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范易成
界面新聞編輯 | 莊鍵
10月4日,一架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在合肥駱崗公園上空輕盈飛過,白色機身與湛藍天空相互映襯。不少游客被這幅科技感十足的畫面吸引,紛紛拿出手機駐足拍攝。
駱崗公園由廢棄的合肥駱崗國際機場改建而成,面積相當于4個紐約中央公園,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公園。如今,幾乎每天都有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在駱崗公園進行著飛行測試,這里已成為合肥低空經濟產業的超級試驗場。
合肥打造“低空之城”的兩大核心設施——駱崗空中交通運營中心以及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樞紐港均設在駱崗公園內,前者是eVTOL運維基地與多場景運營中樞,后者則扮演著低空出行航站樓的角色。
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下稱合翼航空)商務總監李靜近期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透露,通過每天的eVTOL飛行測試,公司得以積累安全運行數據,并培養飛手、操作員的全流程經驗。合翼航空由合肥市國資平臺與頭部eVTOL制造商億航智能去年合資成立,負責城市空中交通商業化運營。
目前,合翼航空正在按照載荷試運營到載人試運營,再到載人常態化運營的順序,分階段推動商業載人服務。不久后,eVTOL商業化運營有望在合肥正式啟動。

普通市民像乘坐公交車或出租車那樣,便捷地乘坐eVTOL進行觀光或者通勤,這樣的科幻場景即將在合肥變成現實。
低空經濟作為最具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成為眾多城市重點布局的重要賽道。安徽是全國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低空經濟發展一直處于國內第一梯隊。2023年就啟動低空經濟布局的合肥,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引擎。當年9月,合肥將低空經濟納入“6+5+X”產業集群體系,作為全市前瞻布局五大先導產業集群之一。
合翼航空運營的EH216-S航空器是全球首個,也是唯一“三證齊全”的無人駕駛載人eVTOL,已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TC)、標準適航證(AC)和生產許可證(PC)。今年3月28日,合翼航空又收到由中國民航局頒發的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證)。
OC證是民航局向運營商頒發的資質證明,標志著企業具備安全、合規開展商業飛行的能力。如果將其與造車相比擬,適航三證(TC/PC/AC)代表著“能造車”,OC則代表著“車能上路”。
據李靜介紹,獲得OC證后,合翼航空隨后在駱崗公園開展常態化飛行場景測試,之后面向內部員工及外部定向邀約的乘客,進行載人飛行的壓力測試。
文旅觀光將成為商業化落地的首個場景。李靜透露,公司計劃在駱崗公園、天鵝湖、蜀西湖、巢湖等地推出載人觀光服務。與傳統直升機相比,一組地面操作人員可以同時控制多臺eVTOL,可以顯著降低人力成本。
界面新聞記者在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樞紐港內看到,智能售取票機已經準備就緒。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乘客可以在機器上現場購票,也可以在小程序上購票后現場取票。
李靜表示,目前合翼航空以駱崗公園為實驗場景,正在加速推進包括地面基礎設施以及空中智聯網建設在內的商業運營前期籌備工作,不過距離面向公眾售票開展運營尚有一段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億航智能、江淮汽車與合肥國先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攜手推進合肥市低空產業園建設,并成立合資公司,投資建設低空航空器生產工廠和產線。合肥國先控股由合肥產投集團出資設立,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負責管理。
界面新聞從億航智能獲悉,在上述工廠建成前,其在合肥市包河區的一座全新工廠年內將率先投產,負責低空航空器組裝,以盡早釋放產能。
合翼航空是合肥低空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主任助理、低空事業部部長陳思對界面新聞表示,和其他地方相比,合肥空域條件非常好,禁飛區、管制區較少,空域審批效率高。
“合肥還擁有一套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成熟打法,可以讓飛行器快速造出來、安全飛起來,因此吸引低空領域企業集聚。”陳思稱。
目前,合肥市已集聚低空經濟企業300余家,開通了無人機醫療物資配送、軌道巡檢、外賣配送等200余條航線,構建起覆蓋無人機研發、測試、生產、運營的全鏈條本地化產業生態。
陳思認為,低空經濟商業化運營的關鍵,在于在應用場景中解決實際問題,并讓企業取得營收并盈利。
在廬江、巢湖等文旅資源豐富的縣區,合肥正在積極建造飛行營地,拓展載人飛行場景。隨著合翼航空獲得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合肥未來將會逐步實現載人飛行的常態化運行。
根據規劃,未來三年合肥將圍繞“五圓五線”構建城市空中交通載人運輸網絡,建設超過30個eVTOL起降點,覆蓋駱崗公園、老城中心、東部新中心、濱湖中心等核心區域。
在省級層面,2024年,安徽出臺《安徽省加快培育發展低空經濟實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等政策,設立10億元產業基金,引導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研發創業等。截至2024年底,安徽低空經濟產業總規模約550億元。
今年,安徽新劃設了30個臨時空域和27條臨時航線,同比增長43%和50%,實現了空域和航線的“雙提升”。相關空域可用于訓練飛行、空中游覽、航空應急、科學試驗、航空體驗、短途運輸等通航飛行活動。
圍繞低空經濟發展,包括合肥在內的多個城市近期密集出臺政策法規。去年10月,合肥通過《關于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決定》;今年10月1日,《蘇州市低空經濟促進條例》正式施行;《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也于10月9日起施行。深圳明確,企業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eVTOL航空器、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并在深圳市經營,可獲得一次性獎勵1500萬元。
中國民航局預計,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突破1.5萬億元、2035年將躍升至3.5萬億元。圍繞這一龐大的市場,城市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合肥憑借先行先試優勢,正加速推進eVTOL載人商業化,不斷接近“低空經濟第一城”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