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聽筒Tech 陳珂
編輯 | 饒 言
盡管雙11已經拉開帷幕,但一家12年的漢服老店,卻選擇了在此期間清倉閉店。
10月9日,經營12年的漢服老店“子衣明堂”突然發布公告稱,將于今年10月15日清倉閉店。
根據公告,“子衣明堂”表示,由于遭受市場大環境行業系統性挑戰,無力繼續經營,經考慮決定正式閉店,并啟動清倉計劃,回饋市場。
對于“子衣明堂”的閉店,諸多粉絲表示遺憾,在社交平臺,不少粉絲留言,透露了對該店的不舍。
實際上,并非一家“子衣明堂”選擇閉店。此前,素有“漢服代言人”的演員徐嬌,漢服品牌“織羽集”也進行了閉店處理。十步漢飏、無界whatever閉店,六仙書閣也在今年選擇轉型。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行業已經迎來幾波漢服閉店潮。
這背后的原因是,年輕人或許開始對漢服祛魅。而漢服市場,即便做了多年,也仍難以走進大眾消費圈。
在以黎黎為代表的諸多消費者看來,事實上,漢服市場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呈現一定的亂象,“不管是馬面裙,還是其他漢服,在市場的熱炒下,實際上已經亂象叢生,以次充好、價格虛高現象比比皆是。”
更重要的是,在黎黎看來,真正的“華流”,應該是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展示復古或者地域風格,只有真正融入了文化,并拿捏現代市場的消費心理,才能長久?!?/p>
-01-年輕人不再推崇“漢服”?
對于“子衣明堂”的閉店,和諸多該店的粉絲一樣,黎黎同樣表示遺憾。
作為漢服愛好者,黎黎亦曾多次在“子衣明堂”店里購物,“它家的衣服式樣和材質都可以,出過不少爆款?!?/p>
但黎黎對閉店表示理解,“實際上,不管是風靡一時的馬面裙,還是其他漢服,在經過市場的洗禮后,都在悄然降溫。”
黎黎曾是典型的漢服愛好者,在她的衣柜里,各種款式和顏色的漢服占據了小半個衣柜,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最狂熱的時候,看到喜歡的,就想買,沖動的時候,幾乎不考慮價格。”
黎黎告訴《聽筒Tech》,在她購買過的漢服中,價位從200-2000元不等,“有時候碰到面料很好,做工很精致的,便會毫不猶豫地下手?!?/p>
“尤其是馬面裙,因為平時也可以穿,買得更多?!崩枥柰嘎?,日常,她經常會穿馬面裙出席各種場合。
但今年以來,黎黎對包括馬面裙在內的漢服的狂熱有所降溫,“很少買了,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已經有不少了;另一方面,是漢服現在確實已經缺乏新意了。”
更重要的是,黎黎認為,越來越多的漢服,不僅貨不對版,而且價格虛高,“像很多店鋪,標價400-500元甚至上千,實際上拿到手以后,品質也就值100元左右。”
黎黎直言,隨著年輕人對漢服的熱捧,不少商家以“定制”,或“特殊工藝”等為由,動輒標價上千元,但實際的貨品卻品質并不高,“有些貨品甚至肉眼可見,成本不到百元?!?/p>
黎黎就踩過不少這樣的坑,她告訴《聽筒Tech》,某次,她在某平臺的直播間看中了一款馬面裙,按主播介紹,該品牌為原創設計,面料采用的是非遺工藝,刺繡為手工刺繡,標價近千元一條,“據主播介紹,所售馬面裙因工藝特殊,每款的件數都有限,因此售價不低?!?/p>
在多次聽過介紹和看了評價之后,黎黎最終心動下單,“打完折后880元?!崩枥柰嘎叮瑢嶋H上,價格在她的承受范圍之內,但遺憾的是,她拿到裙子后發現,“明顯貨不對版,先不說材質,僅工藝,就和普通的裙子沒有多少區別?!?/p>
對于這條裙子,黎黎最終退貨,“實際上,這種情況,我后續也碰到過多次,慢慢地,就開始對‘定制’、‘原創設計’等標簽祛魅了?!?/p>

圖:“漢服”相關搜索頁面 來源:淘寶
實際上,不僅僅是黎黎,也不僅僅是馬面裙,黎黎感受,整個“漢服市場”,都在降溫,“高價的漢服,買的人越來越少了?!?/p>
黎黎認為,這背后,和諸多潮流前線的產品一樣,喜愛國風服飾的年輕人也難逃被“刺”,前有迪奧2.9萬元一件的馬面裙,后有標價千元起步的“高端定制”款,在諸多電商平臺,搜索馬面裙或漢服,標價過萬元的也比比皆是。
一位喜歡國風服飾的消費者亦告訴《聽筒Tech》,“稍微對工藝有點講究的產品,在平臺上要價都不低,要捂緊自己的錢包,當前這個價位距離大眾日常穿搭消費水平著實有點遠?!?/p>
當然也有平價的國風服飾,如百左右一套的漢服,但這些服裝品質不一。
“有些漢服,質量一般,穿一兩次就報廢了。”黎黎告知《聽筒Tech》,她在購買國風服飾時,除了考慮款式外,更注重性價比。
-02- 商家降溫
實際上,對于消費者的心態變遷,商家早有感知。而對于“子衣明堂”的閉店,不少商家亦表示“不足為奇”。
一位在河北某地經營一家漢服網店的店主劉哥,在年初便對漢服的降溫有所體會,他感嘆,沒想到漢服,尤其是馬面裙僅僅只爆火了一年多時間,便開始在年輕人心中“失寵”。
劉哥對《聽筒Tech》透露,“2024年春節,馬面裙剛火的時候,店里的裙子基本不愁賣,貴的五六百,便宜的100多(元),一個月能賣個幾百條甚至上千條?!?/p>
劉哥甚至在2024年與一位服裝設計師合作,專門銷售其設計的小眾馬面裙,“特點在于她的圖案,兼具了二次元風格,很受年輕人的歡迎?!?/p>
據劉哥透露,彼時,該“原創設計”的馬面裙,銷售定價500-800元不等,“盡管價位有點偏高,但在去年的銷量還可以,利潤也比較高?!?/p>
變化發生在2024年下半年,“按理,臨近過年,馬面裙的銷量會比較好,但我們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劉哥感嘆,“定價100元左右的平價馬面裙還好,一個月總能賣出幾百條,但原創設計的馬面裙,有時候一個月也銷不動一件。”
今年5月,劉哥停止了與上述服裝設計師的合作?!案邇r的馬面裙已經賣不動了?!眲⒏缰毖裕拔曳治鲈颍赡苓€是同質化太嚴重了。另外,隨著市場的火熱,消費者對裙子的期待值也越來越高,一條定價超500元的裙子,消費者可能期待能收到800元左右的效果。”
“當然,我們也可以降低定價,但市場火了以后,馬面裙的成本是上升的,尤其是定制的馬面裙。”劉哥表示,他們嘗試過對原創馬面裙進行降價,“雖然也有一定的銷量,但最后一算賬,利潤低得可憐?!?/p>
實際上,不僅僅是劉哥有這樣的體驗,近兩年來,不少漢服店宣布清倉,價格低至9.9元起。更有不少知名老店,相繼官宣閉店。
不僅僅是“子衣明堂”,日前,一家7年老店“明鏡華服”同樣公告,將于2025年11月7日閉店,該店在淘寶仍有超21萬粉絲,是古韻漢服店鋪榜TOP1,店鋪年銷量超30萬件。

圖:部分漢服店的閉店公告 來源:淘寶
除“子衣明堂”和“明鏡華服”之外,公開的數據顯示,僅在2025年10月,便有包括“回溯原創國風”、“山與-國風漢服體驗館”等知名的近十家漢服店選擇清倉閉店。
而在劉哥看來,“還會有更多這樣的店鋪最終都會閉店。無論是馬面裙,襦裙亦或褙子,最終市場可能會集中到幾家。”-03-“華流”如何持續?
當馬面裙四位數的標價令人咋舌,當東北大花襖被貼上“季節限定”的標簽,當漢服店相繼清倉或閉店,一個問題便悄然浮現:“華流”時尚,如何才能跨越價格的壁壘與時光的考驗,真正實現傳承?
在黎黎看來,華流時尚的永存,首先需要打破“昂貴即高貴”的迷思。
以馬面裙為例,作為明代傳統服飾,其價值本應蘊含在精湛工藝與文化象征中,而非僅僅體現在價格標簽上。近年來,有品牌通過創新面料與生產流程,推出不同價格區間的馬面裙。而實際上,價格的適度親民化,不是對傳統的降格,而是擴大文化影響力的必要途徑。
“作為消費者和愛好者,希望商家能更多地關注我們的需求,讓國風真正走向大眾消費的日常,而非‘束之高閣’。”這是黎黎的建議,也是很多國風愛好者的心聲。
與此同時,劉哥還認為,很多國風產品,面臨的“易過時”困境,實則源于行業對傳統元素運用的僵化理解。
此前,就有不少產品一度十分流行。
比如,東北大花襖也憑借復古情懷、地域文化迅速在互聯網走紅,成為年輕人的新寵,但“煙花易冷”,如同一陣旋風,很快就淹沒在時尚圈。而諸如戰國袍、襦裙等漢服服飾,也在小眾群體流行,但一直很難破圈。
劉哥認為,主要在于,很多商家觀念存在問題,“傳統并非一成不變的復制,而是靈感的活水源頭?!?/p>
以大花襖這種單品為例,色彩艷麗、圖案繁復,完全可以解構重組。比如,做一件融合大花元素的現代剪裁外套,或者做成一只點綴傳統紋樣的簡約手袋。如此,傳統元素便能跨越時空,與現代審美無縫銜接。
而漢服服裝,除了走出價格怪圈,也可以在設計、裁剪上做文章。
實際上 ,漢服的設計革新不是對傳統的背叛,而是與歷史的對話?,F代漢服設計可以保留傳統形制精髓,同時在圖案、顏色和細節上融入當代審美。
例如,將漢服元素與日常服裝結合,交領上衣搭配現代褲裝,馬面裙與簡約T恤的組合,這種"漢服混搭風"已然在年輕人中悄然流行。
工作場合的漢服改良更是關鍵。簡化袖長、調整裙擺高度、采用更具現代感的色彩搭配,都能讓漢服更貼合現代生活節奏。一些新興漢服品牌已經開始探索這一領域,也在推出"辦公室友好型"漢服系列。
實際上,在劉哥看來,華流時尚永存的真正密碼,在于找到“變”與“不變”的平衡點。
不變的是文化內核與精神氣質,變的是表現形式與載體。漢服可以保留形制精髓而采用更易打理的現代面料;傳統刺繡可以脫離原有載體,點綴于日常配飾;中國色系可以融入國際流行趨勢,形成獨特視覺語言。
“漢服若只停留在表面模仿,終究會淪為時尚的過客。”劉哥坦言。
而一定意義上,華流真正的生命力源于承載的文化內涵,永存不在于復古,而在于復興;不在于守舊,而在于創新。
諸如,劉哥就認為,未來的漢服發展應該是多元并存的,既有嚴格遵循傳統的禮服體系,也有適應現代生活的改良款式;既有高端定制的藝術品,也有平民化的日常服飾。這種多元化能夠滿足不同場景、不同人群的需求,才能讓漢服真正走出小眾圈。
黎黎也表示,“當漢服能夠在材質上滿足現代需求,在價格上更加親民,在設計上溝通古今,在文化上傳承創新,它便能超越小眾趣味,成為流動的、活的、永恒的中國美學象征?!?/p>
也即是說,真正的華流,是能夠跨越時間的長河,既承載千年文明積淀,又擁抱當下生活脈搏的永恒時尚。這不僅是漢服的未來,也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存續與發展的船票。
(文中均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