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慧
八個帶著“帽子”的混凝土圓柱體一字排開,在一片方體建筑中,分外突出。它們是田灣核電站的核島,里面裝著核反應堆本體,相當于核電站的心臟,負責核燃料的裂變反應和熱能轉換。
每座核島的背后,都建有一座藍白相間、占地面積更大的長方體建筑,它們是核電站的常規島,負責利用蒸汽發電,汽輪發電機組及其他配套設施都位于此。
作為全球在運在建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田灣核電站坐落于江蘇省東北端的連云港連云區,背倚云臺山、面朝黃海。
這里共規劃建設八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其中1-4號及7-8號機組采用俄羅斯VVER-1000機型,5、6號機組采用中核集團自主M310+改進機型。目前,1-6號機組已建成投產,7、8號機組正在建設中,預計2026-2027年商運。八臺機組裝機總量將超900萬千瓦,全部投產后,該核電基地年發電能力約700億千瓦時。
除了裝機容量大,田灣核電站還有一個特殊之處,這里建有中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項目,目前已運行滿一周年。

2024年6月19日,“和氣一號”項目在田灣核電基地正式建成投產。該項目利用田灣核電3、4號機組中,驅動汽輪機系統做功發電的二回路蒸汽為熱源,在物理隔絕的情況下制備工業蒸汽,再通過多級換熱,將蒸汽送進23.36公里長的工業用汽管網,最終輸送到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
換言之,3、4號機組當前的主要任務,除了傳統的發電,還有供汽。
將供電轉變為供熱、供氣相結合,是核能行業面對當前競爭日趨激烈的電力市場環境,而采取的一大措施。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裝機大規模發展,電力供需寬松,且風電光伏成本大幅下降,疊加新能源全面入市,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提升,各類型電源電價競爭白熱化。
9月24日,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在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上發表了題為《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署名文章指出,當前電力市場的主要矛盾已從“裝機規模不足”轉變為“系統性消納與市場化生存能力不足”。
這導致核電電價亦出現下滑。
受部分地區電力市場化交易價格下降的影響,中國廣核(003816.SZ)今年上半年平均結算電價同比下降約8.23%。根據光大證券的研報,中國核電(601985.SH)的上半年核電平均上網電價(除稅)為0.35元/千瓦時,同比減少4.81%。
電價下降直接影響兩大核電上市公司業績。今年上半年,兩家公司中期凈利首次雙雙下滑,其中,中國廣核歸母凈利為59.52億元,同比下降16.3%;中國核電歸母凈利為56.66億元,同比下降3.66%。
在9月舉辦的2025年核能公眾溝通交流大會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首席專家王炳華曾公開表示,目前困擾第三代核電站的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就是電價,而電價問題取決于工程造價。
“除了提供電力,核能還能做什么?這是‘十五五’期間,核能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span>9月下旬,在田灣核電基地舉辦的座談會上,江蘇核電經營規劃處處長葉峰對界面新聞等媒體表示。
葉峰認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核能綜合利用將是未來的大方向,也將是“十五五”期間核能行業的發展重點。
目前,除了常規電力生產外,核能主要可用于區域供暖、工業供熱(冷)、海水淡化、核能制氫、同位素生產等場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核能在清潔供暖、工業供熱、海水淡化等領域的綜合利用?!眹鴦赵河“l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明確提出“鼓勵大型石化化工園區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熱?!?/span>
據李銳剛介紹, “和氣一號”運行一年多以來,其所依托的3、4號核電機組熱效率從原先的37.3%上升到42.5%。
他指出,目前,三門核電、福清核電、海南核電已開展核能供熱項目的設計和建設,秦山核電、漳州能源、海陽核電也已在調研,為下一步開展核能供汽做準備。
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石化等高污染、高耗能產業面臨綠色低碳轉型壓力,對清潔能源需求迫切。利用核電機組提供的零碳蒸汽,石化企業在解決用能需求的同時,能有效減少了碳排放。
“‘和氣一號’項目每年可向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供氣量約480萬噸,這些蒸汽量原本均由煤炭、石油等燃燒提供?!?/span>江蘇核電有限公司(下稱江蘇核電)運行二處副處長李銳剛對界面新聞等媒體表示,采用核電蒸汽,預計可為該基地節省約70萬噸碳排放指標。江蘇核電是田灣核電站的業主單位,其控股股東是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據李銳剛介紹,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目前用汽量4500t/h,根據規劃,總用氣量需求超13000t/h,清潔蒸汽缺口很大。
田灣核電的供汽供熱項目屬于后期改造項目,位于田灣核電站不遠處的徐圩項目,則是國內首個為供汽供熱而建的核能項目。
從田灣核電站出發,往東南方向駕駛約20公里后,就到了中核集團江蘇徐圩核能供熱發電廠項目所在地。
2024年8月,徐圩項目一期工程獲得國務院核準,成為全球首個將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與第四代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耦合的核能綜合利用項目,采用“核反應堆-汽輪發電機組-供熱系統”聯調控制運行模式。
據界面新聞現場了解,今年1月,該項目負挖完成,目前正在處于開建前的前期準備階段,預計今年12月,1號機組將正式開建,即澆灌核島第一罐混凝土(FCD)。
“徐圩項目以工業供熱供汽為主,電力供應為輔,采用以熱定電的形式。”中核蘇能設計管理處副處長陳剛對界面新聞等媒體表示。一期工程將建設兩臺華龍一號壓水堆機組和一臺高溫氣冷堆機組,兩種堆型同期建設,建成后每年可供應工業蒸汽3250萬噸,最大發電量超115億千瓦時。
據陳剛介紹,該項目通過華龍一號機組產生的主蒸汽加熱除鹽水,生成飽和蒸汽后,再由高溫氣冷堆機組的蒸汽進行二次升溫,最終形成符合工業需求的高品質蒸汽,用于石化園區的工業生產。
華龍一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屬于壓水堆。高溫氣冷堆則屬于第四代核電堆型技術,其一大特點是堆芯出口溫度高。壓水堆疊加高溫氣冷堆,可以提供更高參數的蒸汽。
徐圩核能項目生產的蒸汽,將全部輸送至徐圩新區,這是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建有盛虹煉化1600萬噸一體化項目、斯爾邦石化24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項目等。
“到2030年,國內核電基地推廣核能供汽項目比例將超過30%?!崩钿J剛稱。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國運行核電機組共58臺,裝機容量為6100萬千瓦。
當前,核能綜合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規模較小,想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運行,仍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戰。
例如,對于核能供熱供汽而言,現有的核電廠址距離中心城市較遠,存在遠距離輸送問題,因此當前的供汽供熱項目的輻射半徑仍小,僅能為部分沿海縣市提供服務等。
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官網,現任中國核能行業協會首席專家王炳華曾發文指出,“雙碳”目標下,中國核能綜合利用發展具備較廣闊的市場空間,但相關政策體系及法規標準有待建立和完善、現有產業布局不能滿足經濟社會低碳轉型發展的需要、核能綜合利用的經濟性也受到商業模式及相關技術的制約。
他提出建議,國家有關政府部門研究出臺核能綜合利用產業指導政策;地方政府部門應將核能供暖、供汽等納入地區能源發展規劃,并統籌做好與城市發展規劃的銜接工作;盡快啟動小型堆城市綜合利用示范;創新商業模式,探索核能綜合利用新的商業化路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