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廣受社會關注,隨著我國人口平均壽命不斷提高,高齡老年人數量也在不斷增多,相應地失能老年人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2025年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副部長劉振國介紹。
為了緩解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負擔,今年7月,民政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的通知》,這是我國首次在全國范圍內,面向全體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實施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
劉振國介紹,該項目對經統一評估為中度、重度、完全失能等級的老年人購買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給予相應補貼,幫助失能老年人減輕照護支付的壓力,更好滿足失能老年人的照護剛需,推動養老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項目實施期為一年,今年7月起,率先在山東省等3個省份、遼寧省沈陽市等4個地市啟動試點,中央財政已下達第一批養老服務消費補貼補助資金11.6億元,支持試點地區實施補貼項目。
“目前,試點工作平穩有序,取得階段性成效。各試點地區結合實際出臺了實施方案,明確了各項落地措施。” 劉振國表示,在老年人能力評估方面,官方平臺“民政通”已經歸集了試點地區現有失能老年人的能力評估等級數據,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可以“即申即享”相關的電子消費券;試點地區同時也組建了老年人能力評估隊伍,有序開展能力評估工作,保障有意愿的失能老年人能夠及時申請評估,盡快獲得消費補貼。
在養老服務供給方面,劉振國介紹,試點地區已有8600多個養老服務機構簽訂了誠信承諾書,申請參與補貼項目,民政部門制定了專門的管理措施,啟動線上線下不定期的檢查抽查,嚴防虛假服務、以次充好等行為,確保服務“物有所值”。在消費券使用方面,本次補貼共設有長期入住養老機構、短期入住養老機構、日間托養和居家上門養老服務等4類消費券,符合條件的失能老年人可根據自身情況申領使用,在一定范圍內按照比例抵扣相關費用。

“截至10月8日,試點地區失能老年人及其代辦人已經領取了36.51萬張養老服務消費券,使用消費券24.32萬次,核銷金額1.82億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護服務經濟負擔,助力養老服務行業健康發展。” 劉振國說。
劉振國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聯合財政部加大試點指導力度,密切跟蹤試點進程,確保試出經驗、試出成果,為全國其他地區啟動實施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打下堅實基礎,更好增進失能老年人福祉。
民政部部長陸治原在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中國全面建立國家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完成養老服務改革發展頂層設計,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加速構建,供給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4年底,全國養老機構和設施達到40.6萬個、床位799.3萬,護理型床位占比從2020年的48%提高到65.7%。
此外,陸治原介紹,這五年還辦成辦好了系列的為老實事,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24萬戶,建成示范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500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2990個、老年助餐點8.6萬個,每天有300多萬老年人在老年就餐點就餐。高齡津貼、經濟困難老年人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等各類津補貼惠及4945萬老年人,進一步增進了老年人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