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寧德時代(300750.SZ/03750.HK)連續十個季度凈利潤超百億元。
10月20日,寧德時代披露財報稱,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830.72億元,同比提升9.28%;同期凈利潤為490.34億元,同比增長36.2%。
單季度看,寧德時代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2.9%至1041.86億元;凈利潤連續第十個季度突破百億元,達185.49億元,同比增長41.21%,繼今年二季度后再次創下上市以來單季度新高。
截至今年三季度,寧德時代總資產為8960.82億元,比上年度末增加13.91%。合計負債達5490.7億元,負債率約為61.27%,較上半年下滑1.32個百分點,貨幣資金達3242.42億元。
同期,在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方面,寧德時代的存貨以及合同負債發生了明顯變化。

其中,該公司存貨較上年度末增加34.05%,達802.12億元。寧德時代給出的解釋為“業務規模增加”。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的合同負債達到406.78億元,比上年度末增加了46.14%。對此寧德時代表示,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預收貨款增加所致。
合同負債是企業在新收入準則下,因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承擔的向客戶轉讓商品或服務的義務。這一數據的大幅增長,意味著寧德時代當前在手訂單較為充沛,下游需求旺盛。
此外,寧德時代的在建工程也發生了較為顯著的提升。
據界面新聞記者查詢,以三季報為統一節點,自上市以來,寧德時代在建工程量一度由2018年9月底的26.12億元增至2022年9月底的388.71億元,而后又迎來了連續兩年的下滑,到2024年9月底,跌至252億元。
直至今年,寧德時代的在建工程量從年初的297.55億元增長至三季度末的373.66億元,達到上市以來的同期第二高位。
寧德時代在建工程量的變化,與國內鋰電池行業的發展走勢高度吻合,意味著鋰電行業新一輪擴產潮來襲。
2018-2022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爆發,鋰電池行業突飛猛進,資本大規模投入,催生了持續的擴張周期。2023年開始,隨著前期布局產能的釋放,行業迅速步入產能過剩與低價競爭的低迷階段,企業擴產步伐隨之放緩。
進入2025年,受全球政策波動、技術迭代等因素影響,鋰電池尤其是儲能電池需求旺盛,業內甚至出現“缺芯潮”現象。
鑫欏資訊高級研究員張金惠向界面新聞表示,當前,無論是儲能還是動力電池的產能都處于較為緊張的狀態,各家產能基本拉滿,第一、二梯隊企業均需擴建。
寧德時代向界面新聞等媒體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為應對客戶激增的訂單需求,該公司正全力推進產能建設。
其在山東濟寧、廣東瑞慶、江西宜春、福建廈門、青海、福建寧德等基地均有大幅擴產。寧德時代指出,僅山東濟寧基地預計2026年新增儲能產能就超過100 GWh。
為應對火爆的下游需求,除寧德時代外,業內已有多家鋰電池生產商加碼產能布局。
海辰儲能此前向界面新聞透露,其正在穩步推進重慶、美國新基地的爬產計劃,同時山東工廠也在迅速建設當中。
瑞浦蘭鈞(00666.HK)決定在2026年擴建產能,現已經開始規劃,擴產幅度可能超過20%。
楚能新能源宜昌80 GWh鋰電池項目于9月26日開工。楚能新能源董事長代德明表示,未來楚能新能源將建成500 GWh以上有效產能。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寧德時代的最新市占率都有所下滑。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210.67 GWh,位列第一,市占率達42.75%,同比降低了3.1個百分點,是裝車量排名前十五企業中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家。
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寧德時代在全球范圍內的動力電池裝車量為254.5 GWh,市占率36.8%,雖然仍穩坐全球榜首,但較上年同期下滑了0.9個百分點。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前三季度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前三至十五名的二、三線企業中,超八成企業市占率有所提升。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寧德時代董秘蔣理在10月20日晚舉辦的業績電話會上表示,受制于產能影響,今年寧德時代的市場占有率受到一定的影響。不過,隨著產能的逐漸釋放,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各方面交付也會有更大的提升。
張金惠認為,未來一年,鋰電行業的整體產線仍將延續當前的緊張態勢。
蔣理則表示,預計明年動力和儲能市場均有高增長的勢頭,同時也不用擔心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退坡帶來的影響。此外,據其預計,數據中心規模的快速擴張也將帶來十分可觀的儲能電池需求。
截至10月21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上漲2.56%,報375.9元,較年初漲近五成,最新市值為1.72萬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