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日本國會舉行首相指名選舉。64歲的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在眾議院獲得過半票數,如愿當選該國首位女性政府首腦。
一天前,高市早苗與日本維新會的黨首就聯合執政基本達成一致意見。兩黨在政策協商中達成多項共識,包括將國會議席數削減10%,但也在部分議題上存在分歧。
日本維新會在關西地區擁有強大的選民基礎,更關注國內事務。為了迎合日本維新會的政治訴求,高市早苗還提議成立咨詢機構,以討論設立大阪副首都的可行性。
新內閣方面,高市早苗在21日當天決定任命小泉進次郎擔任防衛大臣、茂木敏充擔任外交大臣、林芳正擔任總務大臣。
高市早苗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為極右翼“鷹派”,大力主張修改和平憲法、提高日本的國防預算。關于日本政府無核三原則中的“不運進”核武器一條,高市早苗認為有必要進行討論。
在歷史問題上,高市早苗曾公開要求為日本強征隨軍“慰安婦”的罪行翻案并且支持參拜靖國神社。她此前表示,如果出任首相將繼續以首相的身份參拜靖國神社。

按照原定計劃安排,日本政府近期即將迎來緊密的外交日程,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到訪等。
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對界面新聞分析到,由于高市早苗本人和日本維新會都缺乏充分的外交經驗,因此中短期內日本的外交政策不會有太大的挑戰。
首先,2022年底修訂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文件已規劃了日本未來5-10年的外交、安保防務路線方針。盡管自維兩黨一致同意提前修訂這3份文件,但畢竟需要時間,所以中短期內日本的外交大方向不會有大幅調整。
其次,高市政權、自維執政聯盟會繼續深化日美同盟關系、加強日美以及“日美+”安保防務合作、繼續推動落實“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等。由于美國是日本唯一的盟國,日美同盟關系對日本尤為重要,所以不論誰當首相,都會沿著深化日美同盟的大方向前進。
特朗普訪日期間預計雙方會再次確認以往的部分共識,如繼續深化同盟關系、加強安保防務合作等。同時特朗普也很可能再度就防衛費問題向日本施壓、敦促日本加快兌現對美國的投資等。
第三,中日關系短期內不會立刻低迷,但從中長期來看將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不排除她在歷史問題上做出某些小動作,比如縱容國會議員竄訪臺灣,這將對中日關系的穩定造成影響。
另一方面,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這不僅意味著中方失去了與日本執政黨之間的溝通管道,也意味著高市掌權的自民黨今后在某些具體領域采取消極挑釁對華措施的可能性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早苗已任命70歲的茂木敏充出任外務大臣,如此安排考慮到了其豐富的外交經驗,與中美兩國均打過交道。茂木敏充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市早苗的外交過于極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