬拓印”,讓高星酒店從 “住宿載體” 升級為 “文化主場”。
當年輕人逐漸成為旅游消費主力,旅行的定義已從“看”轉變為“體驗”,從“打卡”升級為“沉浸”。互聯網平臺通過數據洞察、產品設計、資源整合,正逐步從“預訂工具”轉型為“旅游設計師”,推動整個行業從“資源驅動”走向“體驗驅動”。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指出,體驗式旅游的興起標志著消費者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觀光,而是追求更具深度、個性化和文化內涵的沉浸式體驗,這也推動旅游消費向多元化、深度化方向升級。
一個更加注重個性化、深度化、情感化的旅游新時代正在到來,年輕人需要是一場深度體驗的旅游變革。
(應受訪者要求,李言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