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據每日經濟新聞,乘聯分會數據顯示,今年9月,新能源乘用車價格下降明顯,均價為15.8萬元,這是六年來新能源乘用車首次降至16萬元以下。
據乘聯分會日前公布的最新銷量數據,9月零售224.1萬輛,同比增長6.3%,環比增長11.0%。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700.5萬輛,同比增長9.2%。
9月乘用車市場的特征是,乘用車廠商零售、出口、批發和生產均創當月歷史新高,新能源出口創出歷年各月的歷史新高。
9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升到57.8%,較去年同期提升5個百分點,呈現出由報廢更新、置換更新疊加新能源免征購置稅等普惠政策托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平穩增長。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78.1%;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4.5%;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7.4%。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2025年9月乘用車市場走勢較強,在高基數下實現6%的較強增長,15萬以下市場相對活躍,小型電動車表現突出,高端增程和插混系列表現較弱。
2025年1到9月乘用車均價是17萬元,較2024年均價下降0.7萬元,其中9月乘用車均價16.8萬元,較同期降0.4萬元。

崔東樹稱,新能源車的均價近年逐步下降,從2023年的均價18.4萬元,下降到2024年的均價 17.1 萬元,2025 年的均價16萬元,目前2025年9月均價是15.8萬元,價格下降明顯,體現新能源車消費的活躍。
今年9月份有23款車型降價,去年同期是36款,2023年同期是11款,當前市場保持相對穩定。9月新能源車的促銷力度維持在10.2%的中高位水平,較同期增加2.6個百分點,較上月微增0.7個百分點。
9月部分中段企業有逐步崛起跡象,如吉利汽車、東風日產、小鵬汽車、小米汽車、零跑汽車等車企的環比表現較強。國有大集團自主品牌發力強增長,上汽、東風、長安、奇瑞、北汽等五大國有大集團的自主品牌9月同比合計增25%,其中深藍、嵐圖、極狐、大集團的自主創二代強勢增長。
有業內分析認為,車價降下來,是產業鏈成熟與政策推動的雙重作用。目前,電池成本較2022年下降約15%,車企規模化生產分攤了成本,為價格下調提供了空間。同時,各地政府持續推出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免購置稅等政策,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購車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