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冰柯
界面新聞編輯 | 莊鍵
顧家家居(603816.SH)聚焦于押注爆款產品撬動公司未來業績增長。
10月15日晚,這家總部位于浙江杭州的家居龍頭發布電動智能沙發旗艦新品,公司相關負責人當天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顧家家居產品策略轉變的核心邏輯,在于家居行業從增量市場進入到存量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顧家家居的實控人為美的集團(000333.SZ)創始人何享健獨子何劍鋒。2023年末,何劍鋒旗下的盈峰睿和收購顧家集團所持顧家家居部分股權,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
顧家家居功能產品事業部三年前就開始著手研究旗艦產品,以此整合公司內部資源,將資源集中在單個產品上。近兩年,顧家家居30%-40%的業績都是由一兩款產品貢獻的。
今年上半年,顧家家居營業收入達到98.01億元,同比提升10.02%;歸母凈利潤約為10.21億元,同比上升13.89%,均創下2016年上市以來新高。

顧家家居稱,內貿零售企穩向好,外貿收入持續增長是業績持續向好的主要原因。
沙發、床墊以及定制業務構成了顧家家居的三大板塊。就沙發板塊而言,功能沙發(電動沙發)業績上漲與旗艦產品打造的成功關系緊密,比如KG.172赫茲功能沙發上市一年累計銷量突破3萬套。
上述顧家家居相關負責人稱,2023年全球功能沙發市場規模已超320億美元,美國作為功能沙發的發源地,2024年功能沙發滲透率預計為49.7%。相比之下,中國功能沙發市場仍處于發展早期,2024年滲透率僅約22%。基于此,顧家家居判斷,國內功能沙發的需求還有大幅增長空間。
在打磨旗艦產品的過程中,顧家家居采用了核心零部件自研自制的策略。顧家家居功能產品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記者回憶稱,顧家家居最初介入功能沙發產品時發現,所有核心鐵架供應商都來自于北美,它們的產品座高通常在50厘米以上,很多中國人坐在沙發上兩條腿是騰空的。
“我們想要把高度降下來,對方卻說做不到。”上述負責人稱,這促成了顧家家居開始自研自制核心鐵架。
鍇創科技是顧家家居負責功能沙發自研自制零部件的全資子公司。顧家家居此次發布的K-TRON Space Z功能架就由鍇創科技歷時兩年半研發,經歷了多輪3D數據設計以及驗證測試。
鍇創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K-TRON Space Z的難點是要同時實現“零重力”、“零靠墻”和“真高腳”。
不過顧家家居也意識到,押注旗艦產品撬動業績增長也存在挑戰。上述顧家家居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一旦旗艦產品銷量不佳時風險就會很大。因此,當一款產品爆火后,公司會迅速在內部找到第二款產品接續。
上半年,顧家家居實現海外銷售收入42.6億元,同比增長9.6%,海外營收幾乎占到公司營收規模的半壁江山。越南、墨西哥、美國海外基地產能逐步釋放,非美業務保持較快增長,海外OBM(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業務在東南亞市場初見成效。
值得關注的是,包括關稅政策在內的國際形勢變化,為顧家家居的出海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10月10日舉行的顧家家居業績說明會上,董事長鄺廣雄表示,關稅政策短期內對顧家家居的外貿零售訂單會有一定程度的客觀影響,但公司會積極通過加大越南基地、墨西哥基地、美國基地的產能效率發揮與產能擴充,降低關稅對顧家家居生產經營的影響。
顧家家居也并未放緩海外建廠的步伐。其在今年9月宣布,計劃投資約11.24億元,在印尼自建生產基地,預計全部工程將在3年后達綱,預計實現年營收25.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