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慧東
光伏銀漿龍頭企業帝科股份(300842.SZ)日前發布公告稱,擬作價3億元收購江蘇晶凱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江蘇晶凱")62.5%股權,跨界切入存儲芯片封測賽道。
在光伏主業增速放緩、盈利承壓的背景下,這場跨界收購被市場解讀為帝科股份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布局。
帝科股份方面對界面新聞表示,本次交易協同效應明顯,有利于促進公司存儲業務快速發展。
這不是公司在存儲芯片業務方面做的第一次動作,2024年8月,帝科股份收購成立僅月余的存儲芯片企業深圳市因夢控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夢控股”)51%股份,引入其業務團隊控股合作,這是公司初步涉入存儲芯片行業。
巧合的是,因夢控股與江蘇晶凱同樣為張亞群及其配偶控制的企業,此次收購江蘇晶凱的估值溢價高達930.28%。

溢價率高達930.28%
根據帝科股份10月14日發布的公告,擬通過支付現金3億元收購深圳市晶凱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凱電子”)、張亞群、深圳輝赫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輝赫投資”)持有的江蘇晶凱合計62.5%股權。本次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也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公告顯示,江蘇晶凱專注于存儲芯片封裝與測試制造服務以及存儲晶圓分選測試服務。可為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整合介面服務、先進封裝材料與工藝導入、封裝方案定制、產能配套等為一體的算力芯片“中間件”服務。
從基本面看,江蘇晶凱的財務數據并不亮眼。截至評估基準日,公司賬面凈資產3503.89萬元,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54.18萬元,凈利潤虧損372萬元。
經收益法評估,江蘇晶凱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值為3.61億元,與賬面凈資產3503.89萬元相比,增值率高達930.28%。
江蘇晶凱需在2025-2028年實現經審計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00萬元、3500萬元、4800萬元和6100萬元,四年累計承諾凈利潤達1.45億元。針對2025年承諾不低于100萬元這個相對異常數據的提問,截止發稿,公司尚未回復界面新聞。
據界面新聞記者測算,江蘇晶凱2024年凈利潤1354.90萬元,以此計算估值對應的市盈率(PE)約為34倍。相較國內封測龍頭企業(深科技000021.SH、長電科技600584.SH、通富微電002156.SZ、華天科技002185.SZ)的估值水平偏低。
帝科股份在10月16日接受調研時表示,江蘇晶凱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資深技術管理團隊,稼動率滿產狀態下DRAM芯片封裝業務毛利率平均在20%-30%之間,測試業務毛利率在50%左右,略高于同行業公司水平。
“在整體的芯片封裝測試領域,目前國內市場格局基本穩定。但先進封裝是存在技術缺口的,在DRAM領域,尤其是AI服務器驅動的高帶寬內存(HBM) 這類尖端產品上,技術門檻較高,國內的自給率較低。國內僅有少數企業(如深科技)公開表示具備HBM封裝能力。”一位AI芯片領域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江蘇晶凱主要針對DRAM存儲這一高景氣賽道進行技術布局,并給出了較高的業績承諾。但高達930.28%的溢價究竟是否合理,還存在不確定性。后續存儲芯片業務還需要極大的資金、技術投入,能否實現業績兌現要看企業的資金、訂單具不具備穩定性和規模性。”
梳理2025年國內半導體封測行業多起并購案例,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帝科股份收購江蘇晶凱的溢價率明顯偏高。
9月,芯聯集成(688469.SH)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向濱海芯興、遠致一號等15名交易對方購買芯聯越州72.33%股權,溢價率為132.77%;封裝材料領域,華海誠科11.2億元收購華威電子70%股權,后者為半導體封裝材料(環氧塑封料)龍頭,溢價率321.98%。
兩度從張亞群夫婦手中收購資產
帝科股份2024年11月1日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8月底,上市公司出資約1300萬元持股因夢控股51%股權,根據相關規定該事項未達到信息披露的標準。
因夢控股主要從事存儲芯片的應用開發與銷售,目前產品為嵌入式存儲芯片類的Dram芯片,主要用于機頂盒、手機、平板等領域。
天眼查顯示,因夢控股于2024年7月由張亞群出資額2550萬元成立,張亞群為公司法人。
界面新聞梳理財報數據發現,帝科股份未在2024年年報中披露因夢控股的經營情況,但年內因夢控股向張亞群控制的企業銷售成品芯片7016.48萬元、采購原材料、設備及服務共9107.19萬元。也就是說,因夢控股去年發生關聯交易合計1.61億元。
透鏡咨詢創始人況玉清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因夢控股與其關聯方之間的交易需要追蹤最終的交易實質,“通過關聯方完成交易,可能會存在諸多問題,比如:交易是否存在商業實質?定價是否公允?交易額是否可信等。”
因夢控股的關聯交易集中于張亞群夫婦控制的企業,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張亞群夫婦產業版圖涵蓋存儲芯片產品研發與制造?、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相關服務、智能裝備與自動化系統等多個產業鏈,并能形成 “上下游通吃” 的閉環。
天眼查顯示,張亞群、王樹鋒夫婦分別為25家、16家企業的最終受益人,二人以前海晶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為核心控股平臺,實體企業主要包括深圳市晶凱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主營存儲芯片及電子元器件)、前海晶方云(深圳)測試設備有限公司(主營存儲芯片測試設備)、晶方云(廣東)測試設備有限公司(主營?半導體設備研發與制造、智能裝備與集成電路)以及多家投資企業以滿足資金需求。
此次花費3億元收購的江蘇晶凱,會否像因夢控股一樣出現高額關聯交易等問題?
界面新聞向帝科股份發送采訪函,帝科股份回函未提及目前江蘇晶凱與其關聯方產生的業務往來情況,僅稱此次收購不構成關聯交易。
帝科股份還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因夢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89億元,較2024年增長迅速,但未寫明凈利潤金額。
帝科股份業績、資金雙雙承壓
對于帝科股份而言,這場跨界收購并非偶然,而是其擺脫光伏主業增長瓶頸的戰略選擇。
作為國內光伏銀漿領域的龍頭企業,帝科股份于2020年上市。近年業績呈現“增收不增利”的尷尬態勢: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3.40億元,同比增長9.93%,歸母凈利潤6980.73萬元,同比大幅下滑70.03%。核心業務光伏導電漿料(占比總營收的75%)毛利率8.73%,同比減少3.08%。
金辰股份常務副總裁祁海珅曾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光伏行業需要新型漿料、新型工藝來降低度電成本,其中就包括降低銀漿的使用量,少銀化、無銀化對于光伏廠商來說是一個必然面臨的趨勢。
帝科股份的資金狀況也承壓。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帝科股份賬上貨幣資金余額為20.02億元,表現上看足以覆蓋此次收購金額,但其財務結構還存在兩大潛在風險。
一是資產負債率和短期借款余額攀升。2021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不到60%,到了今年上半年,已攀升至80.42%。
2022年末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短期借款由15.6億元上升至25.85億元,增幅超過66%;應付票據由8.66億元上升至20.02億元。結合近幾年公司的流動、速動比率變化,帝科股份的短期償債能力明顯減弱。
二是現金流情況并不樂觀。上市以來,除了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持續均呈現凈流出狀態,今年上半年凈流出3.3億元。
因夢控股還對上市公司產生了2億元應收款。財報顯示,截止2024年末,前五名應收款對象第一名為因夢控股,期末余額2億元,占其他應收款期末余額合計數的比例為67.31%,壞賬準備期末余額為0.1億元。
帝科股份的這樁收購案,面臨的最核心挑戰還在于跨界整合能力。光伏與半導體分屬不同技術體系,運營邏輯差異顯著:半導體封測行業以技術研發和極致質量管理為核心競爭力,而光伏行業目前仍處于去庫存階段,光伏廠商仍面臨由技術快速迭代帶來的對現有產能的顛覆性風險。
帝科股份目前缺乏半導體領域的核心管理團隊與技術人才,如何實現光伏業務與存儲封測業務的協同發展?
界面新聞也在采訪函中問及此事,帝科股份回復記者表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因夢控股業務發展情況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本次交易協同效應明顯,有利于促進公司存儲業務快速發展。存儲芯片業務將與上市公司存儲板塊體系產生協同效應,共同賦能并提升存儲芯片的產業鏈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