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平臺上“5萬元游南極”的帖子持續(xù)升溫,這一南極旅游的價格與前幾年動輒十幾萬、二十萬的報價形成鮮明反差。
界面新聞在微博上發(fā)現(xiàn),不少網(wǎng)友曬出“5萬元南極打卡”的旅游功略,稱可以通過提前預訂、選擇探險船型、自助安排中轉航班等方式,以較低成本完成南極之旅。
據(jù)封面新聞報道,偉大航路郵輪平臺工作人員介紹,南極游價格跨度較大,5萬至50萬不等,受出行時間、航線等多重因素影響。12月至1月旺季價格偏高,常規(guī)南極半島線路更親民,深度線路則價格更高。目前一款11月啟航的11天10晚航線,折扣后約合6.3萬元,可近距離觀賞極地生靈與景觀。同時,中國國家地理2025年同款南極行程較2024年降價2.5萬元,平臺“尾單”也普遍便宜2萬至3萬元。
界面新聞在某旅游網(wǎng)站上了解到,南極半島旅游路線往往疊加阿根廷等路線,目前最低報價在7.58萬元左右。

據(jù)投資界報道,業(yè)內人士指出,南極旅游價格下探的背后,是供需關系變化與市場內卷加劇共同作用的結果。從業(yè)者分析稱,2023-2025年間,中國赴南極游客數(shù)量持續(xù)增長,2024-2025季達11705人次,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客源國。

然而,游客增長并未同步帶動消費熱情,部分消費者開始觀望、比價,導致市場從“賣方市場”迅速轉為“買方市場”。一些中小型旅游服務商為清庫存,率先降價促銷,引發(fā)連鎖反應,連頭部平臺也被迫卷入價格戰(zhàn)。
與此同時,南美地區(qū)通脹高企、機票和地接成本上漲,使得南極旅游產(chǎn)品成本持續(xù)攀升。價格下降與成本上漲的雙重壓力,令不少旅游服務商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甚至出現(xiàn)虧損風險。
盡管“5萬元南極游”吸引眼球,但業(yè)內人士提醒,游客應理性看待低價宣傳,警惕部分商家以“尾單”“清倉”為名的營銷噱頭。南極旅游價格構成復雜,除船票外,還包括國際機票、簽證、保險、裝備、小費等,實際花費往往高于宣傳價格。
此外,不同船型、航線、服務標準差異巨大。豪華郵輪與探險船、半島線與三島線、艙位等級不同,價格差距可達數(shù)倍。游客在選擇產(chǎn)品時,應綜合考慮自身需求、預算與服務質量,避免因盲目追求低價而影響旅行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