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燁 趙曉娟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界面新聞獲悉,10月23日宏勝系銷售各分公司接到通知,2026年繼續使用娃哈哈品牌,不會出現其他品牌。
這意味著,宗馥莉于9月辭職后推出的“娃小宗”品牌夭折。
截至目前娃哈哈官方未向界面新聞回應。
10月23日,一位娃哈哈集團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宗馥莉已回來上班,但因此前辭去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及總經理,她現在是以宏勝飲料集團總裁的身份行事。
娃小宗的誕生源于娃哈哈集團內部矛盾。宗馥莉出任娃哈哈董事長和總經理之后,對組織架構和管理規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此舉引發不可調和的矛盾:宗馥莉手下的宏勝系公司掌握娃哈哈的生產與銷售,但“娃哈哈”商標屬于娃哈哈集團。

宗馥莉曾申請轉讓娃哈哈的商標,但沒能成功。今年2月娃哈哈官方發文表示系列商標共計387件正申請由娃哈哈集團轉讓至宗馥莉持股51%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直到9月娃哈哈又發文強調,上述問題未能在近期得到有效解決,因此在現行股權架構下,“娃哈哈”商標的使用必須獲得娃哈哈集團全體股東的一致同意,否則任何一方均無權使用。
全體股東,指的是宗馥莉、杭州上城區文商旅投資集團、與娃哈哈職工持股會。
宗馥莉辭職或起因于“娃哈哈”商標的使用不合規。界面新聞從一名娃哈哈內部人士處獲知,娃哈哈集團大股東上城文旅曾提出讓娃哈哈出資購買其所持46%股份和娃哈哈商標,但金額并未談攏。
“娃小宗”的結束在很多人看來是必然。
界面新聞注意到,宏勝在今年5月提出系列“娃小宗”商標的注冊申請,但截至目前未有任何一項注冊通過審批。上述娃哈哈內部人士對界面新聞稱,這是因為“娃小宗”涉及對“娃哈哈”商標的侵權。
“單純兩個商標放在一起相似度可能不是特別大,但一般商標局在審查的時候是通盤考慮,比如說娃哈哈的知名度非常之高,那么它的護城河就會非常寬,即便沒有那么像的也會被涵蓋在里面。而且申請商標有公示期,在公示期里娃哈哈也完全可以自己去舉證,說涉嫌不正當競爭等。幕后的故事都有可能造成注冊不通過。”一律師對界面新聞表示。
更為關鍵的是經銷商的態度。
界面新聞獲得的今年9月一份宏勝系公司通知顯示,從2026年銷售年度起更換使用“娃小宗”品牌。另有公開報道稱,娃哈哈經銷商被要求不能代理娃小宗,否則將取消經銷資格。
娃哈哈集團始終未回應這些消息。
界面新聞聯系到的一名山西娃哈哈代理商表示,他未收到這類“二選一”的通知,但他身邊的經銷商們“還是認可娃哈哈”,因為近幾年飲料市場生意不好做,娃哈哈今年的銷售也不算理想,經銷商們更加不愿意接新品。
他告訴界面新聞,“在我們這三線城市,娃哈哈在消費者心中仍然是國民品牌,不可能被娃小宗輕易替換掉,而且在眼下不太景氣的消費市場,新的品牌培育起來難度相當大。”在他看來,娃哈哈應該增加維護市場的業務員,并在新的場景和銷售渠道發力。
而盡管標注有“娃小宗”字樣的飲料在社交平臺上流傳,至今仍未見具體產品出售。
如果沒有今年以來發生的種種糾紛,2025年應該是娃哈哈在業務上專注、進取的一年。自去年9月起,娃哈哈就開對10萬臺線下冰柜進行招標,數量遠超此前一年多批招標的總和。界面新聞從知情者處獲悉,這10萬臺應是用于2025年的投放,2024年的投放數量也已經超越往年。
今年8月,宗馥莉在接受界面新聞書面采訪時稱,“今年快消行業的環境并不輕松,我們確實承受了不小壓力,階段性完成度與預期存在差距,這是事實。”
而在2024年,在宗馥莉擔任娃哈哈集團董事長的第一年,疊加了宗慶后去世帶來的情懷助力下,娃哈哈的業績被拉回過700億的巔峰區間。
前后業績的對比可能讓娃哈哈的經銷商與銷售人員倍感壓力。每年的11月是娃哈哈收取經銷商保證金的最后期限,但界面新聞獲悉,今年宏勝系銷售公司收到的口頭通知催促經銷商在10月底前繳納完保證金,否則不予簽訂新一年的協議。
在此之前娃哈哈經銷商的合同已經轉向與宏勝公司簽訂。上述山西代理商對界面新聞表示,他的合同于去年改為跟宏勝簽訂,娃哈哈每月打款的數額根據上一年度同期不含稅增長,但市場的不景氣導致一些經銷商賣不出去貨,所以不打款,他的上一次打款就拖了很久。
而從宗馥莉以及宏勝飲料集團的角度上看,繼續使用“娃哈哈”商標對其也有利好。
雖然她已經辭去了娃哈哈集團的相關職務,但宏勝仍由宗馥莉實際控股并擔任法定代表人。宏勝和娃哈哈集團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法人實體,它的股權結構清晰,宏勝背后的恒楓投資百分百由宗馥莉持股,與娃哈哈集團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
而宏勝是娃哈哈的“上游”。如今宏勝的業務范圍逐步擴展到上游的高端設備制造和原料配料研發,中下游的印刷包裝、飲料生產,以及終端的物流、營銷,并擁有40多家子公司及100多條生產線。就一個宏勝飲料而言,目前可公開的信息顯示,2022年凈利潤可達14.7億元人民幣。
因此,能夠繼續使用“娃哈哈”商標,對于宗馥莉和宏勝來說是保持其正常運轉,且能夠持續獲得利潤的根本。
此外,宏勝還加速了產能布局。工商信息顯示,2024年之后,宏勝對外投資了15家新公司。如果這些產能投入到“娃小宗”身上,或許會由于市場接受度仍未打開而造成浪費與虧損。在此之前,宏勝的年生產能力達4.8億箱,但這個產能還有待進一步擴大,在2024年娃哈哈市場需求暴增時,它因產能不足而找到今麥郎代工。后續宗馥莉的產能投入也是照著娃哈哈產品來進行設計的,繼續沿用該商標也使得她的規劃不會亂了陣腳。
目前仍然無法獲知在這40多天內,娃哈哈集團和宗馥莉之間關于商標進行了怎么樣的討論與規劃。宏勝能夠使用娃哈哈商標多久,也還是一個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