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華安優勢領航混合基金開啟發行,該基金擬由均衡成長實力派欒超管理。在欒超看來,若想在長期維度戰勝市場,不能依賴單一資產或賽道,必須根據經濟周期與產業趨勢動態調整行業配置,以實現組合的長期穩健增值。同時,他始終將提升投資者獲得感作為投資核心目標,致力于為投資者創造可持續的回報。在后續投資中,華安優勢領航混合基金將把握成長主線,配置上堅持“成長+新紅利”雙輪驅動,平衡“攻守道”。
欒超具備扎實的研究功底與豐富的實戰經驗。公開資料顯示,欒超具有12年證券從業經驗,近9年證券投資經驗。早年欒超在中郵基金擔任研究員,奠定了扎實的行業研究基礎。2015 年正式開啟基金經理生涯,逐步積累實戰投資經驗。2017 年加入新華基金后,歷任聯席權益投資總監、研究部總監,進一步提升了投資管理的全局視野。2023年12月,欒超加盟華安基金,現任北京權益團隊負責人。
在投資風格上,欒超不賭賽道,不賭市場漲跌,始終以基本面為錨,賺盈利成長的錢,通過相對穩健的大勢研判和個股選擇為投資者帶來實實在在收益。具體來看,他會深入理解行業周期運行規律,重點把握上行期投資機會。操作層面遵循清晰的決策邏輯,先確定大類資產的比例,再去定行業、產業鏈、看好哪些子行業、產業鏈的環節。同時,考慮個股的盈利增速,安全邊際、風險收益比等。
從過往業績來看,以欒超管理的華安優勢龍頭混合基金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21年11月16日,欒超于2024年7月1日接任管理。該基金專注產業景氣度,把握行業周期和企業成長性,同時注重回撤管理。基金定期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華安優勢龍頭混合基金近1年凈值上漲19.8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17.83%。
站在當前時點,談及對市場的看法,欒超表示,本輪行情啟動,最核心的是產業驅動下信心和風險偏好回歸。疊加外部擾動因素緩和,國內“反內卷”政策頻出,及低利率時代,機構/居民資金結構性入市,交易熱情不斷攀升,市場呈現積極跡象。
展望后市,欒超認為,對投資而言,關注短期指數波動意義已經變弱,需要更多尋找有亮點的細分方向,尋找“新需求”。在此基礎上,成長是絕對主線,但需要平衡“攻守道”,堅持成長+新紅利配置。具體而言,新需求拉動的成長方向包括:AI引領的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安全發展模式下的自主可控,以及消費升級下的需求重塑;同時關注利率下行推動的新紅利,優選弱周期紅利和供給側出清后分紅能力提升的新紅利資產。
欒超在華安基金所管理的產品逐年度業績表現列示如下:
基金經理欒超在管產品業績:
華安優勢龍頭混合A/C成立于2021.11.16,2022-2024年、2025上半年、成立以來凈值增長率(及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分別為:-26.50%/-26.87%(-13.66%)、-26.75%/-27.11%(-8.65%)、-1.92%/-2.41%(13.38%),8.91%(5.66%), -43.17(-6.11%),歷任基金經理為:盛驊(20211116-20240630)、欒超(20240630至今)。
華安科技動力A成立于2011.12.20,2020-2024年、2025上半年、成立以來A份額凈值增長率(及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分別為:50.30%(20.60%)、19.98%(-0.15%)、-31.42%(-17.01%)、5.44%(-7.97%)、22.99%(11.27%)、0.86%(0.69%)、576.64%(63.05%),歷任基金經理為:汪光成(20111120-20131028)、李冠宇(20130408-20141229)、陳遜(20141230-20150625)、謝振東(20150325-20191107)、李欣(20191108-20250505)、欒超(20250506至今)。華安科技動力C成立于2022.4.27,2022-2024年、成立以來值增長率(及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分別為:-1.16%(1.14%)、4.82%(-7.97%)、22.23%(11.27%)、0.57%(0.69%)、27.37%(4.47%),歷任基金經理為:李欣(20220427-20250505)、欒超(20250506至今)。
華安競爭優勢A/C成立于2025.06.20,成立不滿6個月,無公開可展示業績,欒超(20250620至今)。
數據來源:各基金年度、 季報報告 。數據截至2025年二季報,任職日期取主份額時間。
風險提示:本基金為混合型基金,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于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但低于股票型基金。本基金若投資港股通標的股票,將面臨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