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瀝瀧
界面新聞編輯 | 宋燁珺
10月22日,關于“明年,三大運營商每月將向該公司采購一萬張芯片 ”的傳聞在社交媒體流傳開,被“小作文”突襲的寒武紀(688256.SH)當天下午開盤后直接從平盤附近快速拉升至漲超7%。
寒武紀并非孤例,近期以來多只市場熱門股都曾因“小作文”的影響,股價在短時間內出現劇烈波動。
例如,上周末(10月18日、19日)有關“海外大客戶2026年1.6T光模塊需求量從700-1000萬只暴增至2000萬只”的市場傳聞持續發酵。受此影響,以新易盛(300502.SZ)、中際旭創(300308.SZ)、天孚通信(300394.SZ)等為代表的多只光模塊個股在本周集中大漲,中際旭創甚至還在10月24日盤中一度刷出了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部分“大塊頭”科技股的凌厲走勢,成為A股市場最亮眼的明星。截至10月23日,勝宏科技(300476.SZ)、新易盛、中際旭創年內最大漲幅分別高達791.10%、758.95%和584.24%,萬億市值的工業富聯(601138.SH)、以及一度登臨“股王”之位的寒武紀年內最大漲幅也分別達到422.53%和206.51%。
近期擾動市場的“小作文”瞄準的也都是這些市場關注度極高的熱門科技股。

鄭州游資張祥(化名)對界面新聞分析,一方面這些個股本身處在熱門核心賽道以及股價走勢凌厲,為各種“小作文”的傳播和發酵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另一方面,這些“小作文”反過來也會為相關個股帶來熱度,吸引到部分資金參與,打造出賺錢效應后還能吸引到更多投資者,間接成為牛股“助推器”,很多熱門科技股前期股價上漲過程中都曾出現“小作文”的身影。
當然,“小作文”只是短期催化劑,那些擲出“真金白銀”的各路投資者才是今年科技“大塊頭”股價飛天背后真正的掌舵人。
誰在炒作科技“大塊頭”?
“幾乎每一個漲起來的科技大塊頭背后,都離不開機構與游資的合力。”張祥對界面新聞談到。
多位受訪人士均認為,雖然投資邏輯和操作手法不盡相同,但是部分市場知名游資與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資金的“審美”偏好正在急速靠攏,共同驅動著一只又一只的科技大牛股漸次崛起。
新易盛是今年以來機構與游資合力打造科技大牛股的經典案例。
根據Wind數據,截至今年中報,開放式基金、個人、ETF和陸股通是新易盛背后最為重要的買方力量。其中,開放式基金和ETF分別累計持倉新易盛1.95億股和1.45億股,相較于去年年底增加4153.94萬股和4297.19萬股;陸股通持倉5057.47萬股,相較于去年年底增加2643.76萬股;個人持倉數量為1.89億股,相較于去年年底增加5189.09萬股。
來源:Wind、界面新聞整理
從龍虎榜數據來看,今年下半年機構與北上資金依然對新易盛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
7月17日披露的3日龍虎榜數據顯示,有5個機構專用席位累計買入新易盛39.25億元,同時累計賣出該股20.7億元,累計凈買入金額為18.55億元;深股通專用席位則在買入該股39.91億元的同時賣出27.83億元,凈買入金額為12.08億元。
9月4日披露的龍虎榜數據顯示,兩個機構專用席位累計買入新易盛15.3億元,同時累計賣出11.22億元,累計凈買入金額為4.09億;深股通專用席位在買入27.14億元的同時賣出23.13億元,凈買入金額為4.01億元。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整理
與此同時,作為市場活躍資金典型代表的知名游資也參與了進來。
7月15日,作手新一的常用席位國泰海通證券南京太平南路、成都系的常用席位國泰海通證券成都北一環路以及一線游資常用席位華泰證券上海武定路“同框”出現在新易盛龍虎榜買方第二至第四位,買入金額分別高達3.36億元、1.75億元和1.72億元;7月17日披露的3日龍虎榜數據顯示,華泰證券上海武定路累計的買入金額為6.88億元。
來源:同花順財經
在機構與游資合力引領科技大票走強的過程中,其他投資者也會陸續被吸引過來。
以天孚通信為例,Wind數據顯示,該股的股東戶數于今年9月19日一度達到13.78萬戶,較去年年底大幅增加6.95萬戶,而去年全年該股各個披露期內股東戶數的均值僅為5.21萬戶。
其中,今年年初至8月20日期間,天孚通信的股東戶數雖然也有變動,但是整體相對穩定,均值約為8.1萬戶。
自8月20日至8月29日,天孚通信的股東戶數突然從8.33萬戶大幅躍升至10.79萬戶,隨后繼續一路攀升,此時恰好對應著該股本輪上漲行情中的加速階段。Wind數據顯示,自8月22日至9月1日連續7個交易日內,天孚通信區間最大漲幅高達94.98%,并在9月1日盤中刷出歷史新高224.42元/股。
隨后,天孚通信的股價開始有所調整,其股東戶數卻在繼續上升,截至9月19日,公司最新的股東戶數相較于8月29日累計增加2.98萬戶。近期該股股價調整幅度加大,其股東戶數有所下降,但是截至10月20日最新股東戶數依然高達11.85萬戶。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整理
“審美”為何日漸趨同?
“當前游資與機構在科技股‘大塊頭’上的審美趨同,絕非是短期資金偶然共振,本質是A股市場生態從過去炒概念、追題材的資金驅動模式,向重產業、看業績的產業驅動模式深度轉型的必然結果。” 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對界面新聞表示。
仍以新易盛為例,公司業務主要涵蓋全系列光通信應用的光模塊,產品服務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集群、云數據中心、數據通信、5G無線網絡、電信傳輸、固網接入等領域的國內外客戶。Wind數據顯示,早在2023年,基金已經開始大幅加倉該股,截至2023年中報,公募基金持倉新易盛的數量達到1.87億股,相較于2022年年底增加1.39億股。
隨后新易盛進入業績爆發期,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28.38億元和39.42億元,同比增長312.26%和355.68%。公募基金選擇繼續增持該股,截至今年中報,公募基金公司累計持倉該股的數量已經高達3.4億股。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整理
多位受訪人士對界面新聞談到,除了看好個股基本面以外,今年公募基金大手筆押注科技股,可能還受到很多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
基民的偏好便是其中之一。深圳某私募人士陳瀧(化名)對界面新聞表示,今年科技股大熱的背景下,“基民”會更加偏向于配置一些相關方向的產品,基金公司也就順勢推出一些相應的主題基金,共同推動資金流向科技股,板塊內的一些核心個股也因此受到追捧。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3日,89只人工智能主題基金最新規模合計為1109.64億元,相較于去年年底時的475.26億元,規模增長了555.43億元,其中61只基金成立于今年。
陳瀧還對界面新聞談到,近年來指數投資熱度持續升溫,各類寬基指數ETF規模不斷擴張,促使市場資金被動流向一些指數成分股,被納入成分股之中的一些大市值的科技股也會因此受益。從主動權益產品基金經理的角度來看,在業績的驅動下,也會更加愿意主動去擁抱部分市場熱門股。
另一方面,盡管很多人對于游資的印象還停留在喜歡炒作“小爛差”,但是在廣東游資黃光耀看來,知名游資出手“狙擊”大市值個股早就成了新趨勢。
黃光耀談到,當游資的資金體量達到一定的量級以后,會選擇轉型去做一些大票。
監管環境的變化也是促使游資轉變投資策略的重要原因之一。劉巖對界面新聞表示,監管層對小盤股操縱的高壓打擊、程序化交易細則的落地,讓游資傳統打板對倒、快進快出的小盤玩法風險劇增,而反觀科技大塊頭流動性充裕、操縱難度高,成了規避監管的安全選項。
抱團行情的影響與隱憂
當機構與游資的目光交匯,被選中的方向和個股,市場關注度往往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跑步進場,推動個股股價快速走強。
然而,在市場一致性預期越來越強,抱團風格愈演愈烈的過程中,隱患往往也已經被暗暗埋下。
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對界面新聞表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資金極致抱團科技股的趨勢愈演愈烈,市場結構性分化問題愈發凸顯,消費、地產等非科技板塊持續遭遇資金抽血,估值跌至歷史低位仍乏人問津,投資不同板塊的投資者收益差距拉大。
Wind數據顯示,以申萬大類風格指數分類為參考,截至10月23日,今年以來熱度最高的科技(TMT)指數(801275.SI)年內漲幅高達38.79%,先進制造指數(801272.SI)年內漲幅也高達28.54%,同時消費指數(801273.SI)和金融地產指數(801276.SI)今年以來的漲幅分別僅為2.95%和8.49%。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整理
科技行業內部同樣分化劇烈,Wind數據顯示,以申萬一級行業分類為參考,截至10月23日,隸屬于TMT行業(即電子、計算機、傳媒、通信)的1104只個股中,只有82只個股年內漲幅超過100%,占比7.43%;有接近一半的個股年內漲幅不足20%,其中218只個股年內股價下跌,占比19.76%。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整理
“在這種分化行情持續一段時間以后,有一部分投資者可能會逐漸放棄價值挖掘或者原本擅長的投資方向,同樣選擇去追逐抱團股,另一部分不愿意去追高抱團股的投資者,也可能會逐漸失去耐心,選擇減少交易甚至退出市場。” 鄭州游資張祥對界面新聞表示。
另一方面,抱團股的“瘋漲”也很難一直持續下去。
劉巖對界面新聞表示,科技股中機構持股高度集中,部分個股流通盤被緊握,其隱患方面也不容忽視,抱團行情高度依賴增量資金持續入場,一旦市場情緒轉向、資金流入放緩,交易擁擠的科技股極易引發集中拋售,造成流動性踩踏。此外,科技行業技術路線迭代迅速,若出現新的技術突破當前抱團股的核心投資邏輯將瞬間被顛覆。回顧2015年創業板、2021年新能源等抱團泡沫破裂后,由于股價暴跌導致基金凈值大幅回撤的歷史案例,也為當前行情提供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本輪科技股行情與2021年的新能源行情究竟有何異同之處?會重現前幾年新能源行情退潮后“一地雞毛”的情況嗎?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對界面新聞分析稱,從相似性來看,兩輪行情的核心驅動力均圍繞 “資金閉環+情緒共振”展開。資金層面,都是先由局部賺錢效應打破市場平衡,吸引首批資金入場推升股價;股價上漲進一步強化賺錢效應,引發后續資金跟風涌入,最終形成“資金入場→股價上漲→更多資金入場”的正向循環。在2021年新能源行情中,相關主題基金規模激增,成為推動板塊上行的核心力量;當前科技板塊同樣呈現這一特征,AI、半導體等主題基金認購火熱,市場情緒的傳導邏輯高度相似,都是由基金搶購熱而帶來的。
從差異性來看,寶曉輝指出,2021年新能源行情后期,行業面臨補貼退坡、產能過剩預警等政策與市場層面的潛在壓力,整個行業已進入快速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階段,新能源車銷量、產業鏈業績均處于高基數下的兌現期,后續增長預期易受增速放緩影響,且部分領域已實現國際領先,短期難有新的增量空間。
當前科技行業是國家實現自主可控、突破“卡脖子”難題的核心領域,會持續獲得研發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傾斜,實質性利空出現的概率極低,同時,科技股的核心細分領域增長天花板遠高于2021年的新能源,無論是半導體國產替代率提升,還是AI技術,長期邏輯遠未到兌現終點。
基于上述分析,寶曉輝認為,盡管科技股短期可能因估值過高出現分化,但依托政策持續利好與廣闊的行業成長空間,其行情韌性遠強于2021年的新能源,不太會出現連續下跌、一地雞毛的情況。
劉巖對界面新聞表示,短期來看,當前市場整體流動性未出現2021年那般全面吃緊,且部分科技ETF仍有大量逢低加倉資金,若板塊出現超跌,大概率會觸發階段性反彈,而非直接進入單邊下跌。中期維度來看震蕩分化將是主流,目前科技股內部邏輯差異遠大于2021年的新能源板塊,前者涵蓋AI算力、半導體、數據要素等多個細分領域,大部分行業都有明確訂單與業績支撐的龍頭,抗跌性較強。
10月23日發布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會議公報中,科技方向被多次提及。
對此,券商紛紛點評,開源證券指出,四中全會公報中,“產業”和“科技”提及頻次大幅上行,這意味著“十五五規劃”或將會把科技和產業維度放在較為靠前的規劃位置上。國信證券認為,科技自主自強是未來五年主基調。自主可控、國產原創性的相關板塊在未來有望迎來樂觀行情。


