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曉云
在百億級別轉債即將到期摘牌之際,浦發銀行又迎來一位“白衣騎士”。
10月13日晚間,浦發銀行(600000.SH)公告,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 通過可轉債轉股,將5631.454萬張浦發轉債轉為4.5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從17%升至18.18%,觸及1%權益變動刻度。
此前已有東方資產、中國信達兩家AMC(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可轉債轉股成為浦發銀行股東。
多位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通過可轉債轉股成為銀行股東,是雙贏局面。
界面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現有會計準則下,中國信達在6月末僅用時3天就躋身浦發銀行前十大股東,使得賬面獲得了72.28億元的一次性收益。推理可得,同樣的會計準則可以用在9月剛剛選擇溢價轉股的東方資產。

中移動選擇轉股增持
此次中國移動通過可轉債轉股增持不觸發要約收購,也未改變浦發銀行股權格局。截至10月13日,浦發銀行總股本約318.29億股,上海國際及其一致行動人仍以超27.66%持股居首,富德生命人壽、中國移動分列二三位。
中國移動(600941.SH)同日公告稱,轉股的好處在于,允許其以與市場交易價格可比的價格認購浦發銀行之A股,同時有利于浦發銀行補充其核心一級資本、提升其資本實力和風險抵御能力,也讓中國移動更好地分享浦發銀行經營成效。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中國移動通過可轉債轉股方式增持浦發銀行股份,不僅體現了其對浦發銀行長期價值的信心,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對浦發銀行的股價形成支撐。中國移動與浦發銀行的合作不僅限于資本層面,還包括業務層面。浦發銀行的金融服務能力可以為中國移動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持,而中國移動的技術優勢也有助于浦發銀行拓展金融科技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浦發轉債即將到期,將于10月28日摘牌,兌付價格為110元/張(含稅),10月27日前持有人仍可轉股。該轉債2019年發行,轉股情況長期不佳,雖2024年至2025年6月正股曾漲超110%,但下半年銀行板塊震蕩,目前來看已無緣強贖。
此前浦發銀行10月9日公布的可轉債轉股結果暨股份變動公告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尚未轉股的浦發轉債金額為人民幣245.72億元,占浦發轉債發行總量的比例為49.1437%。
公開資料顯示,強贖觸發條件為“公司普通股股票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不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含130%)”。
目前,浦發銀行股價持續低于強贖價,差距顯著,無法滿足“連續30個交易日中15個交易日達強贖價以上”的條件。截至目前僅剩不到十個交易日,時間上不具備觸發強贖的可能性。
此外,官方動作與市場預期均指向“到期兌付”:9月中旬開始,該行陸續發布三次提示性公告稱,將以可轉債的票面面值的110%(含最后一期年度利息)的價格向投資者贖回全部未轉股的可轉債。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浦發銀行目前仍有巨額存量轉債即將面臨兌付,若剩余轉債未能成功轉股而需現金兌付,將直接消耗浦發銀行的核心資本,對其資本充足率構成壓力。因此,市場正密切關注后續是否會有其他戰略投資者效仿中國移動參與轉股,以幫助浦發銀行平穩度過此次資本考驗。
此外,中國移動手中仍有部分可轉債尚未完成轉股。截至6月末,中國移動合計持有9085.323萬張浦發轉債。而此次公告選擇轉股的轉債數為5631.454萬張。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浦發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91%。
經營層面,浦發銀行2025年上半年表現穩健,實現營收905.6億元、歸母凈利潤29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10.2%,資產總額近9.65萬億元。
中國信達和東方資產將獲巨額“紙面盈利”
事實上,近期浦發銀行獲多家機構增持。中國信達和東方資產兩家AMC相繼選擇大舉增持浦發轉債,并溢價轉股。
中國信達已在今年6月底,僅用時3天就躋身浦發銀行前十大股東,引發市場熱議。
第一天,6月25日,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信達證券”)通過其管理的信豐1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通過上交所系統累計增持浦發銀行可轉債1.1785億張(占發行總量的23.57%)。
第二天,6月26日,上述資管計劃將所持浦發轉債全部轉讓至信達投資賬戶,信達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信達投資")成為浦發轉債的持有主體,交易涉及債券面額達117.85億元。
第三天,6月27日,信達投資將持有的“浦發轉債”轉為普通股,合計轉股股數為9.12億股,占該行總股本的3.01%(后調整為3.03%),進入該行前十大股東序列。
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在現有會計準則下,中國信達此筆投資取得了豐厚的賬面盈利。界面新聞查閱中國信達2025年半年報發現,中國信達此筆投資獲得了72.28億元的“賬面盈利”。
財報顯示,截至6月30日,中國信達持有浦發銀行9.18億股(3.03%),提名代表獲董事會非執行董事席位,可參與財務與經營決策,形成重大影響。當日按權益法核算該聯營公司投資,應享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201.34億元,較初始成本溢價72.28億元,已調整相關權益科目。
2025年上半年,中國信達收入總額343.62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2.81億元,同比增長5.8%。
也就是說,這筆會計準則的調整成功使得中國信達凈利由負轉正。
“8月初已有業內人指出基于保險新會計準成為銀行股上漲主因。同樣的邏輯可參考,也適用AMC。”前述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
8月初,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資本市場研究室研究員、國務院參事尹中立撰文指出,銀行股上漲的真正原因是新會計準則的實施。
在尹中立看來,銀行股的走勢與市場總體走勢不一致,但其股價上漲與新會計準則實施時間高度吻合。
綜合可知,新會計準則核心變化體現在兩方面:一是2017年實施的“新金融工具準則”(IFRS9),要求股票資產在FVTPL(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與FVOCI(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中二選一;二是2020年發布的“新保險合同準則”(IFRS17),全面對接國際會計規則。
尹中立表示,按照FVOCI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權益法之下,無論被投企業是否分紅,投資方都可以根據持股比例確認投資收益和其他綜合收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前提條件是要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和重大影響,在國際通行保險行業的規則中,持有20%的股權可以認為是實施控制和重大影響。該規則在我國的執行過程中將持股比例標準大幅度降低,只要持股超過5%(達到舉牌標準)就視同實施控制和重大影響。
同樣的邏輯推廣到中國信達,中國信達持有浦發銀行3%以上股權,并且派駐董事,那么就可以按照權益法計量股權投資,因此有了72.28 億元的“紙面盈利”。
而東方資產正在路上:通過溢價轉股強化持股,不僅緩解浦發轉債到期償付壓力,更獲提名董事資格,成為AMC戰略布局銀行股的典型動作。
9月30日晚間,浦發銀行公告透露,基于對該行未來經營發展的信心,東方資產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二級市場購入普通股及可轉債轉股的形式增持該行股份。東方資產已提名計宏梅為浦發銀行董事候選人,目前相關議案尚待該行股東大會審議,并經監管部門核準。
公告稱,截至9月29日,東方資產已持有浦發銀行10.73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3.44%,另持有公司可轉債860萬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