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侃見財經
在赴港IPO潮之下,A股“電商代運營第一股”若羽臣(003010)也坐不住了。
近期,若羽臣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聯席保薦人為中信建投國際、廣發證券。
對于赴港IPO的原因,若羽臣曾發布公告稱,是“依據公司總體發展戰略及運營需要,進一步提高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提升國際化品牌形象,增強境外融資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若羽臣股價走勢非常亮眼,截至10月10日收盤,若羽臣股價報43.4元,總市值達135億元。自年初至今,其股價已累計上漲超205%。
面對股價的強勢表現,若羽臣創始人王玉坦言:“最近因股價暴漲而睡不著覺。”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9月15日,若羽臣在香港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王玉先生、王文慧女士夫婦分別持股30.18%、4.29%,以及通過天津雅藝持股8.47%,合計持股約42.94%,為控股股東;其他A股股東持股57.06%。
若羽臣赴港IPO
若羽臣在資本市場早已不是陌生面孔。2020年9月,若羽臣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輕資產、高增長的A股IPO典型案例。
復盤若羽臣的崛起,離不開公司董事長兼創始人王玉對流量邏輯的精準把握。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還在江西財經大學攻讀碩士的王玉便創辦了校園電商“愛購網”,初涉電商運營。畢業后,他南下廣州,操盤本土藥妝品牌“比度克”實現線上轉型,年銷售額突破3億元。
2011年,王玉正式成立若羽臣,妻子王文慧同期加入,從母嬰品類切入,代理德國品牌“哈羅閃”,賺得第一桶金。隨后,若羽臣還與合生元、美贊臣等國際品牌達成合作。
2020年成為若羽臣業務爆發的關鍵節點。受疫情影響,線下消費受阻,直播帶貨迅速成為風口。彼時,主打電商代運營業務的若羽臣沖刺A股成功,以72%的代運營業務收入復合增長率成為“電商代運營第一股”。
但,代運營業務的天花板終究太低,且行業規模不大,若羽臣未來的想象空間太小。
2021年,全行業增速降至個位數,若羽臣當年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超67%。
于是,王玉決定轉型:推出自有品牌。
王玉認為,2021年是代運營行業的轉折點。當時,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國潮新消費品牌興起。
2020年9月,若羽臣推出了首個自有家居清潔品牌“綻家”。
隨后,為了打造爆品,王玉將全部精力傾注于此。若羽臣組建了超300人的內容團隊,簽約200余名抖音主播,設立多個實景直播棚。
更關鍵的是,王玉深度研究抖音算法與用戶行為,業內一度將王玉稱為“最懂張一鳴的人”。
在流量的加持下,“綻家”的一炮走紅。2024年,“綻家”全渠道銷售額實現翻倍,抖音、小紅書商品交易總額增速均超100%。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綻家”成為“中國家居清潔護理行業成規模品牌中增速第一”的品牌。短短5年時間,綻家這樣一個小眾家庭清潔品牌已成長為年銷售額達5億元規模的抖音“頂流”品牌。
繼“綻家”后,若羽臣在2024年至2025年相繼推出口服美容品牌“斐萃”、膳食補充劑品牌“紐益倍”,試圖復刻爆品路徑。
招股書顯示,2025年上半年,若羽臣的自有品牌貢獻營收達6.0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42.42%,收入占比躍升至45.75%,首次超越品牌管理與代運營業務,成為核心增長引擎。
其中,“綻家”貢獻收入4.44億元,占總營收的33.7%。其口服美容品牌“斐萃”收入1.6億元,占比12.1%。
得益于自有品牌的爆發,若羽臣成為國內六家上市電商代運營公司中唯一一家實現營收和凈利雙增的企業。
高增長背后的隱患
在赴港IPO的同時,若羽臣高增長背后的隱憂也逐漸顯現。
目前,若羽臣的自有品牌產品都依賴OEM(原始設備制造商)代工。
在招股書中,若羽臣提示風險稱:“倘我們與該等OEM的關系出現重大惡化、他們面臨任何重大業務挑戰或他們未能生產符合我們標準或合約約定或監管規定的產品,都可能影響我們的產品質量或供應、引起消費者不滿,甚至面臨產品責任索賠、監管處罰、聲譽受損或財務損失。”
其次是,若羽臣的營銷開支持續飆升。據招股書顯示,2025年上半年,若羽臣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激增124%至5.99億元,占營收比重達45.4%。
相比之下,若羽臣的研發投入僅有1644萬元,占營收比重僅有1.25%。據招股書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若羽臣共有825名全職雇員。其中,負責銷售及營銷的雇員有705人,占公司總人數的85.5%;研發部門的雇員則僅56人,占公司總人數的6.8%。
另外,過度依賴線上渠道也是若羽臣的潛在風險之一。截至2025年6月,若羽臣擁有157家自營線上店鋪,并與11家電商平臺、138家零售商和7家商超客戶建立合作,其67.2%的收入來自線上自營店,且高度集中于抖音等少數平臺。
若羽臣在招股書中表示:“鑒于我們對該等平臺的依賴,該等關系的任何中斷、惡化或成本增加均可能對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在產品端,若羽臣的營收高度依賴“綻家”,在若羽臣2025年上半年的自有品牌收入中,“綻家”占比超70%,一旦“綻家”增速放緩,公司整體業績大概率將面臨波動。
有分析指出,若羽臣此時選擇赴港IPO,或許是希望借助行業熱度獲得資本支持,也是其出海戰略的關鍵一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