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嚴禁翻新古代壁畫和彩塑,不宜整體粉刷古塔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10日消息,國家文物局日前發布《關于加強文物建筑修繕工程全流程管理的通知》。《通知》提出,認真開展勘察設計。要嚴格按照文物保護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要求和立項批復意見,編制文物建筑修繕工程勘察設計方案。需要開展考古工作的,責任設計師應對考古工作的范圍提出意見,確保考古工作有效支撐修繕工程。原則上不應以恢復至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為修繕目標,應甄別、評估、保存各時期有價值、有時代特征的構件、形制和歷史信息。在沒有油飾彩畫傳統的地區,或油飾彩畫已基本缺失的建筑群,一般不恢復油飾彩畫,1911年以前的彩畫、灰塑原則上均應進行現狀科技保護,嚴禁翻新古代壁畫和彩塑。注意保存墻體歷史滄桑感,不宜整體粉刷古塔。責任設計師負責統籌文物建筑修繕外觀效果,對粉刷、勾縫、油飾、彩畫等的新舊并存情況,應牽頭提出技術措施,確保新、舊總體協調,兼顧可識別性。
交通運輸部發布公告: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10月10日消息,交通運輸部發布公告稱,2025年4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關于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301調查措施,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將對中國企業擁有或經營的船舶、中國籍船舶及中國造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嚴重違背了國際貿易相關原則和中美海運協定,對中美間海運貿易造成嚴重破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準,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對美國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擁有船舶所有權的船舶;美國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運營的船舶;美國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直接或間接持有25%及以上股權(表決權、董事會席位)的企業、其他組織擁有或運營的船舶;懸掛美國旗的船舶;在美國建造的船舶,由船舶掛靠港口所在地海事管理機構負責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
市監總局:一批新國標落地,涉及家電交通養老服務等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10月10日消息,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一批重要國家標準,涉及助老扶幼、百姓生活、制造業和能源、新興領域、服務業等方面。其中,在助老扶幼方面,發布養老機構認知障礙老年人照護指南國家標準,明確服務保障、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等,為照護認知障礙老人的專業服務提供系統指導。發布玩具安全、兒童呵護用品安全、兒童騎行用品安全等7項國家標準,切實保障兒童用品安全。發布嬰幼兒輔食機國家標準,用更高更好的技術標準對該類產品進行約束,引導企業規范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在百姓生活方面,發布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質評價國家標準,滿足人民群眾追求優質大米的需求。發布電動洗衣機、家電人機交互要求、空調器用戶體驗評價、廢舊家電回收服務評價等22項國家標準,從設計生產、適老智能、用戶體驗、再生利用等方面提升家電產品要求。

20省份完成醫保影像云軟件部署,上傳數據7264余萬條
據國家醫保局網站10月10日消息,截至2025年10月9日,全國醫保影像云建設迎來突破性進展,已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完成醫保影像云軟件部署,已向國家醫保局上傳索引數據累計7264余萬條。醫保影像云作為數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試驗場,不管是醫保影像云的建設模式還是基于醫保影像云產出的高質量醫保影像數據集,都將釋放巨大的時代價值,給人民群眾健康管理和醫保服務理念及方式帶來系統性變革,為人類健康發展貢獻“中國模式”。
發改委: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標志性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據新華社消息,記者10月10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近年來,國家發改委認真履行中央區域辦職責,會同有關方面始終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壓茬推進標志性疏解項目在雄安新區落地建設,目前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據悉,下一步,中央區域辦、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穩妥推進后續疏解項目落地建設,推動雄安新區進一步完善市政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落實落細住房、人才、教育、醫保等疏解支持政策舉措,真正讓疏解人員在雄安留得下、發展好。
享受車船稅優惠的節能、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調整
10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享受車船稅優惠的節能 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公告提出,對財稅〔2018〕74號文中第一條第(一)項、第(二)項中涉及的節能乘用車、節能輕型商用車、節能重型商用車綜合工況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進行更新。對財稅〔2018〕74號文中第二條第(二)項中涉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進行調整。享受車船稅優惠的節能、新能源汽車產品其他技術要求繼續按照財稅〔2018〕74號文有關規定執行。本公告自2026年1月1日起實施。
“陽光就業”行動正式啟動,提供就業服務100萬人次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10日消息,近日,全國總工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通知,正式啟動“陽光就業”行動,計劃年內實施就業幫扶不少于25萬人、提供就業服務不少于100萬人次。活動重點面向2025年離校未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同時兼顧轉崗待崗職工、困難職工家庭成員、靈活就業人員等就業群體。各地工會、人社部門將加強合作,為申請就業援助服務的求職者提供政策宣介、職業指導、崗位推介、技能培訓、就業見習等服務。活動依托工會服務職工“就業幫扶云”平臺開展,求職者可下載“職工之家”App,進入“就業幫扶”專區點擊“陽光就業”,提交就業幫扶申請,就業意向地工會將根據申請內容提供就業服務。
民政部:不隨意更改老地名,6.8萬個地名納入保護范圍
國新辦10月10日上午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副部長李常官介紹,民政部健全完善地名文化遺產評價體系,充分挖掘千年古地名的文化內涵,打開中華地名文化記憶。建立地名保護名錄制度,不隨意更改老地名,做好“千年古縣”“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等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將6.8萬個地名納入保護范圍。深化地名文化宣傳,聯合制播《中國地名大會》,超30億人次共享地名文化盛宴,向世界講好中國地名故事。
全國城鄉低保平均標準較2020年分別增長19.6%和21.3%
國新辦10月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成就并答記者問。民政部部長陸治原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國城鄉低保平均標準較2020年分別增長19.6%和21.3%,常態化保障低保對象3940萬人、特困人員482萬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促進了困難群眾生活改善。民政部副部長胡海峰介紹,國家已建立低保標準與人均消費支出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并完善社會救助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同時,各地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推動由單一的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并重的綜合模式轉變。民政部全面建成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強化困難群體的監測預警與及時救助;健全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提高救助對象認定精準度;全面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目前部、省、市、縣四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已開通3771條,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中泰美合作創近年亞太地區單案海上繳獲毒品量最高紀錄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10日消息,日前,中泰美“集盛輪”特大海上走私毒品案交流會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中國公安部禁毒局、泰國皇家警察肅毒局、美國司法部緝毒署代表團參加會議。會議期間,三方就偵破“集盛輪”案通報了各自工作情況,交流了意見建議,明確了下步工作方向。三方同意進一步加強合作,深挖打擊幕后販毒團伙網絡。據悉,2025年2月24日凌晨,中國禁毒、海警部門根據美國緝毒署通報線索,在中國南海黃巖島西南130海里處開展執法行動,成功查獲“集盛”號運毒船,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現場繳獲毒品甲基苯丙胺4973.4公斤。該案創近年亞太地區單案海上繳獲毒品量最高紀錄,系中泰美三方緝毒執法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本案中,泰國皇家警察與美國緝毒署聯手深入偵查,主動向中方通報海上販毒線索,中方快速反應,成功攔截運毒船并查獲毒品,為國際緝毒執法合作樹立了典范。
自然資源部:我國已啟動第三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
據自然資源部微信公眾號10月10日消息,9月29日,2025年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在廣東省廣州市啟動。記者從啟動儀式上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我國已啟動第三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并嚴格落實《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按照“一樹一策”“一群一策”原則,持續推進科學保護管理,推動古樹名木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據了解,第三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將在第二次資源普查工作基礎上,在全國范圍開展普查,進一步摸清資源分布、生長狀況、保護管理和歷史人文等情況,形成全面、準確的全國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數據庫,為科學、精準、依法保護管理古樹名木奠定基礎。目前,我國現存古樹名木約508.19萬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