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最話FunTalk 何伊然
編輯|劉宇翔
世界只有一種貨幣,那就是美元,其他各國貨幣都只是美元的“代幣”;世界也只有一款手機,那就是iPhone,其他所有手機都只是對iPhone的模仿,尤其是安卓陣營。
但這局面,并不是蘋果自己造成的,安卓陣營自己也沒少出力。
自從采用Metro UI的微軟Windows phone夭折后,全世界手機的UI都由蘋果主導。蘋果自iOS7起采用扁平化設計(Flat Design),安卓陣營就在谷歌Material Design基礎上緊跟蘋果。現在,當蘋果采用玻璃擬態設計(Glassmorphism)后,果不其然,最新發布的安卓手機的UI,也都逐漸“毛玻璃”了起來。
不止是UI,在外形設計上,安卓陣營不能說借鑒iPhone吧,只能說“處處致敬”。可能有些讀者會認為我是果粉,但既然那些廠商自己都以“像蘋果”為榮,那么,它們才是蘋果的真愛粉。
其實,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些年手機市場基本形勢就是:除商務客群市場外,大眾市場是像蘋果者,生;不像蘋果者,死。
用戶心智被規訓出“iPhone才是最好的,只是貴”,而安卓陣營的亦步亦趨其實是強化了這種心智。它們越是宣稱“對標”,就越是固化其只是“iPhone平替”;越是“致敬”,就越是暴露出其的不自信。
iPhone 17系列一經面世,無論各家安卓廠商如何嘲諷,最后拿出的新品都明里暗里地表示“對標iPhone”。這相當于給iPhone打了多少免費廣告。
蘋果對市場的統治力并不體現在市場份額,而是體現在路線上。
而現在,蘋果不但要“臉”,也要市場份額了,安卓陣營的壓力陡增。
01
這次,蘋果確實為了iPhone 17系列的銷量豁出去了。
不僅改進了飽受詬病的顯示屏,給出更大存儲空間,配備A19芯片,還在定價上“費盡心機”,自己吞下關稅成本,盡力做到增配不增價。此外,蘋果還在各個市場借力,大陸市場標準版定價特意“蹭”上國補優惠,全系列產品參與“雙11”活動,美國市場則跟三大運營商大搞Pro版本的優惠補貼。
作為蘋果門面,庫克也準時帶著高管團隊開啟了下半年的“中國行”。
為期8天的行程有嚴肅正式的一面:與工信部部長會談;出席上海蘇河灣論壇討論AI場景;等到三大運營商eSIM 手機運營服務商用試驗批文的官宣。
也有比較輕松的一面:在抖音直播間官宣iPhone Air國行版發售;在地標性門店和科技博主對話;跟泡泡瑪特創始創始人王寧一起看THE MONSTERS十周年展覽,還獲贈了手持iPhone的個人定制款Labubu玩偶。
新上任的COO薩比赫·汗則接過了杰夫·威廉姆斯的職責,參觀了蘋果應用研究實驗室,到訪多家“果鏈”工廠。
當然,庫克和高管團隊的每一次“中國行”日程安排都是有意為之,是蘋果公關形象的縮影。從初創獨角獸到游戲企業,從自媒體網紅到新零售企業,庫克到訪對象從來不只是蘋果上下游,涉獵面一直很廣。
蘋果并不想塑造一個高高在上、壁壘森嚴的巨頭形象,而是在緊盯關鍵問題的同時,盡可能觸達不同方向的消費者,尋找各式各樣的情感連接點?!皳肀А痹醋灾袊娜蚧绷魑幕疘P,蘋果也是在強調自身能把握住年輕人的喜好,不會在潮流中掉隊。
此番的關鍵問題則是eSIM和“果鏈”。
此前,iPhone Air在大陸市場延期發售,坊間一度傳聞Air將以合約機形式上線。最終,蘋果中國確認用戶可以自選網絡和資費。
實際上,2018年國內就在試點eSIM,Apple Watch Series 3 就已經支持“一號雙終端”。2023年,運營商突然以“業務維護升級”宣布暫停eSIM 業務,工信部也在官方規定中明確手機必須保留實體卡槽,
這背后有安全監管和合規風險的擔憂,但更為現實的原因是:三大運營商認為eSIM會讓用戶輕松切換運營商,沖擊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對相關技術的全面商用抱有抵觸態度。媒體報道稱,庫克感謝了工信部對公司在華發展的支持,承諾將繼續加大在華投資。
不難想象,Air上市這樣一個看似微小的推進,背后博弈有多么復雜。
蘋果稱,在中國超過九成生產制造已采用可再生能源,“果鏈”已聯合啟動支持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基金,總規模達1.5億美元,計劃到2030年為中國電網新增100萬兆瓦時的清潔電力。
根據2月蘋果股東大會披露的信息,庫克任職協議已延長至2028年,其股權激勵與公司2030年碳中和目標深度綁定。外界普遍根據這兩個時間點猜測蘋下一任CEO的人選,并認為庫克給退休預留了2年的過渡緩沖期。
目前來看,50歲的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約翰·特努斯是最有可能的接班人。在秋季新品發布會上,也是他負責介紹iPhone Air。
02
事實證明,蘋果給出足夠的誠意,市場也會給出正向反饋。
據第三方統計,iPhone 17帶起了蘋果自2020年以來最強勁銷售勢頭,在中美兩大市場發售10天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4%。IDC初步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蘋果iPhone出貨量同比增長4%,創下史上最佳三季度表現。在高端機型的帶動下,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227億臺,同比增長2.6%。
蘋果股價也扭轉了今年以來的頹勢,應聲大幅上揚,公司市值再度逼近4萬億美元大關,超越微軟,僅次于英偉達。
多個投資機構將蘋果跳進“買入”評級,在研報中認可“本輪周期超越常規的換機節奏”,看好蘋果再次進入硬件創新加速周期,對“果鏈”生態的前景持有積極預期。
不過,積極的預期能否得到落實也要考慮地緣環境。
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蘋果在全球的生產鏈就因為美國政府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受到了嚴重沖擊,蘋果不得不加快推進全球供應鏈重構工程。從幾年前,蘋果就在削減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將一部分產品采用在中國生產制造核心零部件,再將零部件出口到印度,在印度進行最終組裝和包裝的生產方式。
“淡季期間,減產減的也是中國產能,印度全是滿產?!?/p>
目前,在全球iPhone的總產量中,印度制造已占據了17%的比重,形成了“中國主產、印度專供、越南補位”的新格局。此前,富士康就宣布要將印度的員工數量從10萬增加到20萬,并在印度追加15億美元的投資。為供應鏈管理專家,庫克確實在極短時間內給蘋果找到了應對關稅問題的變通辦法。
然而客觀來說,中國企業的制造工藝和品控能力遠遠超過印度、越南的工廠。據報道,2024年印度工廠iPhone零部件不良率一度高達50%。
作為定位高端機型的行業龍頭,蘋果根本不能容忍出現產品質量不到位引起輿情風波的苗頭。據悉,蘋果一再要求“果鏈”企業從其他國家和地區調用工程師到印度進行駐廠指導,并將富士康鄭州工廠的SOP全文翻譯為印地語在當地工廠推廣。
目前,國行版、歐洲和日韓市場的iPhone 17系列產品幾乎為全過程中國制造,而為了規避關稅限制,供應美國市場的產品則是印度生產。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本土消費者反而享受的是最次的服務。
從當下來看,印度政府對蘋果笑臉相迎,塔塔集團也積極承接代工業務。但面對不可控的特朗普政府,美印關系能保持多久的積極態勢也是未知數。此前,庫克承諾未來四年將在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擴大業務以換取特朗普政府同意繼續豁免印度制造的iPhone關稅。
如果關稅政策談判遲遲懸而未決,蘋果需要額外負擔的成本還會持續擴大,將嚴重影響蘋果的發展規劃。
某種程度上,庫克當下最想做的可能不是推出新的硬件產品或者軟件服務,而是把特朗普的情緒安頓好,避免新的事端。
03
中國行期間,庫克還透露了正在推動蘋果智能進入中國市場。有消息稱,蘋果最快將在2025年底之前在中國區推出相關功能。
業內希望AI能夠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激起新一輪“換機潮”,可是從現實表現來看,AI提振作用十分有限。第三方統計顯示,只有7%的消費者會為了AI功能換新手機,真正能刺激購買欲的還是價格和產品的綜合性價比。
在論壇交流中,庫克稱:“我拜訪了世界各地,中國在(年輕開發者)這方面是最好的,他們的創造力是最棒的?!?/p>
庫克的感嘆或許有明確的指向性,畢竟所有人都知道蘋果在AI領域的發展速度不盡如人意。
有消息源爆料,由于基礎模型開發路線分歧,負責蘋果智能的團隊正在分崩離析,多名骨干被Meta挖走,蘋果已經在行業內尋找新的AI業務負責人。蘋果內部評估認為,AI技術至少落后競爭對手18個月。
由于監管政策,蘋果許多功能在國內并不能全面落地。相較于直接觸達國內的消費者,庫克或許更看重蘋果智能體驗是否可以吸引生產端的開發者,促使他們為蘋果生態在全球的完善,在AI時代維持住蘋果的領先地位做出更大的貢獻。
想要找到合適的合作者,最佳的激勵方式或許還是金錢。
長期以來,蘋果和中國開發者一直圍繞“蘋果稅”斗智斗勇,許多公司精心研究如何在應用內通過引流轉移等手段繞開蘋果抽成,蘋果則拿出限制條款督促企業及時“上貢”。
蘋果官方引用數據強調,2023年,App Store生態系統在中國促成的開發者營業額和銷售額達到3.76萬億,而同期蘋果賺到的“蘋果稅”約為400億元,似是想證明自身的抽成收入并不多,只是維護生態的必要開支。
今年以來,全球范圍內對“蘋果稅”的反抗越發激烈,美國強制蘋果開放第三方支付并在一定范圍內免收傭金,歐盟通過立法迫使蘋果開放第三方支付,傭金比例從30%降到17%。只有中國市場,蘋果仍在堅持最高30%的標準傭金政策。
但在生意越來越難做的當下,各行各業都在降本。無論庫克嘴上說的多么好聽,只要“蘋果稅”沒給出讓步,中國開發者和蘋果的矛盾只會越來越大。目前,圍繞“蘋果稅”的集體訴訟仍在進行中。
隨著多方介入,或許在中國市場新的調整很快就會落實,但主動權還是在蘋果手里。
蘋果作為行業里的龍頭公司,對供應鏈、生態有著極強的控制力,iPhone 17系列說不上多絕對優勢,但絕對能打。蘋果創造爆款的能力也非常穩定,這是產品、銷量、口碑如坐過山車一般的安卓陣營所不具備的。
畢竟,安卓陣營對高通過于依賴,與其說是發布新機,不如說是替高通傾銷芯片。一旦高通力不從心,就別說拼性能,連玻璃擬態設計(Glassmorphism)都難以及時全面支持。
所以,無論風浪如何,庫克都可以從從容容游刃有余,又是看Labubu,又是逛街。而安卓陣營給人的感覺總是匆匆忙忙東拼西湊。
想要超越蘋果,絕無可能,所有廠商都心知肚明。所有廠商也都明白:消費者表面上“厭倦”了缺乏大創新的iPhone的,但真花錢時,又都很誠實地首選iPhone,安卓廠商要么只能以價換量,要么切入折疊機的細分市場,避開iPhone鋒芒。
這種格局,短期是無法改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