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影視股延續昨日跌勢,文化傳媒指數下跌超過1%。其中,果麥文化(301052.SZ)盤中連續20CM跌停,報收每股49.46元,跌19.18%,總市值48.95億元。這也是果麥文化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出現跌停,10月9日果麥文化跌20%,報收每股61.2元。
影視股集體下滑,消息面上或受到國慶假期票房不及預期影響。
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25年國慶檔電影票房同比下降13%至18.35億元。相較而言,2021-2024年國慶檔票房依次為43.88億元、14.97億元、27.35億元、21.05億元。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該檔期觀影總人次5007.9萬,同比下降4%;場均人次13.7,同比下降15%。此外,這也是近五年來,首次國慶檔內無影片票房過5億元。
其中,由果麥文化、北京光線影業等多家影視公司聯合出品《三國的星空第一部》10月1日上映,曾被寄予厚望。該片是我國首部官宣立項的三國題材動畫電影,也是易中天首次擔任編劇兼監制的動畫電影,由《長空之王》總制片人于孟初次執導。
據公開信息,果麥文化作為《三國的星空》的“主投主控方”,直接出資4000萬。

此前有預測曾將該劇對標《長安三萬里》,其票房應該在15億-20億元左右,截至9月30日,《三國的星空》點映及預售總票房超880萬元。
但貓眼票房顯示,截至10月9日中午,該影片票房僅7500多萬元,位居國慶影片第八名,預測總票房將止步在9000萬元,遠低于市場預期。
一方面,有專家認為,國慶檔整體遇冷是受到了消費場景多元化沖擊的影響;另一方面,部分影評人認為,《三國的星空》本身缺乏情節沖突,敘事過于平淡。
9月23日,果麥文化就曾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公司主投的電影《三國的星空第一部》將于10月1日上映,電影行業具有不確定性,影片存在投資收益不確定、市場競爭激烈、政策監管變化等風險。
作為聯合出品的光線傳媒,股價也受挫。10月9日,光線傳媒股價跌幅超過10%,至收盤市值508億,全天蒸發約60億元。
此外,9月30日,果麥文化發布公告,持股5%以上的股東上海嘉利恩管理咨詢因自身資金需求,計劃自今年10月30日至2026年1月29日通過集中競價和/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1%。
據果麥文化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元,同比增長29.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6.32萬元,上年同期313.96萬元,同比增長80.38%;基本每股收益0.057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