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盧浮宮方面在10月19日晚發布公告稱,當天早些時候該博物館的阿波羅展區發生盜竊案。
當時4名蒙面嫌犯從塞納河一側的施工區潛入盧浮宮,利用電梯進入該展區,打碎玻璃后盜走藏品。另兩人則騎摩托車在外部接應。被發現后,嫌犯還試圖縱火焚毀所用的機械設備。
目前竊賊仍在逃,其中一名嫌疑人作案時穿的黃色馬甲。
盧浮宮博物館館長勞倫斯·德卡在內部信中表示,這起案件行動迅速、精準且具有破壞性,表明博物館正成為專業藝術品走私團伙的目標。
內政部長努內茲證實,作案過程僅持續約7分鐘,其背后很可能是經驗豐富的盜賊團隊,同時也暴露出法國博物館體系存在較大的安全漏洞。
警方經初步調查發現,施工區域圍擋后的臨時通道未設置攝像頭和報警系統,因此出現了安防真空。

公開資料顯示,全法國家級博物館有1200個,這類盜竊案在2015年達到頂峰(31起),2023年有9起,2024年有21起。就在今年9月,竊賊在夜間闖入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偷走了6公斤黃金標本,價值約70萬美元。
巴黎副市長、綠黨的David Belliard在社交媒體上質疑,幾個月前盧浮宮工作人員就針對人工不足引起的安全漏洞發出警告,卻被該博物館的管理層和政府文化部忽視。
據法國24新聞臺報道,在過去的15年里,盧浮宮原本近2000名全職員工被裁減了十分之一。工會表示,這與參觀人數激增形成了鮮明對比,他們根本離不開人工監控。
盧浮宮現有接待能力為每年400萬人次,但2023年實際接待量已近900萬。總統馬克龍在今年初下令啟動最高耗資達9.3億美元的擴建項目,預計2031年完工,屆時年接待能力將提升至1200萬人次。
該擴建設計采用全新的總體安全方案,包括在塞納河一側增設新入口,以緩解玻璃金字塔主入口的壓力,也就是此次竊賊輕松突破的施工區。另外,新方案還計劃設立《蒙娜麗莎》專門展廳,以及部署新一代攝像頭。
盧浮宮始建于1204年,最初是法國王宮,1793年轉型為博物館,歷代國王通過購買、捐贈和掠奪等方式積累藝術品,與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并稱“歐美三大博物館”。
此次嫌犯最初共盜走法國王室珠寶和王冠鉆石系列9件珠寶,隨后包括王后歐也妮的王冠在內的2件珠寶被找回,但其上鑲嵌的鉆石和寶石已經受損。
這些被盜物品代表著法國的文化遺產,其價值無法單純用金錢來衡量。
失竊的文物包括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的王后瑪麗-阿梅莉和拿破侖三世的母親奧爾唐絲都使用過的冠冕、項鏈和耳飾;拿破侖的皇后瑪麗-路易絲的項鏈及耳飾;以及拿破侖三世的皇后歐仁妮的胸針和冠冕。
法國最大的拍賣公司之一、巴黎德魯奧拍賣行總裁吉凱洛(Alexandre Giquello)表示,被盜珠寶名氣太大,即便竊賊試圖拆解珠寶、單獨出售,最終也幾乎完全無法銷贓。
1911年8月,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原作在盧浮宮被盜。來自意大利的盧浮宮油漆工佩魯賈于兩年后試圖向佛羅倫薩古董商出售畫作時被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