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宋佳楠
美東時間10月20日,美股高開高走,三大指數均漲超1%。納指漲1.37%,道指漲1.12%,標普500指數漲1.07%。大型科技股普漲,蘋果漲約4%,奈飛漲超3%,英特爾、Meta漲超2%,特斯拉、谷歌、亞馬遜漲逾1%,微軟小幅上漲,英偉達小幅下跌。
這當中,蘋果股價收盤報262.24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飆升至3.89萬億美元。憑借這一表現,蘋果反超微軟的3.84萬億美元,再度成為美國第二大市值公司,但要趕超4.44萬億美元的英偉達仍有一段距離。
回顧今年以來蘋果股價的走勢,大部分時間里,其在標普500成分股中表現較為遜色。從年初的開盤價248.06美元到4月8日的低點,蘋果股價的最大跌幅一度達到31%。但自4月觸底后,蘋果開啟了強勁反彈模式,累計漲幅超過50%,并在9月下旬成功回到去年年末收盤位之上。此次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更是將其年度表現推向新高度。
Loop Capital將蘋果評級從“持有”上調至“買入”,成為最新一家看好iPhone需求改善趨勢的投行。其在報告中指出,當下正處于蘋果長期預期的采納周期起點,預計到2027年全年,iPhone出貨量將持續增長。
此外,近日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也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

報告顯示,iPhone 17系列在中國和美國市場的早期銷售極為強勁,銷量較iPhone 16系列高出14%。其中,iPhone 17基本款在中國市場表現格外突出,銷量幾乎翻了一番;而高端機型iPhone 17 Pro Max在美國的需求增速最為迅猛。
iPhone 17基礎款采用“加量不加價”策略,在芯片、屏幕、存儲和攝像頭升級的同時,執行256GB版本5999元、512GB版本7999元的定價。而上代產品iPhone 16標準版發售初期256GB版本售價為5499元,512GB版本售價為8999元。
在美國市場,無線運營商為吸引高價值用戶推出的補貼政策,極大地推動了iPhone 17 Pro Max的銷量,基礎款iPhone 17則憑借價格與性能的良好平衡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市場普遍認為,iPhone 17系列的超預期需求,引發了外界對于期待已久的換機潮的樂觀預期,成為近期蘋果股價走強的主要驅動力。
針對銷量欠佳的iPhone Air超薄機型,日本瑞穗證券最新報告顯示,由于實際銷量低于預期,蘋果已決定將該機型產量削減100萬臺,并將產能轉移至其他暢銷機型。調整后,整個17系列年度出貨預期從8800萬臺上調至9400萬臺,預計生產工作將于2026年初完成。
隨著蘋果市值重回美國第二,市場對科技股的關注再度升溫。即將到來的美股財報季中,特斯拉將于周三盤后發布三季度財報,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也將陸續披露季度業績,這些財報表現或將為科技股后續走勢提供關鍵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