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田鶴琪
中國進一步加強對稀土物項及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
10月9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等法律法規相關規定,經中國國務院批準,商務部發布兩項與稀土有關的重磅公告。
當天稀土永磁板塊爆發。截至收盤,九菱科技(920505.BJ)、金力永磁(300748.SZ)、三川智慧(300066.SZ)、安泰科技(000969.SZ)、中國瑞林(603257.SH)、北方稀土(600111.SH)漲超10%,
中國稀土(000831.SZ)、盛和資源(600392.SH)、大地熊(688077.SH)、中科磁業(301141.SZ)漲超9%,廈門鎢業(600549.SH)、廣晟有色(600259.SH)、赤峰黃金(600988.SH)、包鋼股份(600010.SH)紛紛跟漲。
上述兩項公告中的《商務部公告2025第61號 公布對境外相關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下稱《物項管制公告》),是針對相關物項的境外再出口管制。

《物項管制公告》第一項表示,境外組織和個人(下稱“境外特定出口經營者”)在向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以下物項前,必須獲得中國商務部頒發的兩用物項出口許可證件。
該公告的管制對象為境外特定出口經營者,這也是中國首次將出口管制權延伸至境外。
業內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訴界面新聞,此次對相關物項嚴格管控的本質是 “從源頭切斷隱患”,這也直接避免其他國家因 “轉手” 對國內形成風險,確保管控效果閉環。
公告明確,共有三類物項出口必須獲得中國商務部頒發的兩用物項出口許可證件,一是含有、集成或者混有原產于中國的本公告附件1第一部分所列物項在境外制造的本公告附件1第二部分所列物項,且附件1第一部分所列物項占境外制造的附件1第二部分所列物項的價值比例達到0.1%及以上的。
二是使用原產于中國的稀土開采、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相關技術在境外生產的本公告附件1所列物項;三是原產于中國的本公告附件1所列物項。
這意味著,在境外制造的產品,其中含有原產于中國的特定稀土物項,且價值占比達到0.1% 這一極低的門檻,其從境外再出口就受管制。
同時,在境外生產的稀土物項,只要使用了中國的相關技術,其出口就受到管制,以及直接從中國出口的稀土物項也受到出口管制。
與此同時,上述人士指出,此次的《物項管制公告》是對之前4月發布的《對部分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相關政策的補充。
具體來看,管控重點從“元素”轉向“具體物項”。4月的政策更強調對單一元素的控制,如鏑、鋱等元素,且未明確標注 “與釓相關物項” 等品類的具體含量標準。
“此次政策更清晰、更聚焦。不僅明確了相關物項的含量細節,還特意將‘磁材’單獨列出,因為現階段磁材最容易走不合法路徑,一是磁材可以直接拿來使用,二是磁材也比較容易偽裝出境或者走私。”
稀土被譽為“工業維生素”,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因稀土元素具有豐富的磁、光、電等特性,稀土在新能源、新材料、芯片制造、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隨著大國博弈的不斷加劇,全球資源競爭激烈,稀土的戰略屬性日益顯著。
此外,《物項管制公告》第四項指出,最終用途為研發、生產14納米及以下邏輯芯片或者256層及以上存儲芯片,以及制造上述制程半導體的生產設備、測試設備和材料,或者研發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請,逐案審批。
14納米及以下邏輯芯片和256層及以上存儲芯片在高性能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軍事、物聯網、智能設備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逐案審批”可防范稀土流向敏感領域。
《物項管制公告》第五項還進一步明確對緊急醫療、自然災害救助等人道主義救援用途能夠進行豁免,境外出口經營者無需申請兩用物項出口許可證件,但需事后報告商務部,避免了“一刀切”。
同日發布的《商務部公告2025第62號 公布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下稱《技術管制公告》),則聚焦于稀土全產業鏈的技術出口管制,是對現有管制體系的強化和細化。
《技術管制公告》明確將五大類稀土關鍵技術及其載體納入管制:稀土開采技術、冶煉分離技術、金屬冶煉技術、磁材制造技術以及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技術。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這是國內首次將 “技術管控” 明確寫入政策文件。
針對《技術管控公告》出臺背景,其認為,這與當前國外搶奪稀土人才有所關聯,“近期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招聘網站上都可以看到相關高薪招聘信息。”強化管控技術的核心目的則在于,實現全產業鏈閉環管控。
該分析人士進一步解釋稱,國內此前已對稀土物項進行管制,此次新增技術管控,是為了避免“只管物項、不管技術”的漏洞。若國外通過高薪挖人突破技術壁壘,前期物項管制效果會打折扣。因此,技術管控的核心是把稀土產業鏈的方方面面管嚴實,形成完整的管制體系。
界面新聞注意到,近年來美國正在加強本土稀土產業鏈的構建。其中,以火神元素和新元素技術為首的兩家美企也于近期“強強聯手”,不斷加強技術合作,旨在將其在美國國內的稀土磁體制造能力擴展至商業化產能。
例如,新元素技術的稀土元素分離工藝,基于其專利的色譜法精煉方法。該方法由普渡大學設計和開發,由新元素技術在美國實現商業化。
新元素技術表示,色譜分離與提純是公司回收關鍵金屬的核心技術,其提純與分離柱可生產出純度99.95%以上的稀土氧化物,重新投入全球磁材供應鏈。
對于兩項公告的出臺,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當日回應稱,稀土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今年4月,中國政府對中國組織和個人出口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有關稀土技術也早在2001年就列入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
該發言人特別指出,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境外組織和個人將原產中國的稀土管制物項直接或者加工后再轉移、提供給有關組織和個人,直接或間接用于軍事等敏感領域,對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損害或潛在威脅,對國際和平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此次管控是中國政府依法對含有中國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關物項實施管制,目的是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更好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談及兩項政策發布后對國內稀土外市場的影響,上述分析人士對界面新聞指出,近半年來,海外稀土價格不斷上漲,例如金屬鏑價格已從約335美元/公斤漲至780美元/公斤。受此次政策影響,預計將再漲100-200美元/公斤,最高或達900-950美元/公斤。
此外,預計美國特朗普政府會進一步加大海外稀土開發力度,或向盟友日本等國家尋求支持。
國內市場方面,該人士表示,政策影響呈現滯后性,目前國內企業主要執行9月的訂單,對應的出口審批、許可證均已提前辦理完成,因此10月暫未感受到政策壓力;預計11-12月將逐步顯現政策影響,屆時新訂單需重新申請審批,出口流程和規模可能受限。
與此同時,歐洲電動車市場或受波及。歐洲電動車產業對高端稀土牌號需求較高,此次政策卡死了中重稀土的出口通道,將直接影響其供應鏈,具體影響或在2026年1-2月顯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